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夜色如墨,太原陈氏府邸的密室中,世家首领与虞国使者正在密谋,殊不知,禁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一声令下,禁军破门而入,人赃并获,所有密谋者尽数被擒。
次日,《大晟百姓日报》用整整四个版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露了世家的叛国行径,附上密信原文、谈判纪要,铁证如山。
百姓群情激愤,各地爆发大规模声讨集会,要求严惩叛国贼。
萧明轩借机发动雷霆攻势,下旨彻查所有涉案世家:负隅顽抗者,抄家下狱,以叛国罪论处;
幡然醒悟、主动揭发者,从轻发落,贬为庶民。
曾经显赫数百年、权倾朝野的世家大族,就此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大晟王朝,盛世五年。
京郊军器监。一声震天巨响划破天际,烟尘弥漫中,二里外的山丘碎石飞溅,几轮轰炸下被夷为平地。
江锦辞站在观景台上,看着远处消失的山丘,神色平静。
身旁的萧明轩却激动得浑身颤抖,指着那门黝黑发亮的火炮,声音嘶哑:“有此神兵,何愁天下不定!”
这便是江锦辞耗费数年心血,融合古今技艺研制出的第一门火炮。
其威力之巨,远超古人想象,足以改写战争规则。
同年秋,萧明轩灌醉皇后江婉棠,而后留下圣旨令皇后江婉棠监国,亲率十万精锐北伐虞国。
首战,虞国边关。当数十门火炮同时轰鸣,震耳欲聋的声响让虞国守军肝胆俱裂。
虞国引以为傲的坚固城墙,在火炮面前如纸糊般崩塌;
密集的敌军阵型,被炮弹炸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仅仅三个月,大晟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虞国十七城,直捣都城。
虞国国君被俘,立国一百三十年的虞国,宣告覆灭。
大军马不停蹄,转战梁国。
火炮火铳之威早已传遍四方,梁军闻风丧胆,未战先怯。
四次大战,梁军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递交降书,举国归降。
大晟王朝,盛世六年中。
萧明轩凯旋回朝后,在江锦辞的建议下,新收国土上迅速展开了一场深彻的变革。
《大晟音韵词典》与《大晟标点符号运用》被列为蒙学必读,同时推行《大晟度量衡制》,将尺寸、斤两、亩积等计量单位悉数统一。
新式农具与改良粮种也随之普及,官府设立专司指导耕作。
不过两年光景,两地百姓不仅温饱无忧,更能识文断字;
市集交易因度量统一而公平有序,田亩赋税因面积规范而合理透明。民心渐附,对大晟的认同与日俱增。
大晟王朝,盛世九年。
眼见大晟非但未生内乱,反将新纳之民尽数归化。
这等蓬勃气象,让剩余五国亡魂丧胆 。
他们深知,大晟的崛起已是不可逆之势,若再不联手,终将被逐个蚕食。
惊惧交加之下,五国摒弃世代恩怨,缔结生死同盟。
他们倾尽国库,刮地三尺募集军饷,集结百万大军,兵分东南西北四路,如黑云压城般悍然来袭,誓要将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时间,大晟四面楚歌,国境线烽火连天。
联军深谙大晟火炮、火铳威力无穷,却也看透其短板。
先进武器虽锐,生产却需时日,弹药终有耗尽之时。
这也正是萧明轩此前班师回朝、没有继续进攻的关键。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两年大晟表面教化新民、安抚四方。
其实早就预料到剩下的国家会有异动,暗中早已启动举国之力,军器监灯火彻夜不熄,工匠们日夜赶工,火炮、火铳与弹药正以惊人的速度囤积。
国难当头,忠勇辈出。
岳老将军的儿孙们个个请缨挂帅,分赴四方边境,凭借老爹传授的兵法与新配的火器,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萧明轩则亲率禁军坐镇中枢,正面硬撼联军主力,每一场战役都身先士卒,以帝王之躯凝聚军心。
江婉棠坐镇京城,以非凡的统筹之才担起后勤重任。
昼夜不辍地调度全国粮草,确保各条战线供给无虞;
亲自督运军械装备,让每一门火炮、每一支火铳都及时送抵前线。
朝堂之上,她以皇后之尊稳定人心、抚恤将士家眷,使前方无后顾之忧。
这场关乎大晟国运的存亡之战,惨烈空前,足足绵延了三载春秋。
三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大小战事逾千场,尸山血海堆积成峰,边境城池数度易手,良田荒芜,流民遍野,民不聊生。
联军仗着人多势众,采用车轮战、人海战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疯狂冲击着大晟的防线,妄图以人命耗光大晟的弹药与锐气。
可大晟将士骨子里的血性,在绝境中被彻底点燃。
他们手握先进火器,依托坚固城防,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农人们放下锄头,运送粮草;妇人们捻起针线,缝制军衣;
战事吃紧之时,太学与各地官学的学子们纷纷投笔从戎。
朝廷特设战地文职司,对这些学子进行紧急培训:集中教导创伤包扎、止血急救之术;文书生员则强化记忆旗语、灯号等传令规程。
每位学子都配发急救布囊,内装江锦辞研制出来的药膏药粉、洁净麻布与止血带。
他们虽不执刃前线,却在烽火连天中穿梭往来。或是在临时医帐协助救治伤兵,或是在各营区间准确传递军令。这些青衫学子以笔墨未干的手掌,托起了战场后勤的重担。
举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以雄厚的国力为根基,以先进的武器为利刃,硬生生顶住了联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猛攻。
战火最烈时,大晟的弹药库几度见底,前线将士甚至要白刃相接,用血肉之躯填补防线缺口。
直到最后一箱炮弹被推上战场,炮声轰鸣着射出最后一发怒火,联军的攻势终于戛然而止。
此时的五国联军,早已是强弩之末。百万雄师折损大半,残存士卒溃不成军、心气全无,后方粮草补给断绝。
若再执意征战,不需大晟反攻,其国本便将自行崩塌。
望着阵前尸横遍野、军心涣散的联军,萧明轩立于城楼之上,一身戎装染血,目光如炬。
最终,走投无路的五国,只得低下头颅,递上降书,宣告这场旷日持久的生死之战,以大晟胜利告终。
大晟王朝,盛世十二年。
大晟王朝虽然是胜利国,但终究是用累累白骨与焦土换来的。
硝烟散尽,山河疮痍,战场上的血腥味与火药味,久久未散。
战争从无赢家,五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领土、赔付巨额战争赔款。
大晟虽守住了家国山河,却也付出了数十万将士血染沙场的惨痛代价。
边境新起的坟茔如星点遍布,多少家庭失去了儿子、丈夫与父亲。
然而,在举国同悲之际,百姓心中却无半分迷茫。
对于大晟百姓来说,这场战争,大晟自始至终都是被迫迎战的守御者。
那五国联军才是悍然入侵的侵略者,铁蹄踏碎了多少家园,刀剑染上了多少无辜鲜血。
至于先前覆灭的虞国,若非其与世家勾结企图颠覆大晟,何至于招来灭顶之灾?
而那梁国,世代与虞国狼狈为奸、同流合污,覆灭不过是自食其果。
悲愤过后,生者更当挺起脊梁。
萧明轩并未沉溺于惨胜的悲戚,而是迅速收拢心神,以雷霆手段开启了王朝的重建之路。
巨额的战争赔款化作重建的第一笔资金,新纳领土的矿产、沃土成为复苏的坚实根基,一场席卷全国的 “涅盘计划” 就此铺开。
军器监的灯火,比战时更甚。
彻夜不熄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工匠们带着满身硝烟与疲惫,却眼神灼灼地锤炼着新式火炮。
炉火烧得通红,铁锤落下的声响铿锵有力,他们要造的,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强的火器;
工部顺势设立 “兵器改良司”,聚拢天下能工巧匠与通晓格物之学的学子,专攻火器升级与军械革新,誓要让大晟的 “神兵” 再无短板。
农部的官员们车马不停,奔走于新拓疆土与战乱之地。
他们带着高产稻种、番薯秧苗,手把手教百姓开垦荒芜的战场,修整被毁坏的水利。
春去秋来,曾经尸横遍野的土地上,重新泛起层层绿意,金黄的稻谷随风起伏,饱满的番薯堆满田垄。
第一季丰收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涌入粮仓,驱散了战争的阴霾,也稳住了民心。
各地官学内终日书声琅琅,灯火常明至深夜。
朝廷颁下旨意广纳学子,除经史子集外,更开创性地增设算学、格物、兵法三门实学。
官府派员悉心考察,依学子天资禀赋因材施教:心思缜密者专攻算学,精于筹算推演;
好奇心盛者钻研格物,探究万物机理;胸怀韬略者修习兵法,研习战阵之道。
这些新设学科旨在培养既通文墨又晓实务的栋梁之材,为王朝输送能担重任的治世能臣。
为助王朝尽快恢复元气,萧明轩亲至江府门前,众目睽睽下长跪一日之久,终以赤诚打动江锦辞,请得出山。
江锦辞入朝后,立即着手将现代军事体系深植于大晟军中。
他在京郊大营督造巨型沙盘,组织将领研习战局推演;
建立严密的后勤制度,确保粮草军械精准调配;
设立情报司,构建覆盖全域的信息网络。
与此同时,阵亡将士的抚恤银两悉数发放,伤残士兵或安排至工坊,或赐田归农,皆得妥善安置。
边境防线上,火炮与火铳交替布防,形成铜墙铁壁。
这场战火虽带来创伤,却也淬炼了王朝风骨。
当稻浪再次翻涌,当新式火炮在演练中精准命中十里外的目标,当各级官署高效运转、百姓安居乐业。
这个历经烽火的王朝,已褪去稚嫩,以更坚韧、更强大的姿态重立于世,向着真正的盛世稳步迈进。
大晟王朝,盛世二十二年。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历经整整十载休养生息,大晟早已不复当年战后的疲态,国力之盛,远超往昔。
户籍册上的人口较战前翻倍,繁华市井昼夜不绝;
国库充盈到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连铜钱都已窖藏满溢;
粮仓囤粮足以支撑大晟全国三年之需,新粮压着旧粮,廪庾皆满;
军器监打造的新式火炮、火铳堆积如林,更有改良后的连发火铳、攻城重炮列装全军,锋芒毕露。
值此国富民强之际,江锦辞却再度递上辞呈,将手中权力尽数交还朝廷,一袭青衫,不带半分俗物,飘然归隐,只留下 “技术兴国” 的传奇,供世人传颂。
而皇城之外,京郊大营旌旗如林,铠甲鲜明。
萧明轩一身玄色龙纹戎装,腰佩帝王剑,亲临大营,稳步登上高耸的点将台。
三十万精锐将士列阵台下,军容肃整,鸦雀无声,唯有风吹动战旗的猎猎声响,透着令人胆寒的杀气。
萧明轩立于点将台之巅,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声如洪钟,穿透云霄:
“将士们!可还记得十三年前那个血色黄昏?五国联军狼子野心,悍然入侵我大晟河山!
他们踏碎我们的城池,焚烧我们的家园,屠我手无寸铁的子民!
多少白发老者倒在屠刀之下,多少稚子孤儿哭号着寻找爹娘,多少将士为守国门,马革裹尸,连尸骨都未能归乡!”
萧明轩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了十年的悲愤与怒火:“这笔血海深仇,我们记了十年!忍了十年!今日,我们粮草充足,兵甲齐备,军械精良,再也无需隐忍!是时候让那些侵略者,血债血偿!”
话音未落,萧明轩猛地拔出腰间帝王剑,直指苍穹,剑刃在阳光下折射出冰冷的寒光:
“这一战,不为开疆拓土,不为掠夺财富,只为告慰八年前惨死的万千英灵!
让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亡魂得以安息,让那些尚未出世就失去父亲的孩儿知道。
大晟的男儿,从不会忘记这份国仇家恨!让天下人知道,犯我大晟者,虽远必诛!”
“血债血偿!扬我国威!”
三十万将士齐齐举起义兵,震天怒吼响彻云霄,声浪如惊雷滚地,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抖。
连营中的战马仿佛也被这激昂的气势感染,纷纷昂首嘶鸣,声震四野。
“集结,出征!!!”
(二合一大章!求免费的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