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行宫议事厅。
郑森手持明黄圣旨,目光扫过下方的山西、河北地方官代表,语气坚定。
“清军两路入关,意在劫掠粮草物资,朕决意实行坚壁清野之策。”
“山西、河北境内百姓,分批迁移至大同、太原、保定、北平四城,牲畜、粮草、农具尽数转运,不得遗留分毫。”
几位地方官躬身领命,神色凝重。
“臣等遵旨,即刻组织百姓迁移。”
“迁移之事,关乎民生,也关乎围剿成败,朕有三令,尔等务必牢记。”
郑森抬手,语气加重。
“第一,不得强迁,逐户通知,讲明利弊,愿迁者即刻安排,不愿者派军护送,确保安全。”
“第二,每户发放迁移补贴白银五两、粮食三斗,由户部统一调配,地方官监督发放,不得克扣分毫。”
“第三,优先安置老弱病残,沿途设临时驿站,提供饮水、医疗,若有百姓伤亡,相关官员革职查办。”
一位山西知府上前一步,躬身问道:“陛下,部分百姓顾虑家产,不愿轻易迁移,如何处置?”
“家产可登记造册,由官府派人看管,战后原样归还。”
郑森沉声回应。
“若因迁移导致家产损失,官府照价赔偿,绝不推诿。”
“另外,迁移路线避开清军可能入关的通道,由军队沿途护送,防止遭遇清军突袭。”
地方官们齐声应道:“臣等明白,定妥善安置百姓。”
“还有一事。”
郑森补充道。
“锦衣卫挑选百名暗探,伪装成不愿迁移的流民,留在空村隐蔽。”
“密切监视清军动向,记录其兵力部署、劫掠路线,实时传递情报,不得暴露身份。”
锦衣卫统领躬身应道:“臣遵旨,即刻挑选暗探,安排部署。”
旨意下达后,山西、河北各地迅速行动。
太原城外,知县带着衙役、乡勇逐户敲门,高声通报。
“朝廷有令,清军即将入关劫掠,为保安全,需迁移至太原城内,每户补贴白银五两、粮食三斗,即刻登记,明日启程!”
村民们闻讯,纷纷走出家门,议论纷纷。
“清军真的要来了?”
“官府给补贴,还管护送,去太原城也好,至少安全。”
也有村民面露犹豫。
“家里的田地、牲畜,迁走了怎么办?”
知县耐心解释:“田地由官府看管,牲畜统一转运至城内饲养,战后官府会派人协助耕种,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若是不愿迁,官府会派军在村里驻守,确保大家安全,但城外风险难测,还望三思。”
大多数村民权衡利弊后,纷纷点头应允。
“我们迁!有官府担保,还有补贴,比留在村里担惊受怕强。”
登记台前,衙役们麻利地记录姓名、户数,发放补贴银两和粮食,秩序井然。
北平城外,临时驿站内,老弱病残被安置在帐篷中,医官正在为一位年迈的老者诊治。
“老人家,您放心,迁移路上有我们照料,到了北平城,还有更好的住处。”
医官一边为老者把脉,一边轻声安慰。
老者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官府体恤,不然我们这些老人,怕是活不过这一劫。”
驿站外,士兵们正帮助村民装载粮食、农具,将牲畜赶到统一的车队中,动作轻柔,没有丝毫懈怠。
一位乡勇对村民说道:“大家把贵重物品都收好,车队由军队护送,路上不会出岔子。”
与此同时,锦衣卫暗探们也在暗中行动。
大同城外的一个小村庄,几名“流民”背着简单的行囊,躲在村头的破庙里,看似惶恐不安,实则眼神警惕。
他们正是伪装后的锦衣卫暗探,早已摸清村子的地形,选好了隐蔽地点。
“记住,清军抵达后,切勿轻举妄动,记录其人数、装备,夜间通过暗号联系联络人。”
领头的暗探低声叮嘱,其余人纷纷点头。
“明白,绝不暴露身份。”
迁移途中,军队沿途护送,队形严整。
遇到狭窄路段,士兵们主动上前,帮助村民推车、搀扶老人,没有丝毫怨言。
一位年轻士兵对身边的同伴说道:“陛下说了,百姓是大夏的根基,咱们就算累点,也要确保他们安全抵达。”
同伴点头:“没错,只要百姓安好,清军抢不到粮草,围剿就成功了一半。”
郑州行宫,户部尚书冯厚敦前来禀报。
“陛下,迁移补贴已筹备完毕,共计白银八十万两、粮食六十万斗,已陆续运往各地,确保足额发放。”
“沿途临时驿站已设二十处,医官、物资均已到位。”
郑森点头,语气欣慰:“做得好,密切关注迁移进度,有任何问题,即刻禀报。”
“另外,通知四城守将,提前清理城内外围区域,搭建临时安置棚,确保百姓抵达后有地方居住。”
冯厚敦躬身应道:“臣遵旨,即刻传令四城守将。”
三日后,山西、河北境内的村落大多清空。
原本热闹的村庄变得寂静,只留下断壁残垣和伪装的锦衣卫暗探。
大同城外,迁移的百姓陆续抵达,守城士兵打开城门,引导他们前往临时安置区。
“大家排队入城,登记姓名,领取住处凭证,粮食、饮水在安置区统一发放!”
士兵们高声吆喝,秩序井然。
一位村民看着身后空荡荡的村落,心中虽有不舍,却也放下心来。
“有官府和军队护着,这下安全了。”
北平城内,安置区的棚屋整齐排列,医官、衙役穿梭其中,为百姓解决各种问题。
户部派来的官员正在核对发放记录,确保每户都拿到了补贴。
“李家庄三百户,补贴白银一千五百两、粮食九百斗,发放完毕。”
“王村二百五十户,补贴白银一千二百五十两、粮食七百五十斗,核对无误。”
而那些留在空村的锦衣卫暗探,已隐蔽在地窖、破屋中,目光紧盯着村口的道路。
他们手中握着纸笔,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领头的暗探压低声音,气息平稳:“清军随时可能抵达,保持戒备,勿要出声。”
其余暗探缓缓点头,视线未离开村口,腰间的武器被悄悄握紧。
郑州行宫,郑森看着迁移进度奏报,指尖轻叩案几,目光落在山西、河北的防务图上,神色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