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敲响了百年未鸣的警钟?
药罗葛狄银自幼立志成为像先祖药罗葛狄银可汗那样的统治者。那位在后唐时期几乎统一河西走廊的药罗葛狄银可汗,将归义军领地尽归甘州回鹘治下,使疆域达到鼎盛,并获后唐册封为顺化可汗。
出于对先祖的崇敬,现任可汗沿用了相同的名字。若按西方传统,他应被称为药罗葛狄银可汗二世。这位继承者不仅以此致敬先祖,更怀有超越前人的雄心——他要让后世提及药罗葛狄银可汗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然而雄心需要实力支撑。此刻甘州回鹘正面临大周帝国的进攻,统帅正是战无不胜的周天子柴皓。这位从梁山起家的 ,短短数年间取代赵宋、横扫金国、覆灭西夏、吞并漠北,更征服大理和高丽,创下中原王朝前所未有的伟业。
药罗葛狄银可汗虽敬佩柴皓的成就,却自知难以企及。西夏 后,他一面收容溃兵,一面试图以沙漠为屏障躲避大周视线。但周军的到来粉碎了他的幻想。可汗原以为连年征战后大周需要休整,辽阔疆域已达治理极限。然而历史证明,他低估了这个新兴帝国的野心与实力。
辽阔的疆域若缺乏高效的统治体系,必将引发诸多隐患,最终导致帝国迅速瓦解。
因此,无论是出于稳固统治的考量,还是为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大周帝国都应当停止继续征伐。
正如当年大宋初立之时,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在平定南唐、后蜀、吴越等割据势力后,便不再扩张疆土。
他曾手持玉斧,面对天下舆图,划定大宋边界。
当时,宋太祖以玉斧指向西南与大理国相邻的大江,对群臣宣告:“我大宋疆界,至此江为止。”
此举固然是为了塑造仁德之君的形象,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大宋当时无力征服四方诸国。
即便有能力攻占大理,也未必有余力治理。
正如当年刘备入蜀,亦难以彻底降服南蛮。
药罗葛可汗作为甘州回鹘的领袖,并非愚钝之人,自幼研习中原文化,熟知宋太祖这段典故。
他认为,如今大周的疆域已是赵宋的两三倍,已达帝国极限,即便甘州与河西走廊曾属中原,以大周如今的幅员辽阔、天子威仪,想必不会再觊觎这片贫瘠之地。
自安史之乱后,河西与中原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
曾经的丝绸之路因战乱与匪患而断绝。
及至大宋,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虽航程更远,却比陆路更省人力物力,巨型海船一次运载的货物远超陆路车队。
因此,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失去价值。
无论从何种角度考量,大周都该止戈休兵,不再将目光投向西北的荒芜之地。
然而,药罗葛可汗万万没想到,漠北三十万联军覆灭的消息传来不久,大周铁骑便已兵临甘州!
如此神速,宛如天兵降临!
丝毫不给药罗葛可汗喘息之机!
此刻,他心中已生悔意。
“可还记得当年河西归义军!”
甘州回鹘可汗药罗葛狄银,此刻是真的后悔了。
倘若早知大周将兵发甘州,药罗葛狄银断不会仓促竖起复国旗号,更不会收容那些 入境的西夏部众。
他本该当机立断扣押所有西夏人,将其押送大周边境献俘。同时遣使奉上甘州户籍舆图,向柴皓表明臣服之心。
如此虽会使甘州回鹘如昔日附庸西夏般屈居大周羽翼之下,却终归能保全部族生息。毕竟河西回鹘自古便随势俯仰——大唐鼎盛时,回鹘曾是西域最忠实的鹰犬,连河西这片沃土亦是天可汗所赐。
待唐室衰微,河西回鹘转投吐蕃帐下,连带着河西汉人也渐染胡风。司空图《河湟有感》中汉儿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正是彼时写照。
当吐蕃因内乱分崩离析,沙洲豪杰张议潮率汉儿揭竿而起,建立归义军 四千里河山。可惜张淮深时内忧外患,至张承奉兵败东线,曹议金取而代之,终使甘州回鹘鸠占鹊巢。
这段往事注定柴皓不会接纳药罗葛狄银的投诚——在周天子眼中,河西回鹘不仅是归义军的背叛者,更是大唐西域霸业的掘墓人。
柴皓此行,不仅为收复河西、重开西域通道,更怀着对昔日汉家英豪的追思——第一代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以及那支湮没于风沙中的归义军!
他要为归义军讨回血债!
今日鸣金急召诸位,只因我甘州回鹘已至存亡关头!药罗葛狄银可汗高踞宝座,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凝重。
帐中骤然死寂。方才还窃窃私语的贵族们噤若寒蝉,可汗罕见的肃穆让他们脊背发凉——这危机,恐怕比当年西夏与辽国联手威逼时更凶险!
莫非喀喇汗的铁骑越过了雪山?须发如蓬的老国相率先打破沉默。作为可汗叔父兼三万帐部族首领,他的权柄仅次于药罗葛嫡系五万帐部众。
甘州回鹘二十余万帐、二十二万丁壮的庞然势力,此刻却笼罩在未知的阴云下。能让可汗如此失态的,唯有西方那头巨兽——喀喇汗王朝!
这支由回鹘与葛罗禄混血的狼群,在萨图克布拉格大汗时代便撕碎了波斯萨曼王朝,更将西域于阗国蚕食殆尽。其疆域远超甘州、高昌两部回鹘之和,百万帐部众的恐怖实力,连全盛时期的西夏亦要避其锋芒。
若非昔日辽夏两国制衡,喀喇汗的弯刀早已斩向东方......
备用群
后来西夏与辽国联手吞并了甘州回鹘,仅剩高昌回鹘成为喀喇汗与西夏、辽国之间的屏障,喀喇汗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若高昌回鹘被灭,喀喇汗将直接面对辽国和西夏的威胁,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然而,当年喀喇汗没有机会,不代表现在也没有!
如今辽国已灭,西夏已亡!
喀喇汗看到时机成熟,卷土重来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这些甘州回鹘人听闻变故,第一反应便是喀喇汗来袭!
“哼!喀喇汗人算什么?即便他们打来,也不值得本可汗如此忧虑!”
药罗葛可汗长叹一声,沉声道:“是大周天兵来了!”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当甘州回鹘可汗向殿内众人宣布大周天兵来袭后,整座可汗大殿陷入死寂。
在场众人神色骤变,或震惊,或惶恐,或难以置信,表情各异。
但无一例外,所有人听到“大周”二字时,眼中都浮现出深深的忌惮。
即便身处甘州,他们仍从逃难至此的西夏贵族口中听闻了那个中原强国的威名。
在西夏 者的描述中,近年崛起的大周帝国,宛如当年横扫西域、威震北庭的大唐帝国重现。
不,甚至比大唐更为可怖!
当年的大唐虽强盛,却也并非战无不胜。
唐太宗初登基时,曾被迫与 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亦曾败于 与吐蕃;唐玄宗时代,大唐疆域虽达鼎盛,却在西域屡尝败绩,最着名的便是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败于大食军队。
而如今的大周帝国及其天子柴皓,自起兵以来未尝一败。
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在柴皓面前皆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甘州回鹘的旧主西夏人,早已被大周的一支偏师彻底击溃。
西夏 被大周西军老将种师道生擒,押送至汴梁城。
许多惧怕大周清算的西夏人纷纷逃往甘州,寻求甘州回鹘的庇护。
尽管甘州回鹘从未与大周直接交锋,但大周天子的威名与天兵的强悍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此刻听闻大周天兵来袭,众人无不惶恐,一时方寸大乱。
……
“怎么都不说话了?方才不是个个能言善辩吗?”
“如今大周天兵已攻下东面绿洲,杜论部全军覆没。”
“据逃回的杜论部族长所述,他麾下千名勇士列阵冲锋,却连周军百步之内都未能靠近,便被一轮箭雨尽数歼灭。”
“方才诸位指点江山,如今谁能为本可汗分忧,击退周兵?”
“若能退敌,本可汗必有重赏!”
甘州回鹘可汗话音落下,帐内贵族面面相觑,纷纷低头沉默。
……
甘州回鹘可汗药罗葛狄银这一问,令在场贵族无人敢应。
传闻大周天兵战力无双,如神兵天降,所向披靡。
天下更有“周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说。
凭他们部族勇士之力,恐怕连周军的牙缝都填不满!
若能据城自保已是万幸,主动迎战无异于送死。
杜论部千名勇士尚未近身便被射杀,这般悬殊,如何抵挡?
众首领虽自诩部族强于杜论部,但也不过一两万勇士。
可昔日金国带甲百万,灭辽后何等威风,如今又如何?
昔日金国百万雄师,大半已葬身沙场,化作周 下亡魂;余者至今仍在河东路矿场日夜劳作。金主完颜吴乞买等贵族更早被大周天子斩于太庙祭旗。相较当年不可一世的金国,甘州回鹘举族之力尚不及金国一指。
殿中烛火摇曳,药罗葛狄银可汗环视众贵族神色,心头骤凉。他深知回鹘难挡大周铁骑,却又不甘俯首称臣——附庸之君,岂如自在可汗?若束手就降,只怕要步金军与奚人后尘,永世为奴。
我回鹘祖上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时,何等骁勇!可汗猛然拍案,如今尔等竟畏中原数万兵马如虎?
国相见状急趋前跪谏:可汗明鉴!我族二十万丁壮在西域尚可称雄,对抗大周实乃螳臂当车。昔日夜郎自大之祸,切莫重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