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的春天来得总比关内晚上许多,残雪未消,北风依旧凛冽如刀。
然而,在这片刚刚经历过血战的土地上,一种不同于往年的躁动与期待,却随着一支特殊辎重队伍的到来,悄然在边军将士心中蔓延。
十八门以新式“层叠复合”钢铸造的“正德甲型”速射炮,被小心翼翼地卸下马车,覆盖其上的油布被揭开时,那冷冽的青黑色光泽,几乎晃花了孙铁柱的眼。
与他熟悉的旧式火炮相比,这些新炮炮管更显修长匀称,结构也更加紧凑精悍,尤其是那采用了格物院最新设计的、带有螺旋闭锁机构的炮闩,预示着更快的装填速度和更好的气密性。
“格物院的宝贝…总算到了!”
孙铁柱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冰凉的炮身,如同抚慰久别重逢的战友,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看似冰冷的铁疙瘩,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决定多少弟兄的生死,乃至整个防线的存亡。
杨一清亲自视察了这批新式武器,并未多言,只是重重拍了拍孙铁柱的肩膀。
“尽快熟悉,形成战力。北虏…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果然,达延汗巴图孟克并未因上一次的挫败而放弃。
草原的探马如同幽灵般,再次频繁出现在宣府防线外围。
种种迹象表明,乌兰公主正在重整旗鼓,并且,这一次她似乎汲取了教训,不再一味强攻坚固的车阵,而是不断派出小股精锐骑兵,骚扰粮道,袭击哨卡,试图疲敝明军,寻找防线的薄弱环节。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宣府。
孙铁柱将“试锋营”中最为机灵、对火器最有天赋的一批老兵集中起来,日夜不停地操练新炮。装填、瞄准、击发、清理炮膛……每一个步骤都要求达到最快、最准。
陈观随炮附上的、图文并茂的《速射炮操典及维护要则》几乎被翻烂。
起初,士兵们对这新式玩意儿的复杂操作尚不习惯,故障时有发生,但在严厉的督促和不断的实践中,进步亦是神速。
“装填完毕!”
“瞄准校正!”
“放!”
轰!轰轰!
训练场上,新炮的怒吼声更加清脆、急促,射速明显优于旧炮,炮弹的落点也更加集中。
看着远处被轰得碎石飞溅的靶区,士兵们眼中开始闪烁起信心的光芒。
这一日,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刺耳的警钟便骤然划破了宣府镇的宁静。
了望塔上传来旗语:北方烟尘大起,乌兰公主率领超过五千骑兵,直奔“试锋营”驻守的赵家堡防区而来!
与前次不同的是,敌军阵中,竟赫然出现了数十架简陋却实用的、由马匹拖拽的盾车!
“娘的,果然学乖了!”
孙铁柱啐了一口,眼神却异常冷静。
他早已料到对方会想办法抵消明军的火力优势。
“各就各位!火炮前置,按预定诸元,覆盖前方五百步至八百步区域!重点关照那些乌龟壳!”
“试锋营”的阵地上,士兵们迅速进入战位,紧张却不见慌乱。
新式速射炮被推至最前沿经过加固的炮位,炮手们最后一次检查弹药,调整射角。
地平线上,黑压压的骑兵洪流开始涌现,伴随着闷雷般的马蹄声,压迫感扑面而来。
冲在最前面的,正是那些由厚木制成、覆盖生牛皮的盾车,其后跟随着手持弓箭、弯刀的鞑靼骑兵。
“进入射程!”
了望哨嘶声高喊。
孙铁柱死死盯着汹涌而来的敌潮,计算着距离,直到最前方的盾车踏入五百步线。
“一号至六号炮,霰弹!七号至十八号炮,实心弹!三轮急速射!”他猛地挥下手臂。
“开火!”
刹那间,新式速射炮爆发出惊人的怒吼!
不同于旧炮沉闷的轰鸣,这声音更加尖锐、连贯!
首先发射的实心铁弹,以远超从前的初速,呼啸着砸入敌军阵列,不仅轻易洞穿了简陋的盾车,更在其后的骑兵队伍中犁开一道道血胡同!
而几乎紧随其后,装填着数百颗小铅丸的霰弹,则在近距离上空形成一片致命的钢铁风暴,如同死神的镰刀,狠狠扫过试图靠近的鞑靼轻骑!
轰!轰!轰!轰!
炮击的节奏快得令人窒息!得益于更快的装填速度和更合理的炮位设计,炮火几乎连绵不绝!
原本凭借盾车和速度试图快速接近的鞑靼骑兵,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而精准的火力打击下,顿时人仰马翻,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盾车被接连摧毁,失去掩护的骑兵暴露在恐怖的霰弹火力下,成片地倒下。
乌兰公主位于后方,透过千里镜看到这骇人的一幕,娇艳的面容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愕。
明军的火炮,何时变得如此犀利?这射速,这威力……
“公主!前锋损失惨重,盾车大半被毁!冲不上去啊!”
一名千夫长狼狈地前来禀报,脸上犹带着惊恐。
乌兰公主银牙紧咬,她精心准备的盾车战术,在明军的新式火炮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她不甘地望向那片被硝烟笼罩的明军阵地,知道事不可为,若再强行冲锋,只是徒增伤亡。
“鸣金!收兵!”
她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清脆的鸣金声在鞑靼军中响起,如同泄气的皮囊,汹涌而来的骑兵潮水,又以更快的速度狼狈退去,只在阵地前留下了大量人马尸体和破碎的盾车残骸。
赵家堡阵地上,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赢了!我们赢了!”
“新炮太厉害了!”
“鞑子也有今天!”
士兵们激动地相互拥抱,拍打着冰冷的炮身,仿佛在拥抱最大的功臣。
孙铁柱没有欢呼,他走到一门炮管尚有余温的速射炮旁,看着远处溃退的烟尘,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仗,赢得干脆利落,新炮居功至伟。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北虏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他们可能会带来更麻烦的东西。
“抓紧时间清理炮膛,检查弹药!受伤的弟兄赶紧抬下去救治!”他沉声下令,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有经战火淬炼后的沉稳与警惕。
他抬头望向阴沉的北方天空,心中默念:来吧,不管你还有什么招,老子和这些新伙计,都接着!
宣府的烽火,再次证明了技术变革带来的力量。
而这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帝国与北方邻居之间,持续了百年的攻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