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欢呼声还在耳畔回荡,周小雨的手机已被平台合作邀约震得发烫。她举着亮屏冲进厨房,正对上李伟半跪在微波炉前的滑稽身影 —— 这位 “微波炉战神” 此刻正用钢丝球奋力刮着底部焦黑的红薯泥。老周吃着零食,用自制铁丝架挑着沾满辣条碎屑的油纸;李建国则像捧着稀世珍宝般,将吃剩的披萨小心翼翼塞进印着 “劳动最光荣” 的保温桶,桶盖反复扣了三次才卡紧,布料上的红色字样晕着油光,倒像是给这份烟火气镀了层金边。
“平台要搞‘正统 x 邪修’联合直播!” 周小雨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指尖重重划过屏幕上 “百万流量扶持” 的烫金大字,“专属话题我都想好了 ——《当国宴传承遇上微波炉战神》!”
李伟刚直起的腰又瞬间弯成问号,继续与顽固的油渍较劲:“先别急,得跟沈师傅商量。他是国宴传人,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我怕咱们这些‘邪门歪道’他瞧不上。” 话音未落,手机屏幕亮起沈亦舟的微信头像 —— 还是那身笔挺的白厨师服证件照,消息却罕见地带了温度:“明日辰时拜访,想用微波炉复刻淮扬狮子头。特携家传三十年老汤,望不嫌弃。”
“嫌弃?” 老周的老虎钳 “哐当” 砸在锈迹斑斑的案板上,震得铁丝架都跟着晃悠,“他那老汤怕是比我这工具箱里所有零件加起来都金贵!赶紧拾掇拾掇,别让人家看扁了咱!” 李建国立刻掏出磨得发亮的蓝色记账本,在 4 月 13 日那页工工整整写下 “五花肉(后腿,11.5 元)”,还特意画了个攥着硬币咧嘴笑的小人,连指甲盖都细致描了月牙白。
次日清晨,出租屋的防盗门被叩出三声清响。李伟刚擦完第七遍微波炉门把手,拉开门的瞬间呼吸都滞了 —— 沈亦舟褪去了往日的白大褂,一身灰色卫衣衬得眉眼格外柔和,手里黑陶砂锅正腾起袅袅肉香。“老汤要保持 45 度恒温,凉了鲜味就散了。” 他的目光扫过墙角堆着的铁丝架、豁口搪瓷盆,以及贴满便签的斑驳墙面,最终定格在李伟手中的抹布上,“看来你对这台微波炉,比对亲儿子还宝贝。”
“这是咱唯一的‘御膳房’,当然得供起来。” 李伟侧身让客,老周正蹲在微波炉前捣鼓电路板,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在按键间飞速跳动:“沈师傅您瞧!我把功率调到最小火,绝对比炖中药还稳当!” 沈亦舟蹲下身子,指尖抚过铁丝架的焊点:“这手工打得漂亮,比我工作室那些花里胡哨的模具实在多了。”
说话间,李建国拎着还滴着水的五花肉撞开门,塑料袋上沾着新鲜的泥点:“沈师傅!这是菜市场王婶特意留的五层花肉,肥瘦三比七!” 锋利的菜刀刚要落下,却被沈亦舟修长的手指稳稳按住:“淮扬狮子头讲究‘细切粗斩’,用绞肉机就糟蹋了这上好的肉质。”
“还得手剁?” 老周撸起袖子,虎背熊腰往案板前一站,“我在机械厂剁钢板都没这么讲究!要不我来?保准剁得比 3d 打印机还均匀!” 沈亦舟笑着递过菜刀,刀起刀落间,“咚咚” 的节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回荡。老周边剁边嘟囔:“这比磨齿轮还费劲!下次试试用液压机压,说不定更入味。” 沈亦舟手下不停,腕间银表随着动作轻晃:“祖父常说,烹饪如修行,慢工才能出真味 —— 当年他为周总理做这道菜,光是剁肉就用了四十分钟。”
李伟蹲在砂锅旁,指尖不时探向微波炉内壁测温。蒸腾的热气里,沈亦舟忽然开口:“直播时你撒辣条的手法,比米其林主厨摆盘还利落。在工厂做工时,也是这般较真?”
“拧螺丝要按公差标准,做菜自然也得精准。” 李伟抬头露出虎牙,“流水线差一毫米就是废品,这微波炉做菜,差十秒火候都能翻车。” 沈亦舟闻言手下一顿,刀刃与案板碰撞出清脆声响:“从前总觉得偷工减料是亵渎厨艺,直到尝了你用微波炉烤的披萨 —— 红薯泥的甜香,反而让食材本味更鲜活。”
剁好的肉馅裹着莹润老汤,在豁口搪瓷盆里堆成小山。沈亦舟倒汤的动作轻柔得像在浇灌名贵兰花:“这老汤用了十八味香料,光是干贝就得泡足八小时。” 李伟却顺手抓起剩饭 —— 昨天没吃完的杂粮饭还带着微微的甜味,“加点饭能让狮子头更蓬松,还能省下二两肉,多划算!”
周小雨举着手机悄悄开播,直播间热度如火箭般蹿升。满屏弹幕不再是往日的互怼,全是对这场跨界合作的期待:
“广场舞 c 位王阿姨”:踮着脚把手机举过人群,镜头跟着案板上翻飞的菜刀晃得厉害,“家人们快看!沈大厨这剁肉的架势,比我跳《最炫民族风》还带劲!手腕子跟装了小马达似的,这节奏感,妥妥能 c 位出道!” 边说边跟着咚咚的剁肉声扭起了胯,手机支架都跟着微微震动。
“24 小时便利店小夏”:扒在厨房门框上,围裙兜里露出半截关东煮竹签,眼睛直勾勾盯着砂锅里翻滚的老汤,喉结不住地上下滚动,“救命!这香味把我店里的速食都衬成垃圾了!跪求老汤秘方啊!学会了我连夜去校门口摆摊,绝对把隔壁关东煮打得满地找牙!到时候请沈大厨当形象代言人!” 说着还掏出小本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穷鬼大学生小孟”:抱着泡面桶缩在角落,镜片上蒙着蒸腾的热气,手指疯狂敲击手机屏幕,“家人们谁懂啊!跟着沈老师用剩饭搞出了满汉全席!这波操作我能吹到食堂阿姨主动给我加鸡腿!建议学校开个‘沈氏剩饭魔法课’,学分我拿命肝!” 屏幕亮起数十条点赞,还有同学发来 “求教程” 的语音轰炸。
沈亦舟的指尖轻轻划过滚动的弹幕,目光最终落在墙角积灰的铁丝架上,唇角扬起释然的弧度:“从前总执着于顶级食材配顶级厨具,如今才懂 ——” 他转身看向正在调试微波炉的李伟,眼中有光流转,“烟火气不在锅碗瓢盆里,而在每个认真生活的人心里。就像你用铁丝架烤出的披萨,比我用专业窑炉做的,多了份滚烫的生命力。”
裹着新鲜荷叶的狮子头缓缓滑入微波炉,沈亦舟不自觉攥紧了围裙。玻璃门内,光影在肉块表面流转,他的喉结上下滚动,这种紧张感竟比十年前首次掌勺国宴更灼人 —— 那时面对的是严苛的考核标准,此刻却是两种烹饪哲学的激烈碰撞。
“叮” 的脆响划破寂静,两股截然不同的热气同时撞向炉门。沈亦舟与李伟的手几乎同时扣住把手,白雾散尽的刹那,琥珀色汤汁在狮子头表面凝成油亮的光晕,筷子轻触,颤巍巍的肉块竟如水波般荡漾开来。
“我先来!” 李建国抢先夹起颤悠悠的肉块,油渍顺着竹筷滴在褪色的桌布上。他眯起眼睛细细品味,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的满足:“这味道!比我妈过年做的红烧肉还绝!老汤一吊,边角料都成了金不换!” 沈亦舟则用公筷将狮子头切成六瓣,舌尖触到入口即化的肉糜时,眉间的褶皱瞬间舒展:“微波炉锁住了老汤的魂魄,反倒让肉质更绵密。我守着‘古法不可改’的规矩,却忘了‘创新才是传承的灵魂’。”
直播间弹幕疯狂刷屏,周小雨眼疾手快举起小黑板:“重点来了!下周六晚八点,‘正统 x 邪修’双厨直播!教你用微波炉复刻国宴狮子头,十五块吃出五星酒店的排场!”
临别时,沈亦舟将泛黄的牛皮纸轻轻压在李伟的记账本上。工整的小楷密密麻麻列着老汤配方,边角还画着戴着厨师帽的卡通砂锅,锅盖冒着爱心形状的热气:“下次试试微波炉扬州炒饭?用你的隔夜饭,兑我的秘制酱油,香得能把邻居馋哭。”
李伟正要关门,沈亦舟突然折返,目光落在边角卷起的记账本上:“方便借我看看吗?祖父常说,‘精打细算知百味,斤斤计较见真章’。” 褪色的蓝布封皮下,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半根葱的去向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屋内,周小雨举着手机原地转圈,屏幕上的预约数字还在疯狂跳动:“破十万了!下次咱们用微波炉做松鼠鳜鱼,剩饭捏蟹黄汤包,把厨房玩出花儿来!” 李建国认真在账本上补记 “狮子头:11.5 元 + 老汤(赠)”,旁边新添的卡通小人正抱着金灿灿的狮子头,笑得合不拢嘴。
李伟摩挲着微微发烫的微波炉外壳,指尖停在记账本新画的简笔画上 —— 两个并肩而立的小人,一个举着冒着热气的砂锅,一个捧着泛着蓝光的微波炉,中间漂浮着金黄的狮子头。夕阳透过破旧的窗棂,将铁丝架与砂锅的影子重叠在一起,那些曾经水火不容的烹饪法则,此刻正交织成崭新的美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