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三条财路
“大人,”柳轻尘先将文书递上,“这是修订后的《官吏考成法实施细则》,针对此前‘重虚文、轻实绩’的弊端,增加了量化考核条款,请您过目。”
陈小乐接过快速浏览,条文细致了不少,明确了“宣教化”需记录宣讲村落、人数及反馈,“理刑名”需列明处理案件数量与结果,还将“民议”纳入考评参考,虽只占两成权重,却是个突破。看得出,柳轻尘是下了功夫的。
“不错,比之前实在多了。”陈小乐点点头,“就拿这个新版本,在府衙和各试行乡镇推行,遇到问题,再随时调整。”
柳轻尘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
“先生!俺这边可是有大好事!”熊猛迫不及待地嚷嚷开来,声若洪钟,震得房梁似乎都在掉灰,“炮营那帮小子,上手快得很!这才几天,已经能把那‘大将军’伺候得明明白白,装药、瞄准、发射,一套流程下来,比老子预想的快了一倍!就是……就是石头那边产量跟不上,俺们现在才一门炮,弟兄们轮流上手,都快把那炮管子摸出包浆了!”
陈小乐听得哭笑不得。炮营训练顺利是好事,但石头那边产能提不上去,确实是个大问题。这又绕回了那个核心难题——钱。
他把赵顺也叫了回来,四个人重新围坐在一起。
“都到齐了,正好。”陈小乐把赵顺刚才汇报的财政困境简单说了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熊猛你也听到了,石头那边等着米下锅,你们炮营要想形成战力,也得有真家伙。都说说吧,除了从牙缝里省,还有什么来钱的法子?正经的,歪的邪的,只要能弄来钱粮,都摆到台面上说道说道。”
赵顺又把开拓北、西商路的想法说了一遍,这次补充了更多细节,比如哪些部落缺什么,可能用什么交换。
熊猛听得眼睛发亮,蒲扇般的大手一拍:“这主意好!咱们拿镜子和白糖,去换他们的好马!有了好马,咱们的骑兵也能厉害起来!到时候步炮骑协同,老子看谁还敢龇牙!”他脑子里已经浮现出万炮齐鸣、铁骑冲阵的画面了。
“路子是好路子,但谁去?怎么去?”陈小乐把问题抛出来。
这时,钱友仁的身影又出现在门口,看样子是来汇报差事,正好听见了里面的讨论。他深吸一口气,走进来躬身道:“大人,老朽愿往!老朽在朔州几十年,与北面几个部落的头人,还有些香火情分……”
看着主动请缨的钱友仁,陈小乐心中权衡。这老吏熟悉情况,家人也在朔州,是个合适人选。“好!钱主簿,就由你牵头组建‘安朔商行’,赵顺会拨给你人手和本钱。北路先行,务必打开局面。”
“老朽定不辱命!”钱友仁声音带着激动。
石头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先生,俺们军工司那套水力家伙事儿,打兵器是好,打农具、菜刀更快更好!能不能也开个铺子?还有灰泥,盖房子结实,咱们成立个‘营造队’,给人盖房修路,是不是也能收钱?”
陈小乐眼睛一亮,石头的思路是把军工技术民用化!“好主意!石头,你分出一部分人手,成立‘匠作营造坊’,专接民间工程和打造民用铁器。具体怎么运作,你和赵顺商量。”
柳轻尘待众人说完,才沉稳开口:“大人,赵总管与石司正所言,皆是良策,可解燃眉之急。然轻尘以为,此仍为‘术’,而非‘道’。欲立长久之基,需定万世之法。”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己方控制区:“商利、工利,终是末节。税赋,方为国之命脉。现今田亩已清丈大半,工商渐兴,当可着手订立统一的田税、商税章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源方能如活水,源源不绝。”
陈小乐心中赞许,柳轻尘这是直指建立现代财政税收制度的核心。“柳先生所言,是根本!立规矩,就从税赋立起。此事由你牵头,参照《治理总章》,尽快拿出《安朔税赋暂行条例》草案,既要充盈府库,亦不可苛待百姓商贾。”
“轻尘领命。”
三条财路,清晰浮现。
对外贸易(钱友仁的商行),用奢侈品和必需品换取外部资源。
技术民用(石头的营造坊),将工业优势转化为经济民生优势。
制度性税收(柳轻尘的税赋条例),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根基。
熊猛虽然对赚钱的门道不太懂,但也摩拳擦掌:“等钱弄来了,俺的炮营就能鸟枪换炮了!”
陈小乐看着麾下这几位核心班底,心中稍安。方向已然明确,各司其职,动力十足。
他走到窗边,暮色渐沉,朔州城的轮廓在黄昏中显得愈发坚实。
钱、粮、人、规矩……这些要素正缓缓汇聚,编织成网。
“得快点了。”他望着远方的天际线,低声自语。周家的阴影,并未远去,他必须在新一轮风暴来临前,让自己变得更硬,更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