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体表发热且无汗,宜用升麻汤;体内发热且有汗,消毒饮疗效良好;痘疹行浆时热毒熏蒸,需用清毒剂;结痂后仍有余热,可用连翘方。
【注释】痘疹这种病症,始终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热,这里所说的热并非壮热,而是和缓的热。因为寒会使气血收缩,热则能使气血宣发,所以痘疹初期不发热,疹子就出得不齐;胀发时不发热,浆水就无法正常形成;收靥时不发热,痂皮就难以结成。从痘疹刚开始出现到起胀阶段,如果皮肤干燥、发热且无汗,这表明热在体表,可用升麻葛根汤加荆芥穗、防风来治疗。若出现蒸热且有汗,这说明热在体内,用加减消毒饮主治。到了行浆阶段,热仍未减退,这是毒热熏蒸所致,宜使用清毒活血汤。若患者便秘,就去掉人参、黄芪,加入酒炒大黄。在结痂之后,如果发热严重,胸腹、手足都发热,且大小便涩滞不畅,这是余毒过盛,宜用大连翘饮进行治疗。
升麻葛根汤(方剂见“发热”相关内容)。
加减消毒饮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山豆根 紫草 连翘(去心) 生地黄 赤芍 川黄连 甘草(生)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减消毒饮如神,升麻牛蒡山豆根,紫草连翘生地芍,黄连甘草引灯心。
清毒活血汤(方剂见“灌浆”相关内容)。
大连翘饮(方剂见“收靥”相关内容)。
惊搐
痘疹未出疹就抽搐,用清解方;已出疹仍抽搐,导赤散效果好;痘疹收靥后虚性抽搐,用宁神剂;因积食发热引发的抽搐,用大安康的相关方剂。
【注释】惊痘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痘毒之火扰动心神,热邪转移至肝,肝风与心火相互搏结,从而形成此病症。治疗方法必须区分病症发展阶段:如果痘疹还未发出就先出现抽搐,不能单纯使用寒凉药物来壅闭毒邪,只需用清解散来疏散表邪,痘疹发出后抽搐自然就会停止。要是痘疹已经显现,却仍然抽搐不止,这是毒火内伏于心经,宜用导赤散加黄连来治疗。痘疹收靥后出现抽搐,这是真气虚弱,火邪内攻,用宁神汤主治。痘疹痊愈后因积食发热引发抽搐,这是脾胃虚弱,患者必定面色发黄、有潮热现象,大便酸臭,宜用木香大安丸治疗。
清解散(方剂见“发热”相关内容)。
导赤散
木通 生地黄 淡竹叶 甘草梢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痘已见形仍作惊,导赤散治最有功,木通生地竹叶草,黄连加入效通灵。
宁神汤
人参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栀子仁(炒) 黄连(酒炒) 石菖蒲 当归身 甘草(炙) 辰砂
以灯心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宁神汤内用人参,生地麦冬山栀仁,黄连菖蒲归身草,辰砂调服功极神。
木香大安丸
山楂肉 麦芽(炒) 神曲(炒,各一两) 枳实(麸炒,六钱) 白术(土炒,一两) 莱菔子(炒,四钱) 连翘(去心,五钱) 黄连(姜炒,三钱) 木香(煨,三钱) 缩砂仁(五钱) 陈皮(八钱)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粉末,以水为黏合剂,水泛为丸。服用时,用炒过的陈仓米煮成的汤送服,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确定用药剂量。
头痛
痘疹期间出现头痛症状十分令人担忧,要明确区分是毒邪上冲还是风热所致。若痘疹稠密且高热,用大连翘饮;若痘疹稀疏、稍有低热,清解散疗效显着。
【注释】头痛,是邪气与真气相互搏击,毒邪壅塞阻滞,向上侵犯头部清窍所导致的。所以毒热上涌,以及风热郁闭,都能引发头痛。比如头面部痘疹出现得稠密,身体高热,伴有烦闷、昏沉疼痛,这是毒火上腾,用大连翘饮主治;如果头面部痘疹出现得稀疏,只是稍微感觉身体发热、头痛,这是风热郁闭,适宜用清解散治疗。
大连翘饮(方剂见“收靥”相关内容)。
清解散(方剂见“发热”相关内容)。
腰痛
痘疹还未发出就先出现腰痛,这是毒火极其亢盛,真阴难以抵御所致。此时需迅速用加味归宗汤泻毒,防止毒邪传入肾经。
【注释】但凡痘疹在发热阶段出现腰痛,这是极为凶险的症状。因为腰是肾所主的部位。毒火太过亢盛,人体真阴无法战胜邪气,所以会频繁疼痛。必须使用加味归宗汤尽快泻除毒邪,不让毒邪传入肾经,这样患者才有存活的希望。若治疗稍有迟缓,毒火猛烈上冲,痘疹必然会变得干枯紫黑,一旦肾阴枯竭,就难以救治了!
加味归宗汤
当归尾 赤芍药 元参 大黄(生) 羌活 荆芥穗 青皮(炒) 穿山甲(炙) 生地 东山楂 牛蒡子(炒、研) 木通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归宗治腰疼,归芍元参大黄生,羌穗青皮穿山甲,生地山楂蒡木通。
腹痛
小儿发热且腹痛,若是表邪郁滞,用芍药防风汤;若是里邪郁滞,用加味平胃散;若是阴分郁热,用桂枝大黄汤疗效显着。
【注释】凡是小儿出痘疹时出现腹痛症状,有的是因为风寒郁结,痘疹发出不畅,伴有烦躁和腹痛,这是表邪郁滞所致,用芍药防风汤主治;有的是因为饮食积滞郁塞,在痘疹发出时原本没有腹痛,却忽然间腹痛发作,这属于里邪郁滞,宜用加味平胃散治疗;还有的起初因毒热郁积在阴分,疼痛位于脐下,时作时止,这属于阴分郁热,用桂枝大黄汤主治。
芍药防风汤
升麻 防风 陈皮 桔梗 川芎 白芍药(炒) 甘草(生) 厚朴(姜炒) 枳实(麸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芍药防风解表宜,升麻防风共陈皮,桔梗川芎白芍药,甘草厚朴合枳实。
加味平胃散
陈皮 厚朴(姜炒) 神曲(炒) 南苍术(米泔水浸,炒) 麦芽(炒) 甘草(生) 香附米(制) 南山楂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平胃治食伤,陈皮厚朴神曲苍,麦芽甘草香附米,山楂同煎引生姜。
桂枝大黄汤
生大黄 桂枝 生甘草 生白芍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桂枝大黄疗阴郁,生军泄热效非常,散寒桂枝调中草,白芍和中顺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