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似乎也有道理。”
“梁山确实太远了,不如去清风山试试?”
“清风山可靠吗?”
“梁山能击退官兵,清风山若官兵来袭,会不会将我们献出去?”
昔日曾听闻,清风山的大当家唤作托塔天王晁盖。
此人似乎与梁山颇有言源,因此清风山平日里对我们这些贫苦百姓倒也没怎么 * 扰。
那到底是要去梁山还是清风山呢?我家还有老母和幼子,实在难以远行,我打算去清风山。
我家只剩我一人,无牵无挂,我要去梁山!
我也想去梁山,清风山地方狭小,一旦官军来袭,我们岂不是都会陷入困境?
或许并非如此,我听说前几天青州府派兵攻打清风山,结果吃了败仗。
这不过是侥幸罢了,这次胜利了,下次可能就被官军攻破了。
再说,我听说只要投奔梁山,不但能分到田地,而且只需缴纳不足两成的赋税。
照这样说来,梁山岂不是更好?
……
很快,众村民在争论中分成了两派。
那些家中亲人不多的人,大多倾向于去梁山;而牵挂较多的,则不愿远行,多数想留在清风山。
显然,选择梁山的人数较少,而选择清风山的更多。
然而,病尉迟看着眼前的局面,依然愁眉不展。
因为那些要上清风山的大多是带着妻儿老小的,清风山如今粮草本就匮乏,若一下子涌入这么多老弱妇孺,无疑是件麻烦事。
另一方面,那些家中无太多牵挂的村民又执意要去梁山……
这下可好,病尉迟既想上山,又不愿意去清风山,但最终却不得不上清风山。
至于那些想投奔梁山的村民,孙立也无可奈何。
毕竟梁山如今实力强大,他若真的伤害这些村民,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梁山泊的头领来到青州兴师问罪,病尉迟心中并无十足把握,认为即便宋江有意庇护,凭借他手下的清风山,恐怕也难以保全自己。
再说,就算宋江愿意相助,清风山现有的实力,恐怕也无能为力。
……
意兴阑珊间,病尉迟索性不再插手,任由村民们在张员外家中肆意劫掠一夜。
直至次日清晨,抢够金银粮食的村民各自分头行动。
一部分打算投奔梁山的村民毫不拖延,带着所得迅速踏上征途;另一部分计划前往清风山的人,因家中人口众多,迟迟未动身。
一些贪婪者明知张员外家中的财物已被洗劫一空,却仍盯上了屋内桌椅、锅碗瓢盆之类的物品,继续翻找搜刮。
这一行为令孙立头疼不已。
他本想命手下督促这些村民加快行程,却又担心语气过重导致人心涣散,甚至让人一个都不愿跟随。
恰在此时,青州官府因董平在清风山战败损失惨重,城中兵力不足,虽知晓张家庄遭劫却不敢贸然出击。
如此僵持数日,病尉迟才终于率领张家村的村民返回清风山。
……
这是孙立上山以来第一批送来的人员,宋江与吴用满怀期待地迎接,然而当看到病尉迟仅带来两三百人时,二人顿时面色凝重。
智多星叹息道:“总计两百九十六人,其中壮年男子不过一百零七人,其余尽是妇孺老弱。”
宋江皱眉道:“我原以为孙立是个识时务的人。”
宋江面色阴沉地说道:“谁知道他也如此糊涂!”
“我们山寨本来钱粮就紧张,如今急需精壮人手。”
“可他带上来的人,大半竟是老弱!”
“难道他认为山寨的钱粮多得用不完吗?”
“孙立平日不该如此糊涂,”
吴用沉思片刻,“此事必有隐情,不如请他来详谈。”
随后,两人唤来孙立,问明缘由。
病尉迟一脸苦恼,直言相告:
“我也没料到,原本周密的计划竟出了差错。
那些单身的精壮之士,大多愿投奔梁山,我又怎好 ** 他们留下?最终,只剩些有家眷拖累、不便远行的人随我上山。”
“又是那梁山惹的祸!”
宋江愤然拍桌,“为何处处都有它的影子?”
孙立劝道:“虽这些人带着家眷,但他们从张家庄抢来的钱粮,都一并带来了山,短期内不会成为负担。”
“罢了,既成事实,”
吴用摇摇头,“就这么办吧。”
“孙提辖,我们山寨规模不大,明年必有恶战,眼下最需的是壮丁,下次绝不能再这般草率。”
“先生放心,”
孙立急忙承诺,“这次是我疏忽,以后定会留意,绝不再让梁山占便宜,也不再增添负担。”
“好了,孙提辖此行辛苦,”
宋江安抚道,“先回去好好休息一夜,明日再下山吧。”
“明白!”
病尉迟点头拱手告辞。
……
次日,孙立再次带领四五十个手下下山,寻觅到另一处贫困村落……
此次,病尉迟变得谨慎,先以言语 ** 村民围攻庄内大户。
待大户家被攻破后,他早布置的手下急忙赶来通报,称有人逃出庄子,正向官府报信。
病尉迟接着威胁说,官府的大军隔日必定赶到。
经此一番恐吓,村民们慌乱无措,对孙立言听计从,匆忙掠取大户的钱粮,随后随孙立上清风山。
如此虽仍有老弱同行,但大多为精壮之辈,宋江对此颇为满意。
安置好这些村民后,又派病尉迟下山。
……
接连半个多月,病尉迟在清风山周边行动,摧毁十余个庄院,陆续送上两千多名精壮人士至清风山,加上老弱妇孺,总计三四千人。
另一边,董平的副将效仿其策略,在青州府城附近大户豪绅家中征敛财物。
对董平而言,只要副将能凑齐青州的兵力即可。
然而,副将率五百多官兵出城后,自不会空手而归。
他的部下同样抱着类似心思。
副将率军刚进入第一个庄子不到半日,庄主便拿出大量金银财宝请求他们离去!
至于副将索要的佃户数量……
大军入驻村庄后,那些地方上的豪绅无不提心吊胆。
他们深知,若让这些士兵久留,自身难保。
因此,一听说官军到来,立刻主动送钱送粮,甚至送上家中的年轻女子以求息事宁人。
不到半日,村中已有多名妇女遭遇羞辱,更有十几户人家财物被洗劫一空。
面对此等情形,地方豪绅更是战战兢兢,生怕家中妇孺遭到毒手。
果然,某地富户家中两名侍女不幸遭士兵 ** ,厨房储备也被尽数拿走。
更有人胆大妄为,竟闯入内宅意图不轨,幸亏该富户重金贿赂才勉强保住颜面。
这一切让那位富户彻底丧失底气,不得不将家中青壮男子捆绑押送,并献上大量钱粮作为补偿。
而接收这批物资的副将看到堆积如山的财物和人丁,不禁喜形于色。
他随即下令将其中四成送往青州府,余下部分则按比例分给属下及自己。
如此一来,上下皆大欢喜。
\"这才刚刚开始,\" 副将笑着说道,\"后面还有三十多个村庄等着我们呢!\"说完,便催促众人立即前往下一个目标。
青州府城周围众多村庄突然陷入困境,短短十余日,各大富户便损失严重。
有些与青州城内有联系的人本想向慕容彦达申诉,然而此时的慕容彦达正忙于补充城中禁军人数,以求能安心入睡,因此对董平部下的肆意妄为选择视而不见。
这其中还涉及双枪将送来的钱粮贿赂以及额外的好处分给了慕容彦达。
官府对军队的胡作非为置若罔闻,而两户平时欺压乡里的家族竟胆敢拒不开门供官军入庄,最终被冠以“贼寇”
之名,全家被剿灭。
青州虽不大不小,但大小村落仅百余个,在不到半月的时间里,因清风山与官府双方的折腾,大半村庄遭受劫掠。
短时间内,许多大户人家和普通村民不是被迫逃离家园,就是投奔山匪,甚至有些人索性占山为王。
可以说,清风山与官府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青州绿林势力的发展。
短短半个月,原本平静的青州已满是山寨,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对此,慕容彦达毫不关心,而宋江一心谋求招安,也未曾在意百姓的苦难。
许多无路可走的百姓,迫于生活压力……
诸多人士被迫离开青州,许多人辗转来到济州,投奔水泊梁山。
梁山之上,聚义厅内,赵言紧锁眉头审视着手中的情报。
“宋江与青州知州慕容彦达,竟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随后,赵言将纸条递给身边的许贯忠。
许贯忠看完纸条上的内容,同样陷入沉思。
“逼良为寇,宋江此举岂非自毁名声?”
“更让人不解的是慕容彦达,身为一方父母官,怎能让属下如此胡作非为?若青州因此大乱,他又怎能安然无恙?”
“三年任期不过弹指间,多些关系甚至能缩短为两年。”
赵言冷笑道,“到时候慕容彦达拍拍屁股走人,即便青州再乱,与他又有何干系?”
“反倒是宋江,身为郓城本地人,这样行事,不怕乡亲父老背后议论?”
“正如寨主您所言,”
许贯忠摇头叹息,“这位押司大人被招安后,显然已迷失本心。”
“为了功名利禄,行事全无顾虑。”
“据探子回报,”
赵言叹了口气,“短短半月间,青州已冒出十余股 ** 势力,如今只要是稍大的山头,都有绿林占据。”
“百姓们别说走小路,就连官道也不敢轻易涉足,整个青州几乎成了‘三步一匪,五步一盗’之地。”
“此事咱们是否该插手?”
许贯忠问道。
“再过两日便要下雪了,”
赵言思索着,“寒冬雪地,如何出兵?”
“况且,眼下时节……”
即便咱们救了青州的百姓,又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确实如此,”
许贯忠只能苦笑着点头。
天寒地冻,本就不适合出征。
梁山若想解决青州之困,首先得攻下青州府城,除掉慕容彦达、董平以及官军。
接着还需处理清风山,否则没了官军,宋江逼人上山,恐怕手段更甚。
此外,由于近期官军与清风山的横行霸道,青州的绿林势力迅速壮大,这些匪寇也需要清除。
即便一切顺利,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至少也要花费三至六个月的时间。
如今眼看冬季临近,再拖延下去,寒冬一到,士卒连武器都难以握稳,又怎能作战!
……
将青州事务暂且搁置后,赵言与许贯忠转而讨论山下的郓城及水泊边新商镇的建设情况。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郓城的城墙已全面扩建完成。
原本三丈高的城墙增高至四丈,厚度增加了两丈多。
城内,闻焕章特意挖掘了十余口井,即便遭遇官军围困,只要守将不犯傻,坚持半年不成问题。
另一边,建于旧商镇废墟上的新镇子,外部城墙也已完工。
虽是商镇,但其城墙规模完全参照郓城建造。
高达四丈,厚约六丈,镇内房屋也已完成大半,均与城墙一致。
这座建筑全由砖石砌成,在以木材为主要建材的北宋时期,显得尤为独特。
相比以往的木屋,砖石结构的房子夏季更加清凉,冬季更为暖和。
更重要的是,这类房屋不易燃烧,这是其最大的优势。
木质建筑始终存在火灾隐患,即便在东京汴梁,这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一旦失火未能及时扑灭,火势极易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当年汴梁城曾因大火险些毁灭,因此当人们见到梁山新建成的砖石房屋时,许多行商立刻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租赁一处作为商铺。
此前梁山的商镇已证明其商业价值,新建的石质商镇至少能保持原有的繁荣。
然而冬日通常是商业淡季,大部分商人都待在家中避寒,只有少数冒险家才愿冒着严寒经营生意。
梁山商镇却是个例外。
自从梁山击溃围剿的大军后,原先逃离的商人们迅速返回。
尽管他们曾因商镇被焚毁而感到痛心——这个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