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除了文化课成绩优异,李贤还特别喜欢研究历史。
他觉得当时流行的《后汉书》注释不够详细,于是召集了当时的着名学者,比如张大安、刘讷言等人,在东宫编纂《后汉书注》。
这部书耗时数年,共计三十卷,对《后汉书》中的典故、人物、地理都做了详细的注解,考据严谨,见解独到,堪称史学界的经典之作。
李治看到这部书后,龙颜大悦,赏赐给李贤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良田美宅,还在朝堂上公开表扬:
“皇太子贤,博览群书,编纂此书有功,可为天下学子表率!”
??·??·??*?? ??
李贤的“学霸”属性,不仅让他在朝堂上赢得了赞誉,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当时的文人墨客都以能和李贤讨论学问为荣,东宫经常举办学术沙龙,李贤作为主持人,每次都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让众人佩服不已。
有网友在发弹幕:
?【李贤这才华,放在现在就是顶尖的历史系教授啊!
可惜生在了帝王家,不然肯定能在学术界发光发热~】
他后来捡漏当上太子,监国理政时也展现治国天赋~
●)o(●
公元675年,太子李弘英年早逝,储君之位空缺。
李治悲痛之余,想到了才华出众的次子李贤,于是在同年六月,册立李贤为皇太子。
对于李贤来说,这个太子之位来得有点“捡漏”的意思,但他并没有辜负父皇的期望,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治国天赋。
?(???)?
公元679年,李治前往东都洛阳避暑,让李贤留守长安监国。
这是李贤第一次独立处理朝政,他虽然年轻,但做事沉稳老练,遇到问题不慌不忙,总是能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当时长安附近发生了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李贤立刻下令开仓放粮,还减免了当地的赋税,同时组织官员安抚灾民,没过多久就稳定了局势。
李治得知后,非常欣慰,特意下旨表扬:
“皇太子监国以来,处事公允,体恤百姓,朕甚为满意!”
(*σ′?`)σ
除此之外,李贤还特别重视吏治。
他发现有些官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于是亲自下令彻查,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
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因为贪污了赈灾粮款,被李贤查出后,直接判处死刑,还抄没了家产。
这件事之后,长安的官员们都吓得不敢再胡作非为,吏治变得清明了许多。
( ?° ?? ?°)?
李贤监国期间,还做了一件特别值得称赞的事———
改革科举制度。
当时的科举考试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些考生通过贿赂考官获得功名,导致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埋没。
李贤发现后,下令改革考试制度,规定考官必须严格监考,严禁贿赂行为,同时增加了考试的难度,确保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这项改革得到了广大文人的支持,也为唐朝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官员。
? ?)?*??
此时的李贤,可谓是春风得意,不仅深得父皇的信任,还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很多人都觉得,李贤比他哥哥李弘更适合当皇帝,既有才华,又有手段,将来一定能开创盛世。
七玥看的视频弹幕也纷纷刷屏:
?【李贤这太子当得也太稳了吧!
才华、能力、威望都有了,简直是完美储君~】
?【感觉武则天这次应该满意了吧?
有这么优秀的儿子当太子,她也能放心放权了~】
……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看似稳固的储君之位,很快就因为李贤的“反骨”,变得岌岌可危。
?(*′?`*)?
他开启了作死第一步:公开叫板老妈,母子矛盾彻底激化~
? ?)?*??
李贤和武则天的矛盾,其实从他小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武则天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听话,成为自己掌控权力的工具,可李贤偏偏是个有主见、性格刚硬的人,不愿意被老妈摆布。
(?′~`?)
随着李贤的威望越来越高,武则天对他的态度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她开始觉得李贤是个潜在的威胁,于是经常找机会敲打他。
有一次,武则天派人给李贤送去了两本书———
《少阳政范》和《孝子传》,名义上是让他学习如何做太子、如何尽孝,实际上是在暗示他要听话,不要忤逆自己。
可李贤根本不领情,看完之后随手就扔在了一边,还对身边的人说:
“我身为太子,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不用母后特意教导。”
(?>?<?)
这件事让武则天非常生气,但她并没有立刻发作。
真正让母子矛盾彻底激化的,是一件关于“身世”的流言。
当时有传言说,李贤并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这个流言让李贤心里非常郁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对武则天也变得更加疏远。
╰(*′︶`*)╯
武则天得知这个流言后,不仅没有出面澄清,反而故意在李贤面前提起,想要试探他的反应。
可李贤的反应却让她始料未及———
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公开表示:
“我的身世自有父皇母后作证,岂容旁人妄加揣测?”
这句话看似是在维护自己的身世,实则是在暗讽武则天故意纵容流言。
(??v_v??:)
更让武则天无法容忍的是,李贤居然公开质疑她的统治。
当时武则天因为李治病重,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很多官员都依附于她。
李贤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朝堂上发表反对意见,甚至联合一些大臣,想要限制武则天的权力。
有一次,武则天想要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宰相,李贤直接在朝堂上表示反对,说:
“宰相乃国之重臣,应该选拔贤能之人,而不是凭借私人关系提拔。”
这句话让武则天颜面尽失,也让她彻底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不听话的儿子。
(?`~′?)
此时的李贤,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老妈的威胁。
他知道武则天心狠手辣,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哥哥李弘的死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武则天所为,但也让他心有余悸。
为了自保,李贤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召集了一批亲信,还在东宫私藏了大量的兵器。
他以为这样就能保护自己,可他没想到,这反而给了武则天除掉他的借口。
o(′^`)o
然后,李贤开始了作死第二步:
私藏兵器被抓包,被废黜太子之位~
(?i _ i?)
【作者有话说:
我曾是东宫的刚正太子,赋《黄台瓜辞》诉悲情,怎料母恩难敌权欲熏~
v我几个免费的“为爱发电”助我逆转命格,执政之时定重亲情废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