碧桃借着解斗篷的动作,微微侧身,避开了常嬷嬷过于直接的目光,自己动手将斗篷解下,递给一旁侍立的小丫鬟,口中解释道。
“想着中秋的事,过来看看有没有能帮上忙的。没想到母亲去了祖母那儿。”
她顿了顿,指着脸上的面纱,故作轻松地笑道。
“刚从三哥那儿出来,炭火气熏得脸热,三哥心细,给了我这个挡挡风。”
常嬷嬷顺着碧桃的话笑道。
“三少爷是细心人,这秋风夹着雨的,最是伤人。姑娘戴着也好,仔细着了凉。”
她一边说,一边亲自接过小丫鬟递过来的一个干爽柔软的细棉布帕子。
“姑娘快擦擦脸,这雨气寒浸浸的,别沁了毛孔。”
碧桃接过温热的帕子,借着擦拭脸颊和脖颈的动作,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
那帕子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敷在脸上,确实舒服了不少。
常嬷嬷又指挥着小丫鬟。
“快去给姑娘沏碗热热的姜枣茶来,驱驱寒气。再拿个手炉来,给姑娘暖暖手。”
她拉着碧桃走到炭盆边的梨花木扶手椅上坐下。
“姑娘先坐这儿烤烤火,暖暖身子。这秋雨一下,真是透骨的凉,您从三少爷那儿过来,一路定然受了寒气。”
很快,小丫鬟便端来一个红泥小炉,上面坐着一把陶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另一个丫鬟则捧来一个精巧的铜制手炉,外面套着柔软的锦缎套子,塞到碧桃微凉的手中。
紧接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也送到了碧桃面前。
“姑娘,快趁热喝了。”
常嬷嬷慈爱地看着她。
“这姜枣茶是夫人吩咐小厨房常备着的,就是怕天气骤变,府里的人受了寒。”
碧桃捧着温热的姜枣茶,小口小口地啜饮着。
辛辣的姜味混合着红枣的甘甜,顺着喉咙滑入胃中,一股暖流随之扩散向四肢百骸,确实驱散了不少寒意,也让她惊魂未定的心稍微安稳了一些。
她感激地看向常嬷嬷。
“多谢嬷嬷,暖和多了。”
常嬷嬷笑眯眯地在旁边的绣墩上坐下,重新拿起那本账册,却不急着看,而是对碧桃说道。
“姑娘来得正好。夫人虽去了老夫人那儿,但交代了些事情。这中秋送往各府的节礼单子,大体已经拟定了,夫人过目后,圈出了几处需要再斟酌或添减的。还有一些府内采买、下人赏赐的预算账目,刚送过来,老奴正在核对。姑娘若有精神,不妨帮着看看?也算是先熟悉起来。”
碧桃正想找些事情分散注意力,连忙点头。
“好,我正想跟着嬷嬷学学呢。”
她将饮尽的茶碗放下,接过常嬷嬷递过来的一沓礼单草稿和几页账目。
常嬷嬷便耐心地在一旁指点起来。
“姑娘您看,这是送往京里老夫人本家的礼单。老夫人年纪大了,喜欢些沉稳大气的物件,所以这尊玉山子和这匹暗福寿纹的江绸是定下的。但夫人觉得,还可以添一套新出的紫砂茶具,老夫人平日吃茶能用上,显得更贴心些……”
碧桃强迫自己收敛心神,专注地听着常嬷嬷的讲解,目光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和数字上。
然而,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总是不经意间窜入脑海,让她握着纸张的手指微微发抖,好几次都看错了行。
常嬷嬷见她神色依旧有些恹恹的,便笑着将话题引开,说些轻松的家常。
“姑娘您瞧这笔,采买中秋宴席用的鲜果,这上面的数目,可得仔细核对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咱们府里往年都用的是城西李家庄的果子,他们家的果子甜,品相也好……对了,姑娘,疏影轩那边新添的几个丫鬟可还得用?若有什么不妥当的,或是缺了少了什么,姑娘可千万要告诉老奴,莫要委屈了自己。”
碧桃努力集中精神,应道。
“她们都很好,勤快又懂事,嬷嬷费心了。”
她深吸一口气,指着账目上一处。
“嬷嬷,您看这里,采买灯笼绸缎的数目,和后面库房领用的记录,好像对不上?”
常嬷嬷凑过去一看,仔细核对了片刻,赞许地点头。
“哎呦,还真是!姑娘眼真尖,这里怕是写重复了,或是哪个环节漏记了。老奴待会儿就得去问问管事的。”
她看着碧桃,眼中满是欣慰。
“姑娘这才学了多久,就能看出这其中的关窍了,真是聪慧。夫人知道了,定然高兴。”
这时,方才去沏茶的小丫鬟端着一碟新做的藕粉桂花糖糕进来,笑嘻嘻地插话。
“姑娘,嬷嬷,用些点心吧。这是小厨房才试做的,说是用了新磨的藕粉和今年收的第一茬桂花,甜而不腻,最是软糯可口呢!”
常嬷嬷笑着拈起一块,递给碧桃。
“姑娘尝尝,忙了这一会儿,也该歇歇了。”
她又对那小丫鬟道。
“就你机灵,知道姑娘爱吃这些软和甜香的。”
碧桃接过,小口咬了一下,果然清甜软糯,桂香馥郁。
她刚想赞一句,另一个负责打扫的粗使丫鬟正巧进来换炭盆,听见这话,也凑趣道。
“可不是嘛。奴婢刚才经过小厨房,就闻见这香味了,勾得人口水都要流出来,刘嫂子还说了,等中秋那日,还要做更精巧的月饼模子,刻上玉兔拜月、蟾宫折桂的花样呢!”
常嬷嬷笑骂道。
“你这馋丫头,鼻子倒灵。活计干完了没,就惦记着吃?”
那丫鬟也不怕,笑嘻嘻地回嘴。
“嬷嬷冤枉,活儿早干完啦,这不是看姑娘和嬷嬷辛苦,说点好吃的让您二位开心开心嘛!”
碧桃被她们这活泼的对话感染,眉宇间的郁色也散了些,轻声道。
“刘嫂子的手艺是越发好了,这糖糕比外头铺子里卖的还细腻。”
常嬷嬷见碧桃终于露了笑模样,心下稍安,顺着话头道。
“姑娘喜欢就好。说起来,姑娘疏影轩里的小厨房虽不开火,但若是姑娘想吃什么点心零嘴,或是夜里读书饿了,只管让青禾她们去大厨房说一声,刘嫂子她们定是紧着姑娘这里先做的。”
侍立在碧桃身后的青禾连忙应道。
“是呢,嬷嬷。姑娘前几日夜里看书,说有点饿,奴婢去大厨房,刘嫂子二话不说就现做了一碗酒酿圆子,还多撒了好些干桂花,香得很!”
小满不知何时也溜了进来,站在青禾旁边,听到吃的,眼睛亮晶晶地插话。
“对对对,还有上次姑娘想喝那道火腿鲜笋汤,厨房的赵大娘特意选了最嫩的笋尖,火腿也切得薄薄的,姑娘喝了两碗呢!”
她说着,还咽了口口水,逗得众人都笑了。
常嬷嬷指着小满,对碧桃笑道。
“姑娘您瞧这小满,说到吃比谁都来劲!赶明儿让她去厨房当差算了!”
小满连忙摆手,躲到青禾身后。
“嬷嬷可别。奴婢还是喜欢伺候姑娘。在姑娘身边,不光能见识好多学问,还能……还能偶尔沾光尝点好吃的!”
她说完,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
碧桃也忍不住莞尔,心情松快了不少。
“你呀,就是个开心果。”
常嬷嬷看着碧桃神色缓和,便又将话题引回正事,不过语气轻松了许多。
“姑娘,您帮着再看看这份给各房小姐妹的节礼单子。按惯例,未出阁的姑娘们,除了份例的月饼、瓜果、衣料,还会额外添一套时兴的珠花或绢花,您瞧瞧这花样可还使得?”
她将另一张单子推到碧桃面前。
碧桃仔细看着,上面写着“赤金缠丝玛瑙珠花”、“点翠蝴蝶簪”、“珊瑚红琉璃串”等。
她想了想,指着那“点翠蝴蝶簪”道。
“这个是不是太郑重了些?送给未出阁的姐妹,是否显得有些老气?我瞧着旁边这‘珊瑚红琉璃串’颜色鲜亮,更适合年轻姑娘,或者换成‘烧蓝镶珍珠的小钗’也许更俏皮?”
常嬷嬷凑过去一看,连连点头。
“姑娘考虑得是。是老奴疏忽了,只想着点翠贵重,却没想合不合年纪。这珊瑚串和烧蓝小钗确实更活泼些,姑娘们定然喜欢。还是姑娘心思细!”
青禾也在一旁小声说。
“奴婢也觉得烧蓝的好看,衬肤色。”
小满眨巴着眼,努力理解着。
“珠花……绢花……姑娘,是不是就像您妆匣里那些亮闪闪的漂亮东西?”
碧桃笑着点头。
“差不多就是那些。”
小满“哦”了一声,似懂非懂,但很肯定地说。
“反正姑娘挑的肯定最好看!”
众人又是一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