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之中,李世民的身影率先出现,他一身常服,神采奕奕,显然白道川大捷和后续的改革让他心情极佳。
“小周,朕没来晚吧?”他笑着和周墨打招呼,显得熟络而亲切。
紧接着,太子李承乾蹦蹦跳跳地出现,好奇地四处张望。
随后,大唐的顶级文臣武将天团,正式登场。
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左一右,房玄龄目光沉稳,一出现就在脑海中构建整个基地的布局图;杜如晦则眼神锐利,迅速判断出在场各个势力的实力和潜在威胁。
这房谋杜断的组合,无论到了哪里,都是大唐的顶级大脑。
“臣,魏征,拜见陛下。”一个面容严肃,眼神清正,仿佛随时准备开口进谏的老臣,正是魏征。
他看到这般的景象,虽然也感到震撼,但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此强大的后世,其朝堂之上,是否还需要他这样的镜子。
“末将尉迟恭,末将秦琼,参见陛下!”二人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尉迟恭手持钢鞭,秦琼腰挎双锏,他们警惕地环顾四周,目光在白起、王贲、李广、这些不同时代的名将身上一一扫过,战意昂然。
长孙无忌,这位李世民的内兄,凌烟阁第一功臣,则显得更为内敛,他站在李世民身后,看似在观察四周,实则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不远处另一拨即将出现的人身上。
因为他知道,陛下口中的那一位,也要来了。
果然,李世民的团队刚刚站稳,另一侧,又是一阵光芒闪耀。
武则天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缓缓现身。
她已是68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她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先和周墨打招呼,而是先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民,以及他身后的李承乾。
两代统治者,隔着数十米的距离,遥遥相望,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无形的压力。
李世民面带微笑,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冷,对于这个颠覆了他李唐江山的女人,他没有丝毫好感。
武则天则显得更为平静,她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仿佛在看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这种无视,比任何挑衅都更让李世民感到恼火。
“陛下。”武则天身后,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清癯,留着长须的官员上前一步,低声提醒。
正是国老狄仁杰,他一出现,便迅速进入了状态,将周围的环境、人物关系尽收眼底。
当他看到对面的魏征、房玄龄等人时,眼中也流露出一丝敬意,这些,都是他年轻时只能仰望的前辈。
武则天点点头,这才转向周墨,微微颔首:“周先生,我应约而来了。”
她身后的团队,也随之全部显现。
狄仁杰身侧,是敦厚儒雅的娄师德,这位以唾面自干闻名的宰相,此刻却眼神凝重,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些不同朝代的军阵吸引,尤其是秦军的肃杀和汉军的雄壮。
王孝杰,这位常年与吐蕃作战的名将,则对那些身形高大、装备精良的秦汉武将更感兴趣,不断在心中比较着双方的战力。
李昭德和姚崇,两位未来的宰相,一个雷厉风行,一个沉稳务实。
而站在武则天身旁,为其执笔记录的,正是上官婉儿。
这位才情绝世的女子,一身得体的宫装,神态从容。
她抬起头,看到了人群中的周墨,也看到了另一边的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
她的目光在房玄龄、杜如晦身上短暂停留,最后落在了太子李承乾的身上。
这些人,这个奇遇,历史的洪流,何其吊诡。
“婉儿,记下。”武则天淡淡地开口,“记下今日所见之人,所见之物,一样都不可遗漏。”
“是,陛下。”上官婉儿应道,手中的笔已开始在小巧的册子上飞快地书写起来。
唐朝的阵容,同样是星光熠熠。
而且,李世民的贞观君臣,与武则天的武周君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开创盛世的君臣典范,另一边是承前启后、手段狠辣的女帝与她的干才。
尉迟恭的目光,落在了武则天身后的王孝杰身上,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用胳膊肘捅了捅秦琼:“叔宝,你看那小子,也是个使鞭的,不知道手底下功夫怎么样。”
秦琼无奈地摇摇头:“敬德,休得胡言,此乃后世之人,我等是客。”
“嘿,就是好奇。”尉迟恭浑不在意。
而文臣这边,魏征的目光,则与狄仁杰对上了。
两位不同时代,但同样以敢言和能吏着称的顶级臣子,隔空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欣赏和惺惺相惜。
“怀英先生之能,朕亦多有耳闻。”李世民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武则天那边,“听闻先生断案如神,能于蛛丝马迹中察知真相,不知今日见到这般景象,可有何高见?”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也是一种试探。
狄仁杰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遥遥一拜:“太宗皇帝谬赞,臣不敢当。今日所见,非人力所能为,乃周先生之神通。臣愚钝,不敢妄言高见,唯有学习二字而已。”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捧了周墨,又表明了自己谦逊的态度,还点出了来此的目的,将李世民抛来的话头轻飘飘地化解了。
李世民双眼微眯,心中暗道:好一个狄仁杰,果然名不虚传。
武则天嘴角浮现一抹浅笑,对狄仁杰的表现非常满意。
就在这唐与周的无声交锋中,光芒再度亮起。
这一次,轮到大宋登场了。
首先出现的,是身穿赭黄龙袍,气度宽厚的赵匡胤。
他看到李世民和武则天之间的紧张气氛,也因上次同病房住了十多天,二人相熟了许多,主动上前打圆场:“太宗皇帝,武周皇帝,二位何必如此。”
“我等今日能齐聚于此,皆是托了周先生的福,当同心同德,为我华夏万世开太平才是。”
他一番话,说得大气磅礴,瞬间冲淡了现场的火药味。
李世民也笑了笑,顺着台阶下:“宋太祖说的是,是朕着相了。”
然而,赵匡胤的话音刚落,他身旁的光芒中,一个与他有七八分相似,但眼神更为阴沉的帝王出现了。
正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一出现,院子里那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次凝固。
赵匡胤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僵硬,然后彻底消失。
真是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啊。
他没有拔剑,甚至没有怒吼,只是静静地转过身,看着他这个好弟弟。
赵光义在接触到大哥目光的刹那,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但又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还有自己的臣子呢,这面子不能丢。
只能闷声叫了一声,“大哥。”
“哼。”赵匡胤也是顾全大局的,只剜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