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鲜卑叩关
陈莽的判断很快得到了验证。
初秋,草黄马肥之际,鲜卑大人轲比能亲率五万控弦之士,并联合了部分乌桓残部、匈奴余种,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南下,兵锋直指并州雁门、代郡一线。
这一次的规模,远非往日小打小闹的劫掠可比。轲比能显然是想趁袁绍新败、河北易主未久的动荡期,狠狠咬上一口肥肉。
边关告急的烽火,一日数报,传至邺城。
朝堂之上,难免有了一丝慌乱。一些原属冀州的官员,面露忧色,甚至有人私下议论,是否应暂避锋芒,或遣使求和,以金银绢帛换取胡虏退兵。
“荒谬!”
镇北将军王屠声如洪钟,出列怒斥:“胡虏贪婪无厌,今日示弱,明日他便敢蹬鼻子上脸!唯有打,打疼他,才能换来边境安宁!末将请命,率本部兵马北上,与陈太尉合兵,痛击轲比能!”
兵部尚书柳清颜亦道:“我军新式装备,正需实战检验。并州防线经营多年,城坚器利,并非无还手之力。此时若退,军心民心皆泄,后患无穷。”
张恒端坐王位,面无表情地听着臣下的争论。待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孤,起于微末,深知胡患之烈。我大燕立国之基,在于保境安民。今日若对叩关之敌退让半步,明日,我燕国便无立锥之地!”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王屠身上:“王屠。”
“臣在!”
“命你率三万邺城精锐,即刻北上,受陈莽节度。此战,以击退胡虏、保卫疆土为首要,不求贪功冒进。要让轲比能明白,这雁门关,是他永远跨不过去的铁壁!”
“诺!”王屠大声领命,杀气腾腾。
“柳清颜。”
“臣在。”
“全力保障北上大军及并州前线之军械、粮草补给。新型床弩、火药包,优先配给并州。”
“遵旨!”
“徐衍、孔融。”
“臣在。”
“安民告示,要明确胡虏之害,鼓舞军民士气。同时,严密监控国内,尤其是冀州各地,防止有心之人散播谣言,趁机构陷。”
“臣等领命!”
朝议散去,战争的齿轮高速转动起来。邺城内外,军队调动,物资集结,气氛肃杀而紧张。
张恒亲至城外,为王屠大军送行。看着旌旗招展、甲胄鲜明的军队,他拍了拍王屠的肩膀:“此战关系重大,不仅要胜,还要胜得漂亮。打出我大燕的军威!”
“大王放心!”王屠咧嘴,露出森白的牙齿,“定叫那轲比能老儿,记住教训!”
大军开拔,烟尘滚滚向北。
张恒回到王府,却并未感到轻松。他深知,北疆战事一起,南面的曹操绝不会毫无动作。他走到南墙的地图前,目光落在黄河以南,那片被曹操牢牢控制的地域。
“曹孟德,此时,你又在想什么?”
仿佛为了回应他的疑问,仅仅数日后,来自南方的密报再次送达:曹操以天子名义,下诏斥责轲比能寇边,并“慷慨”地表示,若燕王有所需,朝廷可调拨部分粮草以为“援助”。同时,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于禁所部,开始向延津、白马等黄河渡口增兵,美其名曰“防备胡虏流窜南下”。
“好一个‘防备胡虏流窜’!”张恒看着密报,冷笑连连。这既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也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威慑,牵制他无法全力应对北疆。
北有鲜卑猛虎,南有曹魏恶狼。
燕国,正面临立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