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饱受摧残的豫东平原,卷起泥土的腥涩气息。转眼七八日过去,被洪水蹂躏的土地在春日暖阳下艰难地喘息,那些浑浊的积水终于退去大半,露出满目疮痍。沈惊鸿与红绫等人日日巡视那片寄托着未来希望的坡地,终于在播种后的第九日清晨,于湿润的褐色泥土缝隙中,发现了点点怯生生的嫩黄绿色。
“出了!出了!苗出来了!”一个半大小子趴在垄边,指着那几株刚刚顶破土壳、茎秆纤细却挺得笔直的嫩芽,激动地嗓音都变了调,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藏。
众人呼啦一下围拢过去,脚步都放得极轻,生怕震伤了那些娇嫩的生命。他们蹲下身,仔细端详着那几株在晨光中微微颤抖的幼苗,两片小小的初生叶尚未完全舒展,却已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老天爷,真活了!这才几天功夫!”
“这海外来的东西,看着怪,倒是不娇气,这地刚遭了灾它也能长!”
“看这精神头,说不定真能赶上夏末接上茬,那会儿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啊!”
多日笼罩在灾民脸上的阴霾,被这新生的绿意驱散了不少,人群中响起压抑不住的喜悦议论,仿佛黯淡的生活里终于透进了一丝光亮。红娘子蹲在垄边,指尖虚虚地描摹着一株嫩苗的轮廓,不敢真的触碰,生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希望。她抬起头时,眼中闪烁着比晨露更晶莹的光彩,语气里满是雀跃,像只找到了心爱浆果的雀鸟:“沈先生,您看!它们没辜负您的心血!真的长出来了!”
沈惊鸿心中亦是欣慰,连日来的操劳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他含笑点头,目光温和地扫过那些充满期盼的面孔,顺势再次向围拢过来的灾民讲解起后续的田间管理要点,声音清晰而沉稳:“……出苗顺利是好兆头,但大家需有耐心,此物生长约需七十到一百日,非一朝一夕之功。接下来更要精心。要注意及时除草,免得野草争了养分。雨水多时务必要挖沟排水,切不可让苗泡在水里;若天旱了,也要记得适量浇些水,保持土壤湿润。等苗再长高些,约莫半尺左右,还得给它根部培培土,这样将来结的土豆才多、才大……”
他将每一个步骤都说得仔细,甚至用手比划着培土的高度和方式。灾民们此刻听得格外认真,将那几株绿芽视若珍宝,纷纷点头,默默记在心里。
然而,希望的萌发总伴随着疑虑的阴影。以老秀才为首的几个守旧村民闻讯而来,看着那稀稀拉拉、尚且弱小的幼苗,老秀才捻着胡须,眉头紧锁,脸上不见半分喜色。
“沈先生,”他语气沉缓,带着读书人特有的咬文嚼字,“非是老朽固执,冥顽不灵。只是此物名唤‘土豆’,实在俚俗不雅,生长又如此迅疾,迥异常理,闻所未闻。古籍有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等来路不明之物,形貌怪异,若……若食之有害,或如乡间所传,乃‘耗地之精’的妖物,种过一季,来年此地恐成不毛,我等将何以面对列祖列宗,何以面对子孙后代?”
他的担忧并非孤例,旁边几个同样满脸沟壑的老农也跟着点头附和,看向那土豆苗的眼神充满了疑虑和畏惧,仿佛那不是救命的粮食,而是什么不祥之物。
红娘子闻言,柳眉一竖,杏眼中腾起一股火气,就要开口反驳这些“迂腐之见”,却被沈惊鸿用眼神温和而坚定地制止了。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她稍安勿躁。
“老丈所虑,乃持重之言,是为乡梓长远计,沈某明白。”沈惊鸿语气平和,不见丝毫愠怒,反而带着理解和尊重,“然,请老丈与众位乡亲放心。此物在海外诸多国度,早已是寻常人家果腹之主粮,绝非妖异。其名虽朴,其用却实。我朝徐光启徐大人,学贯中西,于其《农政全书》中亦极力倡导引种此类高产作物,正是为了解我大明百姓饥馑之忧。至于地力之耗,”他话锋一转,耐心解释道,“只需与其他作物,如麦、豆之类轮换种植,勿使连作,待其收获后,将其藤蔓枝叶还于田中,反能增肥地方。若诸位仍有疑虑,沈某愿划出这片坡地为试种之区,立字为凭,若因种此土豆确致来年地力大损,影响各位种植收成,沈某愿照市价赔偿,绝无推诿。”
他言之凿凿,引经据典(徐光启),又肯立据担保,态度诚恳至极。老秀才听着,脸色稍缓,沉吟片刻,终是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不少:“既然先生如此笃定,言之有物,又有徐大人之言在先……那便依先生所言,我等拭目以待,看这百日之后,究竟能结出何等果实吧。”说罢,拄着那根磨得光滑的藤杖,转身蹒跚离去。
红娘子望着老秀才略显佝偻的背影,犹自有些不平,凑近沈惊鸿低声道:“就他们顾虑多!这也不敢,那也怕!”
沈惊鸿微微摇头,声音低沉而清晰:“莫要如此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他们是被多年的苦难磨怕了,不敢再轻易冒险。信任需要时间,也需要事实。待秋后收获,箩筐里沉甸甸的土豆,自会胜过千言万语。”
夜幕降临,旷野中燃起篝火,驱散着春夜的寒凉。木材燃烧发出的噼啪声,映照着众人放松下来的面容。土豆顺利出苗,仿佛给这支小小的救灾队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连日的疲惫似乎也在这温暖的火焰旁消散了几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得的轻快。
红娘子很自然地挨着沈惊鸿坐下,双手抱膝,眸中映着跳动的火光,带着几分期待,仰头问道:“沈先生,那郭靖后来可寻到他的杀父仇人了?那小妖女……黄蓉,当真就一直跟着他么?她……她是不是真的很坏?” 她对那故事里灵动狡黠、与众不同的女子,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兴趣和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比拟之心。
沈惊鸿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光在他沉静的侧脸上跃动。他微微一笑,继续将那波澜壮阔的江湖画卷缓缓铺陈开来。他讲述黄蓉如何以玲珑心窍、无双智计,一次次助郭靖化险为夷;又如何以一道道看似平常却滋味无穷的美食为引,让贪嘴的北丐洪七公心甘情愿地将刚猛无俦的降龙十八掌倾囊相授。他描绘着那个巧笑嫣然、智计百出,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情深义重,对郭靖一往情深的少女形象。
红娘子听得如痴如醉,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个刀光剑影又情意绵绵的世界里。黄蓉的聪慧机敏让她惊叹不已,那份为爱不顾一切、勇于付出的勇气更让她心弦微颤,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敲在了心坎上。听到黄蓉巧妙捉弄侯通海、戏耍欧阳克时,她忍不住拊掌轻笑,眉眼弯弯;听到二人遭遇险境,命悬一线时,她又不禁屏住呼吸,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直到危机解除才长长舒了口气。这故事里的世界,比她走过的江湖更广阔,更曲折,也……更触动她心底某个柔软的、连自己都未曾仔细审视过的角落。
沈惊鸿的声音平和而富有磁性,在寂静的夜色中缓缓流淌,如同溪水漫过青石:“……由此可见,这世间事,人心最难测。有时,那些标榜仁义道德者,内里或许藏奸纳垢;而看似离经叛道、不拘小节之人,却可能怀着一颗至纯至善的赤子之心。凡事需观其行,察其心,不可单凭表象或流言妄下断语。”
红娘子若有所思,这番话在她心中激荡起涟漪。她行走江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沈先生这朴素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沈惊鸿被火光勾勒的侧脸上。他神情平和,眼神深邃,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智慧,像一口望不见底的古井。他能拿出这救命的土豆,精通水利农时,谈吐见识远超她见过的任何读书人,甚至能轻易调动那些令张员外等地头蛇都瞬间伏法的神秘力量……可他平日却如此平易近人,与他们一同啃干硬的馍,睡漏风的草堆,奔波于泥泞之间,毫无架子。
他到底是谁?这个念头如同春雨后的野草,在她心里疯狂滋长。不是畏惧,也不是因身份悬殊而产生的疏离,而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想要深入了解、一探究竟的好奇。她想知道他来自何方,经历过怎样的波澜,为何拥有这般本事却甘于在此地与灾民同甘共苦。这好奇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追随着他的身影。看他耐心细致地指导灾民挖渠,看他凝眉立于堤坝旁思索对策,看他此刻平静讲述故事的侧影……每多了解一分,那好奇便更深一层,心底似乎有些别样的情愫,也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萌动,带着一丝探究的甜,一丝未知的涩,还有一丝让她莫名心慌意乱的悸动。她开始留意他说话时的语气,做事时的神态,甚至是他偶尔望向远方的、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沉眼神。
故事暂告一段落,夜色已深。连日的劳累终究难以抵挡,众人陆续裹紧单薄的衣衫,寻地方睡下,鼾声渐渐响起。红娘子却不像往日那般因极度疲惫而倒头就睡,她抱着双膝,尖俏的下巴抵在膝盖上,望着篝火明明灭灭的余烬,有些出神,脑海里还回荡着郭靖与黄蓉的故事,以及身边这个谜一样的男人。
“红姑娘,可是身子不适?或是白日累着了?”沈惊鸿温和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带着一丝关切。
红娘子猛地回神,像是被窥见了心底翻腾的思绪,脸颊微微发热,忙摇头道:“没……没有。只是……只是觉得先生讲的故亊真好,这郭靖和黄蓉……他们,真好。”她语焉不详,心绪有些纷乱,像是揣了只小兔,砰砰直跳。
沈惊鸿只当她年少心性,易被英雄美人的故事触动,并未多想,温和一笑,如同长辈看着感兴趣的晚辈:“不过是闲暇时解闷的故事罢了,红姑娘喜欢听便好。”
他的回应依旧如常,带着那种自然而然的宽和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距离感。红娘子“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不再说话,将微微发烫的脸颊埋进臂弯里,只觉得心跳得有些快,那是一种陌生的、让她既困惑又隐隐期待的感觉。
夜深露重,疲倦最终战胜了心绪的纷扰。她的眼皮越来越重,意识渐渐模糊,强撑的精神松懈下来。脑袋开始一点一点,最终,在意识彻底沉入黑暗之前,身体本能地寻求着温暖与安心,不知不觉间,又习惯性地、轻轻地歪向了身旁那令人安心温暖的来源。
沈惊鸿正凝神思索着明日需去查看的另一处堤坝隐患,那里似乎有渗漏的迹象,需及早处理。忽觉肩头一沉,一股混合着淡淡汗味和少女清馨的气息传来。他侧首,见红绫已然熟睡,呼吸均匀绵长,长睫在眼睑下投下恬静的阴影,平日里英气勃勃的脸上此刻只剩下全然的放松与依赖。与数日前那次一般无二,她毫无戒备地倚靠着他,仿佛这里是世间最安全的港湾。
他微微摇头,唇角泛起一丝无可奈何又带着些许怜惜的弧度。这丫头,到底是累很了。他没有惊动她,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仿佛成了一座沉默的山。随后,动作熟练而轻柔地扯过那件半旧的青色棉布披风,细致地为她盖上,又将边角仔细掖好,试图将那料峭的春寒完全隔绝在外。
跃动的火光在他沉静如水的眸子里投下细碎的光影。他并未多想,只将这视为对一位并肩作战、年纪尚轻的伙伴的自然照拂,一种源于责任与习惯的守护。然而,他并未察觉,在那看似平静的睡颜之下,一颗少女的心,正因这无声的守护和那份日益增长、无法抑制的好奇,而悄然漾开层层涟漪,情苗暗生,静待风起。
与此同时,在这片看似逐渐恢复生机的土地阴影处,几双不甘而怨毒的眼睛正透过浓稠的夜色,窥伺着篝火旁的一切。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沈惊鸿的存在和他所带来的变化,已然成了某些人眼中的钉,肉中的刺。暗流,正在这看似宁静的夜色下悄然涌动,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