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宪章》草案的细节,如同春风中的柳絮,悄然飘散至神都的每一个角落,继而随着驿道与海船,飞向六大洲的每一个重要城镇。
朝堂上的激烈争论被有意无意地传播开来,引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震荡。士林清议、市井巷陌、乃至各洲王府,无不对此议论纷纷。
保守派的担忧并未因皇帝的决心而消散,反而在暗地里酝酿着更大的阻力。而革新派则备受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在新体制中一展抱负。更多的人,则是在惊疑、观望与计算着自身的得失。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王韧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颁布了《长老院组织法》。这道谕旨以最快的速度通传天下,正式拉开了立宪改革的序幕。
组织法核心要点:1. 机构设立: 于神都设立帝国长老院,作为最高立法与议事机构。院址定于正在加紧修建的“寰宇殿”。
2. 议员构成: 首届长老院议员总额定为 220席。为平衡各洲利益,并非完全按人口比例分配:
神州:60席(核心本土,人口基数与文化中心)
明洲:30席(已高度开发,实力仅次于神州)
商洲:30席(前线重地,直面罗马)
唐洲:25席(仍在开拓,潜力巨大)
炎洲:25席(开拓中,地理重要)
灵州:25席(海上枢纽,资源丰富)
帝国功勋特别代表:20席(由皇帝直接从功勋卓着者中任命,不限洲籍,确保军方及技术人才发声)
皇族5席。
3. 议员资格: 年满四十,精通汉语汉礼,熟稔《汉律》基础,拥有一定功勋值或资产证明,无重大劣迹。由各洲郡守及以上官员荐举,经神都吏部与宪章起草委员会联合审核资格后,形成候选人名单。
4. 选举方式: 资格审核通过的候选人,交由各洲成立的“选举人团”投票。选举人团由各洲官员、地方士绅、功勋获得者、知名学者等组成(约每五万户推举一名选举人),间接选举产生本院议员。
5. 权力与任期: 长老院享有立法权、预算审议权、对内阁的质询与监督权,以及与皇帝共掌兵权的部分权力(如宣战、军费、大将任免的审议)。长老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当这项新的法案被提出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特别是关于各洲在长老院中的席位分配问题,立即激起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和政治博弈。
明洲的代表认为他们得到的席位数量相对较少,感到自己在决策过程中可能会被边缘化。他们开始积极地与其他洲的代表进行沟通,试图争取更多的代表权。
与此同时,商洲的代表们则认为他们的席位应当与明洲持平,他们强调商洲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在议会中应当拥有与明洲同等的影响力。
商洲的代表开始在各种公开和私下的场合表达他们的立场,试图说服其他代表支持他们的观点。
唐洲和炎洲的代表们则担忧在议会中自己的声音可能会变得微弱。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可能不会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他们开始寻求同盟,试图通过联合其他小洲的力量来增强自己在议会中的决策能力。
在这一系列的讨论和博弈中,功勋特别代表席位成为了焦点。这些席位被视为皇帝用来平衡各洲势力的重要棋子。
皇帝通过这些特别代表的任命,可以对议会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洲的代表们都在试图影响皇帝的决策,希望他能在任命特别代表时考虑到自己洲的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政治联盟开始形成,代表们之间的谈判和交易变得异常复杂。一些代表开始提出各种妥协方案,试图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然而,由于各洲的利益差异巨大,达成共识的过程异常艰难。
在公开的辩论中,代表们纷纷引用历史先例和法理依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他们通过演讲和文章来争取公众的支持,试图在舆论上占据优势。
同时,各种非官方的论坛和会议也在私下里频繁举行,代表们在这些场合中更加坦率地交换意见,寻求共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关于席位分配的讨论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权力和影响力的全面较量。
各洲的代表们都在为自己的洲争取最大的利益,而皇帝则在幕后观察着这一切,等待着最佳的时机来行使自己的权力,以确保帝国的稳定和繁荣。
接下来的数月,帝国上下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长老推举热”。各洲官员、世家大族、新兴的工商业主、乃至有实力的归化部落首领,都纷纷活动起来,力求将自己或代言人推上候选人名单。
神州内部,保守派与革新派争夺激烈;明洲赵广倾向于推举熟悉政务、支持开拓的实干派;商洲周不疑则更青睐精通外交、熟知军务的人才;唐洲曹植与炎洲刘备,则努力确保本洲利益不被忽视。
诸葛亮、庞统、肖冰领导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变成了最繁忙的机构,他们需要审核来自七大洲如雪片般飞来的荐举文书,平衡各方势力,确保候选人质量,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各方的游说甚至压力。
最终,在经过数轮紧张的审核、协商乃至皇帝王韧的亲自裁定后,首届帝国长老院210名议员候选人名单,正式张榜公布。
首席长老:名单公布的同时,另一道旨意震撼了所有人——皇帝王韧任命贾诩为帝国长老院首席长老,诸葛亮为次席,两人共同主持院务。
这一任命,意义非凡。两人不仅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能力与威望无人能及,更代表着皇帝希望由能平衡各方、稳健推进改革的重臣来执掌这新兴的最高权力机构。
保守派虽有不甘,却也无法质疑诸葛亮的资历与品格;革新派则欢欣鼓舞,认为此举确保了改革的正确方向。
天启二十六年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来自六大洲的议员们,穿着特制的、象征各洲颜色的议员袍服(如神州玄色,明洲赤色,商洲白色等),怀着激动、忐忑、憧憬与算计等复杂心情,步入了刚刚落成的、气势恢宏的“寰宇殿”。
帝国长老院,这个将深刻影响帝国未来命运的权力核心,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第一次会议,将讨论什么?它的运行,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所有目光,都聚焦于神都,聚焦于寰宇殿内那象征着“天下为公”的巨大圆环形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