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夜宴的刺杀风波,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王小伟掌控的南征大军内部及临清地方,激起了巨大的涟漪。王小伟借此机会,展开了一场雷厉风行的内部整肃与外部清理。
徐锐亲自督办的调查,进展极快。军情司的“幽瞳”与“暗刃”高效运转,很快便锁定了行营内部几个被收买或安插进来的低级军官和文吏,顺藤摸瓜,牵扯出了临清州衙内一位掌管仓廪、与本地漕帮关系密切的户房书办,以及……一位在本地颇有声望、表面上对王小伟极为恭顺的致仕官员。
证据确凿,王小伟没有丝毫手软。
行营内部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军法处置,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临清州衙的户房书办及与之勾结的漕帮头目,被抄家下狱,其罪状公之于众——不仅仅是参与刺杀,更涉及多年来盘剥商旅、侵吞漕粮、私设税卡等累累罪行。
那位致仕官员,虽未直接参与刺杀,但暗中传递消息、提供掩护,并出资雇佣“影煞”,企图借刀杀人,以阻止王小伟的新政触及他们家族的核心利益。王小伟同样没有姑息,将其家族主要成员下狱,查抄其非法所得,并将其罪状明发邸报,传示山东各州县。
这一连串铁血手段,如同数记重拳,狠狠砸在了那些心存侥幸、试图暗中抵抗的地方势力头上。他们终于彻底明白,这位年轻的摄政王,不仅拥有强大的军力,更拥有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和冷酷无情的决断力。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的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在“破”的同时,王小伟的“立”也在同步进行。
他并未因刺杀事件而迁怒于所有临清士绅,反而对那些在宴会上受到惊吓、且经过核查背景相对清白的士绅进行了安抚和赏赐。他重申了自己“通商惠工”、“清丈田亩”、“整顿吏治”的决心。
他任命随军文官中一位以干练着称的年轻官员,暂代临清知州,全面接管州政。同时,从北疆调来的第一批精通财税、律法、工程的实务官员迅速到位,开始接手临清乃至周边县府的日常行政。
北疆商行在临清设立了庞大的分行,正式开始运营。它不仅以公平的价格大量收购本地丝绸、棉布、粮食,更开始销售北方的毛呢、玻璃制品、改良农具,以及……价格低廉但效果奇佳的“北疆成药”。商行公开承诺,将遵循摄政王法令,废除一切不合理盘剥,并愿意为本地守法商户提供低息借贷和销售渠道。
格物院的几位匠师,则开始在临清城外选址,筹建一座小型的“农具改良工坊”和“织机推广所”,准备将北疆已经成熟的技术,逐步引入江南。
一手持剑,一手持犁。王小伟用雷霆手段清除障碍,又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发展前景,来争取沉默的大多数。效果是显着的。临清乃至整个山东南部的局势,在经历短暂的震荡后,迅速稳定下来。市面重新变得繁荣,运河上的船只更加密集,许多原本观望的商贾,开始主动与北疆商行接触。百姓们发现,新的官府征税虽然严格,但额度透明,再无胥吏上门敲诈勒索,生活反而有了盼头。
这一日,王小伟在临清行营,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南京礼部的一位员外郎,姓钱,是奉南京留守朝廷几位大佬之命,前来“犒劳”王师,并“探问”摄政王南巡意向的。
这位钱员外郎言辞谦恭,礼数周全,但话语间,却充满了试探与机锋。
“……王爷提兵南下,克复中原,扫荡流寇,功在社稷,江南百姓,无不翘首以盼王师。然,江南之地,不同于北疆,人情风物,颇为复杂。南京诸位老大人之意,王爷若能止步于淮河之北,专心剿灭北方残寇,则江南粮饷,必当源源不断,供应王师……”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南京方面希望王小伟停留在北方,不要过江,他们愿意提供钱粮支持,维持一个南北分治的暧昧局面。
王小伟端坐主位,面无表情地听着,心中冷笑。南北分治?简直笑话!他要的是再造神州,岂能容忍南方还存在一个半独立的、由旧官僚把持的小朝廷?
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淡淡地问道:“钱员外郎一路行来,觉得本王治下的临清,与以往有何不同?”
钱员外郎一愣,斟酌着词句:“呃……临清……市面繁盛,秩序井然,可见王爷治政有方。”
“哦?”王小伟嘴角微扬,“那员外郎可知,为何短短旬月,临清便能焕然一新?”
不等对方回答,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手指划过运河,声音陡然提高:“因为旧有的蠹虫被清除了!因为新的规矩建立了!因为百姓和商贾看到了公平和希望!江南之地,莫非王土?岂能因‘人情复杂’,便任由旧弊丛生,豪强坐大,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直视钱员外郎:“回去告诉南京诸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王奉天讨逆,重整河山,江南亦是大明疆土,岂能例外?不日,本王便将亲赴南京,与诸位‘共商国是’!望他们……好自为之!”
这番话,斩钉截铁,不留丝毫余地。既表明了他统一南方的坚定决心,也暗含了对南京留守朝廷的最后通牒。
钱员外郎吓得脸色发白,冷汗涔涔,再不敢多言,唯唯诺诺地退了下去。
送走南京来使,王小伟知道,与南方旧官僚集团的正面对决,已经不可避免。但在那之前,他必须将山东、乃至整个淮河以北的区域,彻底稳固下来,成为他南下的坚实基地和后勤支柱。
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的步伐,却愈发坚定。
(第13卷第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