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口宝船试水的成功密报与“雷火营”火药惊雷的捷报,几乎同时送达寿春镇南大将军行辕。这两份沉甸甸的军报,如同两支强心剂,注入了刘隆集团的核心。它标志着,经过数年的潜心发展、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刘隆麾下的军事力量,无论在硬件装备还是战术体系上,都已完成了质的飞跃,具备了实施宏大战略的坚实基础。
行辕密室之内,巨大的荆州沙盘旁,刘隆、郭嘉、法正、鲁肃、刘晔等核心谋士齐聚。沙盘之上,荆州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纤毫毕现,代表各方势力的旗帜插满其上,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面插在寿春的、代表己方的赤龙旗帜上。
刘隆负手而立,目光缓缓扫过沙盘上的襄阳、江陵、江夏等要地,最终定格在代表己方力量的江淮区域。他的眼神锐利而沉静,缓缓开口,声音在密室内清晰回荡:“宝船已成,雷火已备,荆襄内乱将起。诸位,决战荆州的时机,是否已然成熟?”
郭嘉轻咳一声,苍白的脸上因兴奋泛起一丝红晕,他率先开口:“主公,嘉观荆州之势,如观沸鼎。刘表病入膏肓,蔡氏专权跋扈,废长立幼之心已昭然若揭。蒯、韩等士族心怀异志,刘琦惶惶不可终日,刘备蛰伏新野以待天时。更有黄祖桀骜,与蔡瑁离心。此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象也!我新式水师可纵横大江,霹雳之火可摧城拔寨,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法正接口,语气冷峻而精准:“奉孝兄所言极是。然,用兵之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天时’在我,荆州内乱在即;‘地利’亦在我,我据上游(益州)、北岸(淮南),水陆并进,势如破竹;‘人和’……荆州人心离散,而我军将士用命,科技领先,此消彼长,优势在我!正以为,当立即制定详尽方略,秣马厉兵,只待荆州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便可雷霆一击!”
鲁肃抚须沉吟,补充道:“肃以为,出兵时机,当精准拿捏。过早,则荆州各方或迫于外患而暂缓内斗,一致对外;过晚,则恐生变数,若蔡氏迅速掌控大局,或曹操趁机南下,则徒增麻烦。最佳时机,便是刘表身故,蔡氏公然废长立幼,荆州陷入合法性与权力争夺漩涡之时!彼时出兵,方可称‘吊民伐罪’,占据大义名分,最大限度瓦解荆州抵抗意志。”
刘晔也点头道:“子敬(鲁肃字)深谙权谋。我军当下要务,乃是‘秣马厉兵,静待其变’。即:水陆各军,进行最后阶段的协同演练,熟悉新装备战法;粮草军械,务必囤积充足;同时,加派细作,密切关注襄阳动向,尤其是刘表病情与蔡氏举动,务求第一时间掌握准确情报。”
刘隆凝神静听,目光灼灼。他走到沙盘前,手指从合肥划过长江,直指江夏,又从宛城指向襄阳,沉声道:“诸位先生之论,深合吾心!荆州,已是我囊中之物,取之必矣!然,正如子敬所言,须待其自乱阵脚,方可事半功倍。”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决然道:“即今日起,全军进入临战状态!”
“令: 甘宁所部水师,以新式宝船为核心,整合艨艟斗舰,于巢湖、濡须口进行大规模实战演练,务必熟练掌握新舰性能及火器配合战术!所需火药弹丸,由雷火营优先保障!”
“令: 黄忠所部‘雷火营’,加速生产火药及各型霹雳炮、震天雷,并选拔精锐,组建专职‘爆破攻坚营’,由汉升亲自督导训练!”
“令: 赵云、吕布(若已归附)等陆路诸将,整训步骑,熟悉攻坚、巷战之法,并与‘雷火营’进行步炮协同演练!囤积粮草于合肥、宛城等前沿基地!”
“令: 法正所辖‘影卫’,增派人手潜入荆州,重点监控襄阳州牧府、蔡瑁、蒯越、刘琦、刘备及江夏黄祖动向!一有异动,八百里加急来报!”
“令: 鲁肃、刘晔,统筹后方粮秣、民夫,确保战时补给畅通无阻!”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整个刘隆集团的战争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速度,高速运转起来。
“诸位,”刘隆最后环视众人,声音沉雄而充满自信,“战期已定!便待襄阳丧钟敲响,蔡氏倒行逆施之时,便是我大军挥师南下,底定荆襄之日! 此战,关乎天下气运,望诸君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谨遵主公号令!必竭尽全力,底定荆襄!” 众谋士齐齐躬身,声音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对胜利的绝对信心。
密议散去,紧张的备战气氛瞬间弥漫整个寿春乃至整个前线。水寨之中,战舰云集,操练的号子声震天动地;军营之内,将士披甲执锐,演练着新的战术;官道之上,运送粮草军械的车队络绎不绝;而通往荆州的各种隐秘渠道,更多的“眼睛”和“耳朵”被激活,密切关注着那片即将迎来巨变的土地。
刘隆站在行辕的高台上,远眺西南荆州的方向。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场注定到来的内乱爆发时,他的大军将如何以泰山压顶之势,乘巨舰,持雷火,席卷荆楚,将九郡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在他的手中开启。秣马厉兵,只待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