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洗漱,喂狗,王桂兰就从仓库推着板车进了前院。
陆少枫把剁好的野猪肉用草绳捆结实,白花花的肉膘上还沾着冰碴子。
耗子蹲在旁边数着肉堆,嘴里念叨:“猪头,猪肚子,猪尾巴,还有那油汪汪的肉,指定能卖个好价钱。”
“行了别数了,再磨蹭王主任该下乡了。” 陆少枫拍了拍板车扶手,木头上的毛刺刮得手心发痒。
王桂兰往耗子兜里塞了两个白面馒头,又把儿子的军大衣领子竖起来:“路上别贪玩,卖完肉赶紧去英子家,别忘了把那匹花布带上。”
“知道啦妈!” 陆少枫推着车往外走,板车碾过结霜的土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
耗子在旁边帮着扶车把,棉鞋踩在冰面上 “嘎吱” 响:“枫哥,你说今儿这肉能卖多少钱?”
“想啥呢?” 陆少枫笑着踹了他一脚,“野猪肉哪能跟家猪肉比,四毛一斤撑死了。”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默默盘算着,一千三百多斤肉,就算按最低的价格算,也能换五百多块钱。
给英子扯两尺的确良,再给小雅买红头绳还有水果糖了。
两人推着板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又冷又饿,终于到了集市。
刚到集市,就见路边支起不少小摊。
穿蓝布棉袄的大婶蹲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竹筐,里头是自家腌的酸菜,玻璃罐里的辣椒油红得透亮:“酸菜嘞 —— 五分钱一斤!”
她吆喝着,冻得通红的手往袖筒里缩了缩。
旁边编筐的老汉手里的柳条 “噼啪” 响,细溜的柳条在他膝头绕成圈,
转眼就成了个圆鼓鼓的簸箕:“新编的簸箕,1毛一个,结实着呢!”
日头爬到电线杆顶时,集市上已经挤满了人。
穿军大衣的汉子蹲在豆浆摊前,粗瓷碗里的白浆冒着热气,就着两分钱一个的糖三角吃得正香。
卖炒瓜子的老太太摇着铁皮簸箕,“哗啦啦” 的声响里混着 “一毛五一斤” 的吆喝。
最热闹的是修鞋摊,戴套袖的师傅正给解放鞋钉鞋底。
锤子敲得 “叮当” 响,旁边排队的人捧着搪瓷缸子聊天,话题离不开 “个体户”“包干到户” 这些新鲜词儿。
“枫哥你看!” 耗子拽着他往路边瞅,穿花衬衫的小伙正摆弄着收音机,里头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围着的人啧啧称奇:“这小匣子真能唱?得不少钱吧?”
陆少枫没工夫看热闹,推着板车直奔供销社。
青砖墙上刷着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红漆标语,门口挂着褪色的棉布门帘,掀起来一股混合着肥皂和酱油的味道。
货架上摆着铁皮饼干盒、上海产的雪花膏,还有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搪瓷缸,售货员趴在柜台上记账,算盘珠子打得 “噼啪” 响。
“王主任在不?” 陆少枫把板车停在台阶下,耗子已经蹦蹦跳跳掀门帘进去了。
正算账的王主任抬头见是他们,眼睛一亮:“哟,少枫来啦!昨儿说的野猪呢?”
“在外头车上呢。” 陆少枫掀开车上的麻袋,白花花的肉顿时露出来。
王主任凑近了瞅,伸手按了按肉膘:“不错不错,膘厚!这样,四毛一斤,统共一千三百多斤,零头我给你抹了凑个整,咋样?”
耗子在旁边急得直搓手:“主任,能再添点不?这可是纯野猪肉,比家猪香多了!”
“你这小子精得跟猴似的!” 王主任笑着拍了拍他的后脑勺,“看在桂兰的面子上,再送你两盒火柴,中不?”
他转身冲里屋喊,“小李,拿秤来!再把那桶酱油搬出来,少枫上次说要呢。”
陆少枫帮着把肉抬到磅秤旁,小李扒拉着算盘:“一千三百五十斤,四毛零五……” 她笔尖在纸上划着,“总共五百四十九块!”
王主任从铁皮柜里数出五十四张大团结,九张一块:“点清楚。对了,紫貂皮的事儿别忘了,上头催得紧。”
“放心吧主任,过两天就上山。” 陆少枫把钱揣进裤兜。
耗子已经乐滋滋地接过火柴,还不忘问:“主任,供销社的红糖咋卖?给我称半斤。”
“八毛一斤,半斤四毛。” 王主任说着给他们找了个纸包,“回去跟你婶说,下次让她自个儿来,我给她留两斤新到的茉莉花茶。”
出了供销社,找了个没人的地方,陆少枫拿出刚卖肉的五百四十九块钱,
数了一百六十五块给耗子:“亲兄弟明算账,该你的一分不少。”
陆少枫拍了拍耗子鼓起来的口袋,看着对方小心翼翼把钱塞进贴胸的布兜。
耗子突然凑到陆少枫跟前,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说
“枫哥,不瞒你说,我把上次赚的一千二百块也带来了,一直藏在棉袄夹层里。我寻思着买把二手的 56 半,往后打猎也能帮你多分担点。”
“你枪法好,路子也熟,就帮我进去跟王主任说说呗,咋买、买啥样的,我全听你的!”
一边说,一边用期盼的眼神盯着陆少枫,双手还在胸前搓来搓去,像是生怕陆少枫不答应。
陆少枫看着耗子这副急切又信任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行啊你耗子,藏得够深啊!放心,包在我身上。不过买枪可不是小事,咱得好好跟王主任合计合计。
说完,两人又转身朝供销社走去。
一进供销社,王主任正往搪瓷缸里添茶叶,瞧见他俩去而复返,挑眉笑道:还有啥漏下的?
陆少枫拉过板凳坐下,压低声音把耗子的打算说了。
王主任眼睛一亮,将搪瓷缸重重往桌上一放:只要有公社开的狩猎证明,枪和子弹都按上次的价钱!走,去挑枪。
王主任从保险柜底层拖出铁皮箱,铁锈混着枪油味扑面而来。三把 56 半步枪并排躺在防潮布上,枪身的蓝漆磨出星星点点的铜色。
最左边这把是七三年军工厂产的,原是林场护林队配枪,老队长退休前塞给我的。
他用袖口擦了擦中间那支枪管,
中间这支打过自卫反击战,扳机护圈有道豁口就是弹片崩的。
最后指向右边那支缠满电工胶布的步枪,
这把走私进来的,具体来历说不清,但膛线还能再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