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陆地基业日渐稳固,经济浪潮席卷中原,人才虹吸持续发酵,这片土地早已褪去昔日荒蛮,尽显蓬勃生机。可张枫的目光,从未局限于眼前的疆土,他越过北方无垠草原,穿透中原连绵群山,最终定格在东方那片望不到边际的蔚蓝——海洋,那片被时代遗忘,却藏着无尽可能的领域,正悄然点燃他心中的雄心。
大夏朝坐拥漫长海岸线,却从未真正读懂海洋的价值。海禁时松时紧,官方水师孱弱不堪,战船老旧、兵士疏于操练,仅能勉强维持近海巡防,连海盗都难以遏制;民间海贸被少数官商勾结的豪族垄断,余下则被海盗盘踞,航道凶险难行。在世人眼中,海洋是狂风巨浪的深渊,是吞噬生命的险地,是隔绝内外的天然屏障,无人知晓,那片深蓝之下,藏着通往财富、资源与天下权柄的通途。
唯有张枫清楚,来自现代的记忆早已昭示,谁掌控海洋,谁便掌控了时代的脉搏,握住了无限延伸的未来。北疆地处北方,虽有几处天然良港,却受气候所限,冬季结冰期长,不利于常年通航,并非最理想的海洋基地。可这份先天不足,终究挡不住他向海而生的决心,而他要迈出的第一步,便是造出能征服远洋的船,铸出能镇住风浪与敌人的舰上利器。
在科技司的架构下,一个全新部门悄然成立,定名“海事局”,核心成员皆是精挑细选——有常年航行于近海、熟稔船舶构造的老船匠,有藏于民间、钻研航海星象的奇人异士,更有从南方招募、见识过外洋商船的水手。张枫亲自兼任海事局督办,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这份重视,让所有人都明白,北疆的目光,已投向那片遥远的深蓝。
第一步:设计新船
张枫并未好高骛远追求远超当前技术的风帆战列舰,而是立足现实,选定适配东亚海况、船体坚固、航行稳定的福船作为蓝本,再按远洋需求大刀阔斧改良,力求造出兼顾安全性、续航力与潜力的新舰。他对新船提出三大核心要求,条条直指远洋刚需:
1. 更大更坚固:摒弃普通杂木,选用北疆深山优质硬木,关键部位的龙骨、肋骨,优先采用密度高、韧性强的铁力木,部分承重构件更是大胆尝试嵌入钢质板材加固,大幅提升船体抗冲击能力;同时拓宽船身、加深吃水,增大排水量,让船只在远洋狂风巨浪中更稳,不易倾覆。
2. 更适合远航:强化并完善古已有之的水密隔舱技术,将船体内部划分成数十个独立隔舱,即便某一处船身破损漏水,也能及时封堵,避免整船沉没,极大提升航行安全性;改良传统船帆设计,增加可调节式辅助帆,搭配灵活的帆索系统,既能适配不同风向,又能提升帆面利用率,减少对人力划桨的依赖,延长续航里程。
3. 预留武装空间:在设计之初便兼顾战力潜力,甲板布局预留足够操作空间,船体侧舷特意加固结构,开出一排排方形窗口,虽对外只称用于安装重型弩炮,实则为日后架设火炮埋下伏笔,确保后续加装武器时,无需大幅改造船体,不影响航行性能。
张枫亲自画出“北疆级福船”草图,艏楼、艉楼错落有致,多层甲板分工明确,侧舷方形炮窗整齐排列,细节详尽到连隔舱尺寸都标注清晰。工匠们初见侧舷窗口时满是疑惑,不解为何要在船身开如此多洞口,可在张枫的坚持与耐心解释下,终究放下疑虑,投入紧张的研制与建造。朔风城以东一处隐蔽港湾被选定为造船基地,定名“镇海卫”,四周布下重兵戒备,严禁无关人员靠近,工坊内炉火昼夜不熄,工匠们轮班赶工,只求早日将图纸上的构想,变为能劈波斩浪的战船。
第二步:舰炮上船
陆上“雷鸣炮”的多次试验成功,让张枫看到了火炮上船的可能——陆战中火炮能破阵摧城,若搬上战船,必能颠覆当前海战模式,碾压传统弓箭、弩炮。可舰炮与陆炮差异极大,船体摇晃不稳、空间有限,对火炮的重量、后坐力、射速都提出更严苛的要求,必须针对性研发,绝非简单照搬陆炮可行。他当即指示格物院单独成立“舰炮坊”,调集顶尖铁匠、火器工匠,专款专用、全力攻关适用于战舰的专用火炮。
攻关方向清晰明确,每一项都充满挑战:
- 减重与后坐力控制:选用北疆最新炼制的优质钢材,在保证炮管强度的前提下,精准减薄管壁厚度,降低火炮整体重量,适配战船承重;同时设计可转动的炮耳轴,搭配原始液压缓冲装置与弹簧回弹结构,削弱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避免强大冲击力损坏船体,也能减少炮身移位,方便快速重新瞄准。
- 标准化与射速:严格统一炮弹规格,按口径打造圆形实心弹与霰弹,同时将发射药按剂量封装成药包,制成定装弹药雏形,减少装填时称量、调配火药的时间;挑选手脚麻利、眼神锐利的兵士,专门训练成火炮装填手与瞄准手,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力求将射速从陆炮的数分钟一发,提升至更具实战价值的水平。
- 海上适应性:针对船体摇晃问题,设计复杂的滑轮组与轨道系统,火炮底部安装滚轮,可沿轨道灵活移动,既能快速调整射击角度,又能在发射时通过滑轮缓冲后坐力,发射后借助轨道快速复位;同时组织工匠与水手反复试验,观察不同风浪下船体晃动规律,摸索瞄准补偿技巧,力求在颠簸中仍能精准命中目标。
舰炮研发的难度远超陆炮,钢材强度、缓冲结构、瞄准精度,每一项都需反复试验、不断调整,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炮管炸裂,甚至损毁试验船只。可格物院的工匠们从未退缩,张枫的精准指引、充足的物资支持,再加上对新技术的狂热追求,让他们日夜扎在工坊与试验船上,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调试,誓要攻克这道难关,让“雷鸣炮”在深蓝之上,绽放出更惊人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