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城门,秋高气爽。
张骞一身使节服饰,腰间挂着节杖,身后跟着三十名精挑细选的护卫,还有满载礼物的驼队。赵宸亲自来送行,握着他的手道:“张卿此去,路途遥远,艰险重重,朕盼你早日带回佳音。”
“臣定不辱使命!”张骞躬身行礼,目光坚定,“若不能与西辽定下盟约,打通商道,臣愿以死谢罪!”
驼队缓缓出发,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向西而行。出了玉门关,便是茫茫戈壁,黄沙漫天,烈日当空,连飞鸟都难见踪迹。护卫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这般荒凉之地,难免有些心悸。
“别怕。”张骞指着远处的烽燧遗址,“这是汉武帝时留下的,当年卫青、霍去病便是从这里出征漠北。咱们走的路,先辈早已走过,没什么可怕的。”
他熟知西域各国的语言和习俗,遇到绿洲城邦,便送上礼物,说明来意,沿途的小国见华朝使者气度不凡,礼物丰厚,纷纷提供补给,指引道路。
一日,驼队行至一片草原,忽遇一群骑兵拦路。为首的是个络腮胡大汉,举着弯刀喝问:“来者何人?敢闯我乃蛮部的地盘!”
张骞上前一步,朗声道:“我乃华朝使者张骞,前往西辽拜见耶律大石陛下。贵部若敢阻拦,便是与华朝为敌!”他示意护卫展开华朝的旗帜,又取出几件精美的丝绸,“这些是我朝陛下赠予贵部的礼物,还望行个方便。”
络腮胡大汉见丝绸质地精良,远超西域的粗布,又听说是去见耶律大石,气焰顿时矮了半截。“原来是华朝使者,失礼了。”他挥手让开道路,“前面有片沼泽,我派个人给你们带路。”
张骞再次向众人道谢之后,便带领着驼队继续踏上了西行之路。随着不断地深入西方世界,这里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温和舒适,仿佛春天永驻一般。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草原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掀起层层波浪;而点缀其中的洁白羊群和棕黄色牛群,则像是这海洋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沿途所经过的城邦也逐渐增多且愈发繁荣昌盛起来。这些城市或大或小,但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街头巷尾不时传来小贩们热情洋溢的叫卖声……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
就这样,历经整整三个月漫长艰苦的旅程,张骞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西辽国的首都——虎思斡耳朵城门前。站在巍峨雄伟的城墙之下,望着那扇紧闭却又透露出神秘气息的城门,张骞心中感慨万千:自己一路上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正是为了能够到达此地吗?如今梦想成真,怎能不让他感到激动万分呢!
耶律大石早已接到消息,亲自在城门外迎接。他看着张骞带来的丝绸、瓷器,眼中闪过惊艳——华朝的富庶,果然名不虚传。
“张使者一路辛苦。”耶律大石与张骞握手,用流利的汉语道,“贵使的到来,让虎思斡耳朵蓬荜生辉。”
张骞躬身道:“我朝陛下致意大汗,愿与西辽永结盟好,共抗金贼,互通有无。”
当晚,耶律大石设宴款待张骞。席间,两人谈及抗金大计,张骞侃侃而谈,分析金人的弱点与华朝的战力,听得耶律大石频频点头。
“张使者所言极是。”耶律大石举杯,“我与金贼有不共戴天之仇,愿与华朝签下盟约,从此唇齿相依,共击金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