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如血,映照着鄢陵战场这片人间炼狱。鏖战竟日,晋楚两军的体力与意志都已逼近极限,胜负的天平在尸山血海间微微颤抖,却仍未彻底倾斜。就在这决定国运的千钧一发之际,范蠡埋下的奇兵,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济水畔的高地上,数台“猛火油柜”在范蠡弟子的熟练操作下,发出了低沉而危险的咆哮。经由加压喷射而出的、混合了提纯石油与特殊助燃剂的粘稠黑液,如同来自幽冥的火龙,划破昏黄的天空,带着令人窒息的刺鼻气味,猛地浇灌在正在集结、准备再次投入战斗的楚国中军侧翼!
这绝非寻常的火攻!那黑液沾之即燃,遇水不灭,反而在水面上熊熊燃烧,火势蔓延极快,且燃烧时产生浓密的黑烟与难以忍受的高温。楚军士卒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景象?
刹那间,楚军侧翼阵脚大乱!
被粘稠火焰沾身的士兵发出凄厉至极的惨嚎,瞬间化作奔逃的火人,将恐慌如同瘟疫般扩散开来。战马受惊,嘶鸣着四处狂奔,冲撞践踏着己方阵型。精心排列的战车和步兵方阵,在这无法理解、无法抵御的天火面前,顷刻土崩瓦解。
“妖术!是妖术!”
“天罚!天罚降临了!”
恐慌如同野火般在楚军中蔓延。即便是最悍勇的“王卒”,面对这超越认知的毁灭性打击,士气也瞬间跌至谷底。整个楚国中军的右翼,陷入了一片火海与混乱之中。
一直在巢车上冷静观察战局的赵朔,虽也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火”感到极度震惊与疑惑,但他身经百战的直觉告诉他——战机已现!
“天助我也!全军压上!目标,楚军中军帅旗!”赵朔当机立断,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早已蓄势待发的魏颙,如同出闸猛虎,率领着虽然疲惫但斗志依旧昂扬的“武卒”,向着因侧翼遭袭而陷入混乱和恐慌的楚国中军核心,发起了雷霆万钧的总攻!
此时的楚军,侧翼遭“天火”焚击,军心已乱,正面又面临“武卒”这柄天下至锐的全力一击,再也无法维持有效的抵抗。“武卒”的长戟如同死神的镰刀,狠狠楔入楚军阵型深处,所向披靡,直扑楚庄王所在的巢车方向!
“保护大王!顶住!顶住!”大司马子反目眦欲裂,亲率卫队拼死抵挡,但在“武卒”无可阻挡的兵锋和全军恐慌的氛围下,他的努力如同螳臂当车。楚军战线,开始以中军为核心,全面崩溃!
楚庄王熊侣,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站在摇摇欲坠的巢车上,望着眼前如同雪崩般的溃败,望着那在火海与血光中势不可挡的“武卒”锋刃,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近乎绝望的神色。他一生征战,从未遭遇过如此诡异而惨重的失败。
“天不佑楚乎?!”他发出一声悲愤的低吼。
然而,他毕竟是楚庄王。在最后关头,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做出了最艰难也是最正确的决定——撤退!
“令尹!大司马!收拢兵力,交替掩护,向南撤退!快!”楚庄王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子重和子反得令,知道大势已去,唯有保住王上和大军骨干,方有卷土重来之机。他们拼死组织起尚能控制的部队,结成圆阵,护着楚庄王的巢车,且战且退。
兵败如山倒。楚军的溃败已然无法遏制。晋军全线掩杀,尤其是赵朔亲率的“武卒”和车兵,死死咬住楚军主力,追杀数十里,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楚军丢弃的辎重、旌旗、兵器,漫山遍野,不计其数。
当楚军败势已定,那支引发战局逆转的奇兵船队,早已悄然收起“猛火油柜”,如同来时一样神秘,顺着济水悄然远去,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未留下任何表明身份的痕迹。
赵朔在追击途中,曾派快马前往那处高地探查,回报却只见一些奇怪的焦痕和无法辨认的装置残留,并无任何人迹。这突如其来的“天助”,成了鄢陵之战最大的谜团,也为赵朔空前辉煌的胜利,蒙上了一层神秘而令人不安的色彩。
鄢陵之战,以晋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楚庄王亲率的楚国倾国之师,遭遇了自城濮之战后最惨重的失败,伤亡被俘者超过数万,国力大损,短期内再也无力北顾中原。
消息传开,天下震怖!
晋国国内,所有对赵朔的质疑和攻讦,在这不世之功面前,彻底烟消云散。赵朔的威望,达到了如日中天、无可比拟的地步。晋景公的猜忌,在如此泼天功劳和强悍军权面前,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甚至不得不违心地对赵朔大加封赏,倚重更甚。
中原诸国,如宋、卫,欢欣鼓舞,更加紧密地依附晋国。而陈、蔡等附楚之国,则胆战心惊,纷纷遣使向晋国请罪。
秦国闻讯,彻底熄灭了东出的念头,紧闭函谷关。
齐国则是一片骇然,齐顷公暗自庆幸未曾彻底倒向楚国,同时对那传闻中助晋的“天火”惊疑不定。
远在郢都的越国太子鹿郢,通过秘密渠道得知此消息,心中复国的希望之火悄然燃起。而仍在会稽舔舐伤口的勾践,闻讯后,那双阴鸷的眼睛里,则闪烁着更加复杂难明的光芒。
鄢陵一战,晋国霸业复兴,赵朔权倾朝野。然而,那场神秘的“天火”,如同一个幽灵,徘徊在胜利者的光环之上,也警示着所有有心人——这天下,似乎还存在着一股超然于晋楚之外、能够左右战局的未知力量。
烈焰焚尽了楚军的野心,也照亮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莫测的未来。旧的霸权被重创,新的秩序却并未因此明朗,反而因那神秘力量的介入,充满了更多的变数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