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的雷霆风暴尚未平息,神都暗流已然汹涌。皇帝改制立宪的决心,如同巨石砸入深潭,激起的涟漪迅速向帝国各个角落扩散。
保守派暗中串联,忧心忡忡;革新派摩拳擦掌,期待变革;而更多的封疆大吏、洲外诸侯,则持观望态度,静待事态发展。
当夜,紫寰殿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王韧并未召见太多人,仅有诸葛亮、从扬州紧急召回的兵部尚书庞统、以及以精通律法、处事刚正着称的东州刺史肖冰三人。
这间书房,曾诞生过“天下布武”的宏图,如今,又将酝酿一场更为深刻的制度革命。
“坐。”王韧摆手,免去了虚礼。他面前宽大的紫檀木案几上,铺开的并非寻常奏章,而是那卷《帝国宪章》草案,旁边还堆放着厚厚一叠来自七大洲的民情报告、律法条文以及关于罗马元老院等异域制度的零星记载。
“今日朝会,诸卿都看到了。”王韧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反对之声,在意料之中。然,变法之难,在于破旧立新。旧制如老树盘根,牵扯利益众多。故而,我等所立之新宪,不仅需理念先进,更需根基牢固,能切实解决帝国当下及未来之患。”
他手指轻点草案:“此乃朕之初衷,粗陋之处,尔等尽可直言。”
诸葛亮率先开口,他已反复研读草案:“陛下之策,核心在于‘虚君实相,议会立法,法理治国’。臣以为大善。然,细节之处,尤需斟酌。”
“譬如这长老院,草案言‘各洲按人口比例推举长老人选’,然各洲开发程度、汉化深浅迥异,若单纯以人口论,恐新附之洲如炎洲、唐洲,难以与神州、明洲抗衡,其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此其一。”
庞统虽以奇谋见长,但历经扬州治理,征服山越,对行政实务亦深有体会,他捻着短须道:“诸葛大人所虑极是。新附之地,人心未稳,若其在长老院中毫无话语权,必生离析之心。”
“或可设一基准席位,确保每洲至少有一定数额议员,再以人口比例增补?此其二,议员资格,若仅限汉民,恐难安抚归化者;若全数放开,又恐议事不通,文化冲突。需有渐进之策。”
肖冰年轻气盛,思维敏锐,直接指向核心:“陛下,草案规定长老院掌立法、预算、监督之权,而行政权归内阁(由皇帝任命,对长老院负责),司法独立。”
此三权分立之构想,实为创举。然,权责边界必须清晰!尤其是兵权——”他目光炯炯,“草案言由皇帝与长老院共掌,然‘共掌’二字,界限模糊。调兵之权、统兵之权、募兵之权,如何分割?若遇战事,皇帝欲战,长老院主和,该听谁令?此乃国之命脉,不可不察!”
王韧认真听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肖冰直接点出了最核心、最敏感的权柄——兵权。他拿起朱笔,在草案上重重划了一笔。
“肖刺史问到了要害。”王韧沉声道,“兵权,必须分割,相互制衡,方能避免军阀割据或权臣乱政。朕意:皇帝为帝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掌象征性调兵虎符与最终决策权。”
“然,对外宣战、年度军费预算、军队员额总量、大将任免,必须经长老院审议通过。具体征战指挥,由皇帝任命之大将负责,但需受长老院派驻之监军监督,战事重大决策需及时通报。 ”
“如此,皇帝保有尊严与最终裁决之力,长老院则握有实质性的制约与监督之权。”
诸葛亮沉吟道:“陛下此策,可谓平衡。然,若遇突发战事,边境告急,若待长老院审议,恐贻误战机。”
“可设紧急条款。”庞统接口,“遇外敌入侵等紧急情况,皇帝可先行调兵抵御,但须在事后规定时限内,向长老院详细解释,由长老院追认。若长老院否决,则必须立即罢兵。”
“善!”王韧点头,“此条可加入宪章。兵权之制,务必详尽,不留模糊空间。”
讨论随即转向其他领域。从长老院的议事规则,到内阁的组建方式;从中央与各洲的财权划分,到全民功勋制度的初步构想;从新式科举的改革方向,到如何平衡文化与民族的多样性……
王韧不仅是一位意志坚定的皇帝,更是一位思路清晰的设计师。庞统的奇思往往能提供不同视角,肖冰的锐气则不断挑战现有框架,而诸葛亮则以其全面的眼光进行平衡与整合。
当东方的天空开始泛起鱼肚白的微光时,一份比最初的草稿更加详尽、更具操作性的《帝国宪章》草案修订版,已经悄然成型。
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一个庞大帝国对未来道路的庄严承诺。它承载着帝国的智慧与决心,是无数日夜讨论、斟酌、修改的成果。
王韧,这位帝国的统治者,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因长时间工作而感到酸涩的眉心,目光扫过眼前三位同样眼中布满血丝却精神亢奋的臣子。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工作的热情。
王韧沉声道:“草案虽已确定,但真正的挑战,推行之难,方才开始。宪法起草委员会,便由尔三人主导,再遴选各洲贤才加入。朕要尔等,将这纸上的蓝图,变为天下的法度!”
三位臣子挺直了脊背,他们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同样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他们齐声应道:“臣等,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他们的声音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坚定,仿佛是对未来的宣誓,也是对自己职责的承诺。
王韧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了这些忠诚而有才华的臣子,帝国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他继续说道:“朕希望,宪章的每一条文,都能体现我们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公正的追求。它不仅要成为帝国的法律,更要成为人民心中的信仰。”
三位臣子认真地聆听着王韧的话语,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征途,但也是他们为帝国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最好机会。
他们将肩负起这份责任,将宪章的精神传播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项法律都能得到公正的执行,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帝国的温暖和正义。
随着王韧的指示,三人开始着手准备,他们将从帝国的各个角落挑选出最贤能的人才,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
他们将共同面对挑战,解决推行宪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他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夜以继日地工作,确保每一项条款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他们将与各洲的代表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宪章的实施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和理解。
他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当《帝国宪章》正式颁布,成为帝国的法律基石,成为帝国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一天,将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也是他们为帝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帝国的宪政蓝图,就在这彻夜不息的灯火与智慧的碰撞中,逐渐清晰。一场关乎国本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