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草原,风沙裹挟着沙粒呼啸而过,临时教室的蓝色防火板被吹得 “哐哐” 作响,缝隙里漏进的沙尘在课桌上积成薄薄一层。方静用抹布擦了三遍桌子,刚转身写板书,桌面又落满了灰。阿古拉坐在第一排,嘴角裂着血口子,写字时不敢咧嘴笑,一扯就疼得皱眉 —— 草原春季缺少新鲜蔬果,班里一半孩子都得了口角炎。蒙根的嘴唇肿得像颗小樱桃,却还攥着半截铅笔,一笔一划地写 “草原” 两个字。
“方老师,沙棘果熟了吗?” 蒙根眨巴着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一脸期待地看着方静,同时还不忘放下手中的铅笔,然后用他那肉嘟嘟的小手紧紧捂住嘴巴,以至于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含糊不清。
原来,就在上周,孩子们偶然间发现教室后面的那片沙棘丛竟然结满了橙红色的果子,一个个晶莹剔透,宛如红宝石一般。然而,由于沙棘树浑身长满了尖锐的刺,孩子们虽然对这些诱人的果子垂涎欲滴,但却没有人敢轻易去摘取。
方静看着蒙根那肿得发亮的嘴唇,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她知道,蒙根一定是因为忍不住想要尝尝沙棘果的味道,才会不顾危险去摘,结果不小心被刺伤了。
于是,方静温柔地摸了摸蒙根的头,微笑着说:“别担心,宝贝,今天老师就去帮你们把沙棘果摘下来,然后给你们做美味的甜糕吃,好不好?”
沙棘丛生长在风口处,它们顽强地抵御着风沙的侵袭。那密密麻麻的枝条上,布满了尖锐的刺,在风沙的吹拂下,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
阿古拉踮起脚尖,努力地想要够到最高处的沙棘果。他的小手刚刚碰到枝条,就被那锋利的尖刺刺破了。一滴鲜红的血珠立刻渗了出来,但他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疼痛,反而紧紧地攥着刚刚摘下的两颗沙棘果,兴奋地喊道:“方老师,这个最红!”
蒙根见状,也学着阿古拉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捏住果子的根部,试图避免被刺划伤。然而,尽管他已经如此小心,那尖锐的刺还是在他的手指上留下了一道小小的口子。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而是迅速将果子塞进了方静的手中,笑着说:“老师吃,我再去摘。”
其他孩子们也纷纷效仿,他们的小手在沙棘丛中忙碌着,虽然很快就布满了细小的伤口,但没有一个人喊疼。塑料盆里的沙棘果越积越多,橙红色的果实沾着沙尘,宛如一盏盏散落在盆中的小灯笼,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方静看着这些带着伤痕的小手,心中一阵酸楚。突然,她想起粉丝们捐赠的药膏还放在自己的包里,于是连忙掏出来,给每个孩子的伤口都涂上了一层药膏。当药膏碰到伤口时,孩子们疼得龇牙咧嘴,但他们依然强忍着,笑着说:“不疼,比口角炎好多了。”
上午十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镜头对准了装满沙棘果的塑料盆。李伟举着颗带刺的沙棘果,指尖还沾着孩子手上蹭的药膏:“家人们,草原的风沙能吹透教室,却吹不散孩子们摘果子的热情。这些沙棘果带刺,孩子们手被扎破了还在摘,就为了能做口甜的 —— 今天教‘牛粪火烤沙棘羊油糕’,用草原的野果,补孩子缺的维生素。”
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7000 万,弹幕里的幽默与心疼交织。Id “卖蜂蜜的刘大爷” 率先弹出,头像里的大爷举着罐金黄的蜂蜜:“李老师!沙棘太酸!我捐 500 斤洋槐蜜!比沈大厨的银勺还甜,中和酸味刚好!” 他附上一张蜂蜜罐的照片,“我这蜂蜜没掺糖,孩子吃着放心,还能润嘴唇!”
“刘大爷你这是跟我抢生意啊!”Id “儿科医生王姐” 紧跟其后,头像里穿着白大褂的女人举着维生素片,“再不给孩子补维 c,沈大厨的银勺都要用来涂口角炎药膏了!我捐 1000 瓶维 c 泡腾片,每天一片,比吃十斤沙棘还管用!” 她顿了顿,调侃道,“不过李老师你可别把泡腾片直接扔进面团里,去年有粉丝这么干,炸得满脸面粉!”
沈亦舟拿着银勺敲了敲装沙棘果的盆,无奈笑道:“刘大爷的蜂蜜确实要加,但得按‘糖油 1:2’的比例 —— 这是淮扬菜‘甜润不腻’的原则,沙棘酸、羊油香、蜂蜜甜,三者平衡才好吃。” 他捡起颗沙棘果,“沙棘每 100 克含维 c 200 毫克,相当于 10 个橙子,正好解决孩子们的口角炎,但直接吃太酸,做成糕才适合孩子。”
李伟蹲下来,把沙棘果倒进粉丝捐的滤水器:“今天的邪修菜,工具全是‘草原限定款’—— 没有榨汁机?用纱布裹着沙棘果踩出汁;没有模具?把羊油桶剪一半当模子;没有烤箱?还是老办法,牛粪火烘烤,又香又抗风。” 他边说边把沙棘果裹进纱布,阿古拉主动过来帮忙,踩在纱布上,小脸上满是认真:“李老师,我力气大,我来踩!”
【邪修菜实操细节】
沙棘汁提取:李伟把裹着沙棘果的纱布绑在木架上,让阿古拉踩着纱布:“踩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把籽挤出来,不然汁会发苦。” 他拿着碗接汁,橙红色的汁液滴进碗里,带着淡淡的果香,“草原上没有纱布?用干净的羊肚代替,过滤效果一样好 —— 这是巴图教的,牧民做奶酒都用羊肚过滤。”
面团调制:沈亦舟往青稞粉里加羊油,手指快速揉搓:“羊油要提前熬化,放凉后再用,这样面团才不会粘手。淮扬菜做糕点讲究‘油润面团’,每 500 克面粉加 100 克羊油,既成型又不硬。” 他加了两勺刘大爷捐的蜂蜜,“蜂蜜要分两次加,第一次和面团,第二次刷在糕表面,烤出来更亮更甜。”
烘烤技巧:李伟把面团塞进剪好的羊油桶模具,模具底部扎了几个小孔:“扎孔是为了让热气进去,糕不会夹生。牛粪火要先烧出炭火,把模具埋进炭火旁的灰里,别直接接触明火,不然外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 他掏出张锡纸,“没有锡纸?用草原上的羊皮纸,铺在模具外面,防粘还保温。”
弹幕里的诙谐互动愈发热烈。Id “卖蜂蜜的刘大爷” 刷了个火箭:“李老师!我再捐 100 个玻璃罐!装沙棘汁给孩子当饮料,比沈大厨的银勺装得还多!”Id “儿科医生王姐” 连麦进来,举着个口角炎药膏:“沈大厨,你那银勺别光用来试味,给孩子涂药膏也挺好用!” 沈亦舟无奈地举起银勺:“王医生,这是我爷爷传的国宴勺,用来涂药膏太委屈它了 —— 不过孩子要是需要,委屈也值。”
突然,镜头里的蒙根捂着脸哭了。原来他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尝了口没加糖的沙棘汁,酸得直掉眼泪,嘴角的伤口被刺激得更疼了。阿古拉赶紧掏出颗粉丝捐的糖果,剥了糖纸塞进他嘴里:“甜的!快含着!” 方静蹲下来给蒙根涂药膏,孩子含着糖,眼泪还没干就笑了:“方老师,糖比沙棘甜!”
直播间的催泪弹幕瞬间刷屏。Id “建材商老郑” 弹出:“临时教室漏风不行!我捐 100 平米防风岩棉板!再派工程队来加固,让风沙吹不进去!”Id “医药公司李总” 跟上:“我捐 500 支儿童口角炎药膏!还有 100 箱维生素 c 咀嚼片,每个孩子都能分到!” 周小雨的键盘敲得飞快,捐赠台账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李老师!老郑的岩棉板已经装车,李总的医药箱明天就能到,新增捐款快到 300 万了!”
李伟把刚调好的沙棘面团塞进模具,笑着说:“家人们看,面团要填得满一点,烤出来才饱满。蒙根刚才尝了沙棘汁,酸得掉眼泪,等下烤好糕,保证他吃了还想吃。” 他把模具埋进牛粪火旁的灰里,“现在要等 40 分钟,趁这功夫,咱们去看看临时教室的情况。”
镜头转向临时教室,风沙还在呼啸,防火板的缝隙里漏进的沙尘已经积了一寸厚。沈亦舟用手摸了摸墙壁:“岩棉板来了就能解决漏风问题,再加上防风沙袋,冬天也能保暖。” 他突然指向远处,“快看!老周的车队来了!还有王姐捐的维 c 泡腾片!”
三辆卡车顶着风沙驶来,车身上的 “烟火厨坊” 标语被沙粒打得发白。老周从驾驶室跳下来,脸上蒙着防尘巾,只露出两只眼睛:“李老师!老郑的岩棉板和李总的医药箱到了!还有刘大爷的蜂蜜,整整五十桶!” 工程师们立刻卸货,岩棉板堆得像小山,旁边放着成箱的药膏和维生素片。
巴图领着牧民们过来帮忙,手里拿着铁锹:“我们来填防风沙袋!把教室周围都围起来,风沙再也吹不进来!” 他的妻子抱着一坛马奶酒,非要塞给工程师:“这是我用沙棘泡的酒,能驱寒,谢谢你们帮孩子建教室!”
中午十二点,第一炉沙棘羊油糕终于烤好了。李伟戴着棉布手套,从羊油桶模具里倒出糕体,橙红色的糕表面裹着蜂蜜,冒着热气,香味透过屏幕传出去。“家人们看,这糕外酥里软,咬一口有沙棘的酸、蜂蜜的甜,还有羊油的香。” 他递了一块给蒙根,孩子吹凉后咬了一口,眼睛突然亮了:“不酸!甜甜的!”
阿古拉捧着糕,跑向不远处的牧民奶奶家。奶奶独居在草原深处,腿脚不方便,孩子们经常给她送吃的。“奶奶,你尝尝这个!” 阿古拉把糕塞进奶奶手里,奶奶咬了一口,眼泪掉在糕上:“比我年轻时吃的奶豆腐还甜,谢谢你们啊孩子。”
沈亦舟举着糕,补充营养知识:“这糕每块含维 c 50 毫克,相当于 1 个橙子,再配上王姐捐的维 c 泡腾片,孩子们的口角炎三天就能好。” 他指向沙棘丛,“沙棘可以扦插种植,我联系了内蒙古的林业研究所,捐 1000 株沙棘苗,种在教室周围,既能防风,又能年年有果子吃。”
下午两点,工程师们开始加固临时教室。岩棉板钉在防火板内侧,防风沙袋堆在教室周围,孩子们帮着递钉子,蒙根举着个小锤子,有模有样地敲着,虽然没敲中钉子,却笑得格外开心。“以后上课再也不用吃沙子了!” 阿古拉摸着新钉的岩棉板,眼睛里满是期待。
直播间的爱心捐赠还在升级。Id “装修设计师小陈” 捐了室内设计方案:“永久教室要做弧形屋顶,抗风沙!墙面用保温砖,冬天比沈大厨的银勺还暖!”Id “家具厂赵总” 捐了 50 套实木课桌椅:“每把椅子都加棉垫,孩子坐着不冻屁股!” 周小雨盯着后台数据,声音带着颤抖:“李老师!新增捐款突破 380 万了!永久教室的地基材料都够了!”
傍晚时分,风沙渐渐停了。夕阳下,加固后的临时教室焕然一新,蓝色的防火板外面裹着岩棉板,防风沙袋堆成了整齐的矮墙,沙棘苗种在教室周围,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晃。孩子们坐在新修好的教室里,手里捧着沙棘羊油糕,嘴里含着维 c 泡腾片,嘴角的伤口虽然还没好,却都笑得格外灿烂。
李伟将手机支架微微调整角度,篝火的橙红色光晕在他脸上跳跃。镜头里,烤架上的沙棘羊油糕滋滋冒着热气,焦脆的糕边渗出琥珀色油珠,空气中浮动着酸甜交织的独特香气。他用竹片轻轻挑起一块还在颤动的糕点,对着镜头说道:“家人们,你们看这糕体上细密的蜂窝孔,是沙棘果汁和发酵面团碰撞出的奇迹。每一粒沙棘都是牧民阿爸阿妈凌晨四点摸黑采摘的,蜂蜜采自后山岩缝里的野蜂巢,羊油更是选了带雪花纹的羯羊胸油 —— 这些食材,是老天爷给草原的馈赠,也是我们给孩子们最实在的心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温柔而坚定:“最近总有人质疑‘邪修菜’的名字太古怪,可你们知道吗?在蒙古语里,这是‘天赐的滋养’的意思。我们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精致包装,有的只是用最朴素的方式,把草原上的营养都揉进这小小的糕点里。” 李伟拿起一块糕点,轻轻掰开,热气裹挟着浓郁的沙棘果香扑面而来,“你们看这流心的果酱,就像孩子们眼里的光。公益不是捐一大笔钱、搞一场大活动就能完事,它可以是你多捐一块岩棉板,给教室添堵挡风的墙;也可以是他多寄一瓶维 c,帮孩子们抵抗风沙的侵蚀。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就能给这些草原上的小树苗,搭起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沈亦舟打开新的 “永久教室建设计划”,屏幕上写着:“1. 下周开始打地基,用防风弧形屋顶设计;2. 教室旁建沙棘种植园,既防风又提供食材;3. 配套建营养厨房,专门给孩子做补维生素的餐食。” 他抬头看向远方,“林业研究所的沙棘苗明天就到,以后草原上不仅有教室,还有一片沙棘林,年年都能结出甜果子。”
夜色渐深,草原上的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临时教室的窗户里透出灯光,孩子们在新修好的教室里写作业,手里的铅笔再也不会沾到沙尘。方静掏出卫星电话,给教育局打了个电话:“局长,永久教室的钱和材料都齐了,孩子们再也不用在漏风的教室里上课了。” 电话那头传来局长的笑声,她却笑着哭了:“这里的星星特别亮,因为有太多好心人,把光送到了草原上。”
阿古拉抱着沙棘羊油糕,坐在新修好的教室里,对着镜头小声说:“谢谢刘大爷的蜂蜜,谢谢王姐的维 c 片,谢谢所有帮我们的人。以后我要好好照顾沙棘苗,让它们长得高高的,为教室挡风。” 镜头拉近,糕上的蜂蜜还闪着光,在灯光下像撒了把碎金子。
月光洒在草原上,临时教室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围的沙棘苗在微风中摇晃,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希望。这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已经从解决温饱、搭建临时教室,走向了建设永久家园 —— 有防风的教室,有补维 c 的糕点,有挡风的沙棘林,草原上的孩子,终于能在春天里,坐在温暖无风的教室里,吃着甜润的沙棘糕,奔向属于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