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史载其奚国存世不足半载,便败亡于辽国旧臣、反复无常的郭药师之手。
反观与之齐名的耶律大石,以二百亲兵起家,开创万里疆域,二者相较,云泥立现!
故柴皓虽轻视萧干,却对耶律大石颇为敬重。
正因敬重这位人杰,柴皓决意亲征!
与耶律大石的恩怨,也该清算了!
君不见瀚海阑干百丈冰,黄沙蔽日暗边城...
大周西北,灵州疆界。
柴皓极目远眺无垠戈壁与巍峨雪山,吟诵着岑参《走马川行》,此情此景分外贴切。
自漠北平定,昭武拓边令颁行,中原百姓踊跃北上垦荒,漠北州县雏形渐成。
柴皓遂亲率十万燕然勒功的精锐铁骑,沿长城外侧草原行军至灵州,筹备西征。
经数月整备, 李纲、李若水已调集充足粮秣军资抵达灵州。十万铁骑磨刀霍霍,蓄势待发。
今朝,便是大周雄师西征之时!
自灵州启程,铁骑将踏碎黄沙,收复西域三十六国汉家故土。
此行的终点,是位于西域西北方向的西辽国,由耶律大石创立。
届时,西域与西辽的疆域都将并入大周版图,成为新的边境。而柴皓此刻驻足的灵州边境,未来将成为大周腹地。
就在不久前,灵州这片土地尚属西夏腹地,而非中原王朝的边陲。
北宋初年,西北党项拓跋氏(汉姓李氏)起兵反宋,割据自立。
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代 屡次出兵征讨,却始终未能平定拓跋氏势力。
相反,党项拓跋氏日益壮大,最终占据西北五州——夏州、灵州、银州、定难州等地。
国名由此而来。
因夏州为都城,西夏立国时自号。
然而宋朝始终视其为附属,又因其偏居西北,故轻蔑地称其为,以维系宗主国的颜面。
如今,这一切皆成过往云烟。
无论是赵宋还是西夏,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自灵州向东,昔日的西夏故土与宋朝疆域,尽数归于新兴的大周帝国!
而灵州,更将成为大周天子柴皓御驾西征的起点。
将士们,可曾准备妥当?
灵州城外高台上,柴皓手持苍龙曜日枪,枪锋直指西方,眼中豪情万丈!
十万大周铁骑列阵于前,令他傲然睥睨。
昔年梁山聚义的柴皓,为凑齐万骑尚且捉襟见肘;如今贵为天子的他,坐拥百万雄师,铁骑数十万。
一次西征,便能集结十万精骑!
大丈夫建功立业至此,夫复何求!
请陛下下令!
十万铁骑齐声怒吼,声震九霄,势如山崩!
这是铁血雄师对君王的铿锵回应。
出征!
叮铃——
悠远的驼铃穿透漫漫黄沙,为苍茫古道平添塞外风情。
这条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上,正行进着大周十万铁骑的辎重队伍。驼铃声声,正是负重的军需骆驼所发。
大周平定西夏后,缴获了西夏境内所有的牲畜。
柴皓亲率十万铁骑西征,声势浩大。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剿灭西辽的耶律大石,更是要收复自唐末以来脱离中原两百余年的西域,并向西域诸国展示大周的强盛。
即便在盛唐时期,西域也未曾出现过十万唐骑的规模。大周此次出征,足以彰显其远超盛唐的军事实力与国力。
十万铁骑远征西域,后勤补给极为关键。千里运粮,损耗巨大,而十万大军每日的消耗更是惊人。过去即便是强汉盛唐,也不敢轻易派遣如此规模的骑兵深入西域,以免后勤不继。
但大周国力雄厚,无需担忧粮草供应。柴皓并未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仅派两万辅兵押运辎重。大周将士装备轻便坚固的布面甲,无需额外辅助。
此前灭金、西夏及漠北之战,大周缴获牛羊马匹无数。此次西征,随军牲畜超过百万头,足以支撑大军粮草需求,无需后方持续补给。
此外,大周在军粮处理上也有所改进。柴皓命户部将蔬菜制成轻便的果蔬干,只需加水、肉和调料烹煮,便能成为营养丰富的美餐,既节省运力,又保障将士饮食。
随军的牛羊既能沿途放牧,又能随时宰杀充作军粮。
辅兵两万人中,多半是精通牧养的牧民,以及照料战马的马夫和兽医。
除活畜外,军中还备有大量耐储存的肉干。
肉干既能替代干粮,又能为将士们提供更充足的热量。
凭借这些准备,大周十万铁骑远征数千里,可谓毫无后顾之忧。
纵观古今,从未有过比大周更轻松的远征!
烘干的果蔬干可随时补充将士所需的维生素。
肉干与活畜共同保障了大军的肉食供应,既有干肉,也有鲜肉来源。
牛羊骆驼不仅能提供肉食,还能驮运粮草、拉车前行。
如此一来,十万大军便拥有了稳定而均衡的移动后勤体系。
从灵州西出玉门关,沿途虽有戈壁沙漠,但也不乏绿洲沃土。
甘州、肃州、瓜州、沙洲等城池,犹如镶嵌在西行之路上的明珠。
其中甚至还有草原分布,例如甘州一带,便是由回鹘的一支在此建国。
这支回鹘因此得名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的疆域远超甘州一城,东西五百里,南北八百里,勉强算得上千里之国。
连肃州等河西州县也在其统治之下。
甘州回鹘东面与西夏曾勉强接壤,中间隔着数百里的稀树草原与大漠。
如今大周灭西夏后,甘州回鹘的东邻变成了大周。
不过,由于两国交界处有近二百里的沙漠戈壁阻隔,甘州回鹘与西夏素无往来。
西夏立国后,曾试图西征甘州回鹘以扩张疆土,却未能如愿。
一来甘州回鹘与西夏党项人同为西北游牧部族,战力战术不相上下。
二来甘州虽因唐末战乱与吐蕃侵扰导致丝绸之路中断,但其本土水土丰美,加之东面戈壁作为屏障,确保了甘州回鹘的东境安全。
南面是水草丰美的祁连山脉,为甘州回鹘提供了丰饶的物产和辽阔的牧场。这片沃土让甘州回鹘培育出无数矫健的骏马。
西边是同宗同源的高昌回鹘建立的国度,亦称西州回鹘,其下辖有龟兹回鹘等附属小国。高昌回鹘势力虽强于西州回鹘,但因西面受喀喇汗国牵制,始终未能实现统一回鹘各部、吞并甘州回鹘的野心。
北方连接漠北的广袤草原,曾是匈奴右贤王、右谷蠡王等部族的栖息之地。千年沧桑后,匈奴已成历史云烟,唯有甘州回鹘占据这片丰美草场,崛起为西域霸主之一。
大周天子柴皓此次西征的首个目标,正是甘州回鹘!
启禀陛下,前方百里戈壁尽头便是甘州回鹘边境!当地仅有数千人的部落驻牧,未见回鹘大军踪迹。敌军尚未察觉我军动向!
茫茫戈壁滩上,数十骑斥候驾着骆驼疾驰而来。这些身经百战的精锐斥候中,既有追随柴皓多年的老卒,也有归降的西夏党项军和辽国远拦子。柴皓亲自甄选可靠勇猛者编入斥候军,此番西征特意启用熟悉地形的西夏斥候。
如今的大周已是幅员两万里的庞大帝国,秉持海纳百川之志。经过考验的辽人、西夏人只要效忠大周,皆可成为荣耀的大周将士,在沙场建立功勋。正如当年霍去病麾下亦有归附的匈奴勇士,为汉帝国开疆拓土。
在汉武帝与汉昭帝时期,汉朝有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臣,他不仅是汉武帝钦点的托孤辅政之臣,更有着特殊的身份——金日磾!
这位金日磾,原本是匈奴的王子!
到了东汉时期,班超威震西域,其麾下主力也并非汉人,而是来自西域各国的勇士。
唐代更是将这种包容发挥到极致。
盛唐的辉煌,正是源于其海纳百川、唯才是举的胸怀。
许多唐朝名将都出身于周边异族。
唐太宗麾下的契苾何力是 人,自归顺大唐后便忠心效力,官至十六卫大将军。
唐玄宗时期的高仙芝是 人,自幼长于大唐,视己为唐人,一生征战四方,为大唐开拓西域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期的哥舒翰是西 人,安史之乱中,他与高仙芝皆为大唐捐躯。
当然,包容并非毫无原则,唯有忠义之士才值得信任。无论中原还是异族,皆有奸佞之徒。
中原叛臣史不绝书,而异族出身的安禄山、史思明更是典型。
安禄山为栗特人,史思明乃西域史国后裔,大唐赐予他们荣耀,他们却以背叛回报。
作为 ,柴皓深知忠诚与否,不在出身,而在本心!
海纳百川,方能成就伟业;壁立千仞,方能铸就高峰!
一个强盛的帝国若想开疆拓土,必须接纳并同化那些愿归附、怀忠诚的族群。
例如被金国所灭的契丹辽人,便是最早投效柴皓的异族。
经过数年征战,这些幽州归附的契丹人已彻底融入大周,成为荣耀的大周将士!
此次西征西辽,他们主动请缨,欲劝降耶律大石的部众,助其弃暗投明,加入大周帝国。
大周西征军中的数千西夏铁鹞子亦是如此。
西夏 后,降卒逾十万,多数被贬为劳役或遣散,唯有精锐且汉化深厚者得以留用。
对这些党项骑兵,柴皓与周军将士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