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眼瞅着地气上来了,赵卫国把王猛和李铁柱叫到自家地头,准备教他们新式的种田法子。
啥?密植?李铁柱瞪着牛眼,指着赵卫国划出来的行距,这不成,太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垄距都是有讲究的!
王猛也直挠头:卫国,你这跟农技站学的新法子,靠谱吗?
赵卫国不慌不忙,抓起一把土:你们看这土,黑得流油。咱这地方雨水足,密植点不怕。再说了...
他弯腰在地上画起来:一亩地多下十斤种,多收五十斤粮,划算不划算?
黑豹蹲在一旁,歪着脑袋看主人画图,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
理是这么个理,李铁柱还是犹豫,可万一种密了,不长穗咋整?
所以得配合施肥。赵卫国从兜里掏出个小本本,这是我从农技站抄来的施肥法子。
三人正说着,张小梅挎着篮子来送水。看见地头上这阵势,好奇地凑过来:这是干啥呢?
小梅来得正好,赵卫国招手让她过来,你也听听,往后记账用得着。
张小梅脸一红,放下篮子站在一旁。
赵卫国翻开小本本:这施肥有讲究,底肥要足,追肥要巧。咱这新开的荒地,得先上足了粪肥...
他讲得头头是道,把前世在农业节目里看来的知识,掺着老农的经验,说得通俗易懂。什么氮磷钾配比,什么分期追肥,听得三人一愣一愣的。
我的娘哎,王猛咂咂嘴,种地还有这么多门道?
那可不,赵卫国合上本子,光靠老法子不行,得讲究科学。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屯里的老把式赵老倔赶着牛车路过,看见赵卫国在地里比划,停下看热闹。
卫国小子,又琢磨啥歪门邪道呢?赵老倔叼着烟袋,眯眼打量着赵卫国划的线。
赵卫国笑着迎上去:倔叔,我这是在试验新种法。
胡闹!赵老倔用烟袋锅子指点着,这垄距这么窄,到时候庄稼都长不开!
倔叔,您听我给您算笔账...赵卫国耐心解释。
可赵老倔根本不听,甩着鞭子赶车走了,临走还扔下一句:毛头小子懂个屁!
李铁柱有些动摇:卫国,要不...还是按老法子种吧?
怕啥?赵卫国拍拍他肩膀,咱先试一亩地,成了最好,不成也不耽误收成。
说干就干。赵卫国亲自示范,怎么测量行距,怎么控制播种量。黑豹跟在后面,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土,逗得张小梅直笑。
这狗通人性,王猛打趣道,它也学种地呢!
忙活到晌午,一亩试验田总算种完了。新的垄距比传统的窄了三分之一,看着确实有点挤。
这能行吗?李铁柱还是心里打鼓。
等着瞧吧。赵卫国胸有成竹。
接下来的日子,赵卫国天天往地里跑。出苗后,他又教大家间苗、定苗。这些在前世看来很普通的农业技术,在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可是新鲜事。
间苗有啥讲究?张小梅拿着小本本认真记录。
去弱留强,赵卫国一边示范一边说,你看这棵苗壮实,留着;这棵太细,拔掉。
黑豹在地里跑来跑去,惊起几只麻雀。这阵子它可得意了,天天跟着主人下地,俨然成了监工。
这天下午,赵卫国正在指导施肥,赵老倔又来了。老头背着手在地头转悠了半天,突然蹲下身,仔细查看苗情。
怪了,赵老倔嘀咕着,这苗长得是比别家壮实。
赵卫国笑着递过烟袋:倔叔,这是科学。
狗屁科学!赵老倔嘴上不服软,眼睛却一直盯着苗看。
过了几天,更让赵老倔吃惊的事发生了。试验田里的苗不仅没因为密植而变弱,反而比别家的高出一截,叶子也更绿。
这下子在屯里引起了轰动。老庄稼把式们都跑来看稀奇,围着赵卫国问这问那。
卫国,这密植真管用?
施肥有啥诀窍?
教教大伙儿呗!
赵卫国也不藏私,把科学种田的法子一五一十地告诉大家。什么测土施肥,什么合理密植,听得老农们直点头。
后生可畏啊!赵老倔终于服了软,拍着赵卫国的肩膀,你这法子,中!
最开心的要数张小梅。她现在天天跟着赵卫国下地,学了不少新知识。有时候赵卫国忙不过来,她还能帮着指导别人。
小梅现在也是技术员了。王猛打趣道。
张小梅红着脸不说话,手里的笔记记得更认真了。
转眼到了五月,试验田里的庄稼已经蹿得老高。密密实实的一片,看着就喜人。
照这个长势,一亩地能多打百十斤粮。赵卫国站在地头,心里盘算着。
黑豹在田间小路上跑来跑去,惊起一群麻雀。这阵子它可威风了,屯里人都知道赵卫国有条通人性的好狗。
等秋收完了,赵卫国对身边的张小梅说,我带你进山认药材去。
张小梅眼睛一亮:真的?
赵卫国点头,往后药材收购,还得靠你把关呢。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试验田上。赵卫国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科学种田只是开始,他要让靠山屯的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黑豹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仰头叫了两声,在暮色中传出去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