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仪仗,带着皇帝的怒火和沉甸甸的尚方宝剑,抵达了河南重镇开封府。
河南的局面,比他预想的还要诡异。一边是赤地千里、人吃人的地狱景象,另一边却诡异地冒出几片所谓的“丰饶之地”。
听说那里粮食多得吃不完,连瘟疫都能治好。
无数快饿死的灾民像疯了似的往那儿跑。
而本该剿贼安民的官军,比如左良玉那帮人,居然吓得躲得远远的,简直丢尽了朝廷的脸!
杨嗣昌坐在开封府大堂上,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
底下站着的河南大小官员,个个缩着脖子,大气不敢喘。
他耐着性子听完了地方官结结巴巴的汇报,越听心里越惊。
那妖女的手段,听起来比左良玉军报里写的还要邪门!
不止是能变粮食治病,居然还能让手下人用古怪的草木做武器盔甲,甚至能把活人变成荆棘丛!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装神弄鬼了,这简直是个成了气候的妖孽!
“练国事和左良玉呢?”杨嗣昌冷声问,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
“回……回部堂,练巡抚还在西安忙着围堵流寇。
左总兵他……他上次受了点惊吓,现在在鄢陵那边休整,严令部下不得靠近妖人地盘……”一个官员小心翼翼地回答。
“哼,惊吓?”杨嗣昌冷哼一声,“我看是吓破胆了!”
他强压着火气,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
他脑子飞快转着,先下了两道命令:
第一,让左良玉那帮怂货赶紧把妖女的地盘给我死死盯住,但没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再贸然动手送死!
第二,让各卫所多派精锐哨探,务必把那妖女的底细,尤其是她什么时候发力、有什么弱点,给我查个底朝天!
接着,他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招安。
他让手下准备了丰厚的金银绸缎、粮食药材,还写了一封招安文书,许诺封那妖女一个“护国真人”的空头衔,允许她管着她那帮信徒,但必须听朝廷号令。
底下官员一听都傻了?招安?还给封号?这不是向妖人低头吗?
杨嗣昌扫了他们一眼,冷冷道: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要是她能归顺,朝廷能省多少兵马钱粮?还能让她去对付流寇,岂不两全其美?再说,这也是试探她虚实的法子。”
他派了个能说会道的幕僚孙启程,带着礼物和文书,去了最大的一处“丰饶”据点。
另一边
云茹刚用一场小雨缓解了一片新垦土地的旱情,就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带着强烈审视和敌意的“气运”笼罩了河南。朝廷的钦差来了,而且来者不善。
通过那些散布在各处的丰饶印记,她能模糊感觉到官军哨探活动的显着增加和范围的收紧。麻烦的气息正在逼近。
李石头跑来报告,说又有一伙新来的饥民想抢公仓粮食,被他带人按住了。
云茹让他加强巡逻,又把新一批高产薯种分发下去,先稳住人心再说。
对于朝廷的动静,云茹并无畏惧,但也不想主动挑起冲突。
她的核心目的始终是传播丰饶,汲取信仰,解锁力量。
只要对方不直接威胁到她或信徒的生存,她便懒得理会。
几天后,杨嗣昌的使者孙启程战战兢兢地来到了“丰饶”势力范围的边缘。
一看这里的景象,孙启程就大吃一惊。与外面的饿殍遍野相比,这里仿佛另一个世界:
田地里的庄稼长势异常旺盛;村民们虽然衣衫依旧褴褛,但面色红润,眼神中有光,见到他们这些官差,虽然警惕,却并无多少恐惧,反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底气。
村口设有简陋却有效的荆棘栅栏,甚至有手持奇特木质长矛、穿着粗麻布甲的青壮巡逻。
孙启程表明身份和来意,经过层层通报,才被引见到此地的临时管理者——一位名叫周安的原乡村塾师。
周安不卑不亢地接待了他们。但对于招安之事,却摇头拒绝:
“我等皆是蒙药师救命之恩,自愿留此耕作求生,只知信奉丰饶,遵从药师指引。朝廷封号,于我辈如浮云。药师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我等亦不知其此刻所在。”
孙启程试图以金银礼物诱惑,周安却看都不看:
“丰饶之地,不缺衣食。阁下请回吧。”
他又试图威胁,言及朝廷大军不日将至。周安却只是平静地回答:
“丰饶之地,受药师庇护。善意而来,可得温饱;恶意侵犯,必遭神罚。左总兵马队,便是前车之鉴。”
孙启程碰了个软钉子,一无所获。但他仔细观察,发现此地民众对那“药师”的信仰极其坚定,组织度颇高,而且似乎真的不缺粮食。
他甚至还偷偷看到了一些村民加工那种奇特的“铁木藤”和“韧麻草”的过程,心中骇然。
无功而返的孙启程将所见所闻详细禀报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听完,眉头紧锁。招抚之路,看来彻底走不通。
那妖女根本不屑与朝廷接触,其信众也铁板一块。
而派出的各路哨探也带回了一些零碎却关键的信息:
那妖女确实常在移动,但似乎总是前往灾情最重之地。
其施展妖术似乎无需准备,挥手间便可完成,但规模越大,其事后似乎需要短暂静默。
其追随者队伍庞大,但核心精锐不多,主要依靠那种恐怖的“妖法”进行防御和威慑。
各“丰饶”据点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微弱联系,消息传递颇快。
杨嗣昌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锐利。他手指点着几个被标注出的“丰饶”区域,又划出云茹可能行进的路线。
“其力虽诡,然并非无迹可寻。”杨嗣昌缓缓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其根在于民,其威在于术。
若能调集精锐,趁其施展大神迹后短暂静默之机,或以大军牵制其信徒,另遣死士直扑其本尊……或可一击成功!”
一个大胆的、极其冒险的斩首行动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成形。
他深知此举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他更清楚,绝不能任其继续壮大下去!
“传令给左良玉、还有河南总兵陈永福,”杨嗣昌的声音冰冷而决绝,
“让他们挑选最精锐的敢死之士,配备强弓硬弩、火器毒药,听候调遣!再令各军,逐步收紧封锁线,挤压其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