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庞大的军队,从南边的官道上,缓缓向着京师而来。
当先的,是两千名身着黑色铁甲的骑兵,他们人高马大,盔明甲亮,马鞍旁边,挂着一颗颗用石灰腌制过的狰狞人头。
而在他们身后,是数百辆大车。
码放得整整齐齐,堆积如山的人头!
六万颗!
一颗颗辫子头,或惊恐,或狰狞,或不甘,在冬日的寒风中,无声地诉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惨败。
这支队伍,就像一股移动的寒流,所过之处,万籁俱寂。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飞遍了整个北京城。
“回来了!安乡伯回来了!”
“我的天爷!那些车上……装的全是鞑子的脑袋!”
“六万颗啊!听说喜峰口一战,安乡伯把鞑子打得哭爹喊娘,连皇太极都差点被活捉!”
“快去看!快去永定门看!”
百姓们疯了。
他们从各自的坊门里涌出,奔走相告,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狂喜、震惊和不敢相信的复杂神情。他们挤满了街道,爬上了房顶,涌向了永定门,只为亲眼看一看那传说中的场景。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凯旋,这是一场宣泄。
一场将压抑在所有大明百姓心中数十年恐惧与屈辱,彻底宣泄出来的狂欢!
“安乡伯威武!!”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出了声,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从人群中爆发出来。
“大明万岁!!”
“陈总兵威武!!”
陈阳骑在马上,平静地看着眼前这万民空巷的盛况。
他身后的满桂,这个在沙场上流血不流泪的汉子,此刻眼眶却红了。他看着那些冲着他,冲着他麾下残存的大同兵磕头的百姓,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陈兄弟,”满桂声音沙哑,“值了,这辈子,值了!”
秦良玉坐在马车里,掀开车帘,看着外面那一张张激动的脸,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这位年过花甲的女将军,默默地流下了两行清泪。
她想起了那些战死在喜峰口的川中子弟。
他们,没有白死。
队伍缓缓行至永定门外,停了下来。
李陵和赵二虎指挥着士兵,将那一车车的首级卸下,就在城门外那片曾经的战场上,开始构筑一座京观。
他们用后金兵的尸体打底,然后将一颗颗首级,混杂着泥土和石灰,一层一层地向上堆砌。
那场面,血腥,恐怖,却又带着一种令人战栗的庄严。
京师的文武百官,此刻也都已经赶到了城楼上。
他们看着城下那座正在飞速成型的“人头山”,一个个脸色发白,两股战战。
尤其是礼部侍郎温体仁,他死死地盯着远处那个被众将簇拥的年轻人,眼神阴鸷得能滴出水来。
功劳太大了。
大到已经足以威胁到他,威胁到整个文官集团了。
就在这时,城楼下传来一阵骚动。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王承恩那尖利高亢的嗓音,一身玄色龙袍,面容亢奋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数百名锦衣卫的护卫下,亲自登上了永定门的城楼!
天子亲迎!
这是自大明开国以来,武将所能获得的至高无上的荣耀!
所有人都惊呆了。
陈阳抬头,看着城楼上那个因为激动而身体微微颤抖的年轻皇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充满着孺慕与忠诚的笑容。
他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甲胄,对着城楼的方向,单膝跪地。
“臣,陈阳,幸不辱命!”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城楼上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满桂、秦良玉,以及身后所有的将士,哗啦啦跪倒一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直冲云霄。
崇祯皇帝扶着城墙,看着城下那黑压压跪倒一片的虎狼之师,看着那座用敌人头颅堆砌的京观,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身旁的王承恩,用一种近乎颤抖的声音说道。
“开城门!”
“朕,要亲自去迎接朕的忠臣,朕的勇士!”
永定门的城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打开。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一众大臣惊骇欲绝的目光中,走下了城楼,一步一步,向着城外的陈阳走去。
“陛下!万万不可啊!城外血气冲天,恐惊了圣驾!”
“陛下,龙体为重啊!”
内阁首辅周延儒等人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但崇祯充耳不闻。
他就是要来,他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他朱由检不是一个只会躲在深宫里的懦弱君王,他也是有胆气,有魄力的!他懂得如何去奖赏一个为他流血拼命的功臣!
陈阳看着那个离自己越来越近的皇帝,心中暗自盘算。
这崇祯,虽然多疑、刻薄,但骨子里却又极度渴望成为一个圣君明主,他爱惜自己的羽毛,看重名声胜过一切。只要拿捏住他这一点,就能把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爱卿!快快平身!”
崇祯走到陈阳面前,亲自伸出双手,将他扶了起来。
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朕的安乡侯!朕的山西总兵!朕的……知己啊!”崇祯紧紧抓着陈阳的手,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真诚的感动和欣赏。
他转过身,看着那座已经初具规模的京观,那股扑面而来的血腥味,非但没有让他感到不适,反而让他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意。
“好!好一个京观!”崇祯大笑道,“自萨尔浒以来,我大明何曾有过如此大捷!朕要让这京观,永远立在这里!朕要让北边的鞑子,南边的流寇,都好好看看!犯我大明者,这就是下场!”
陈阳躬身道:“此皆陛下天威浩荡,将士们用命罢了。臣,不敢居功。”
“不!”崇祯摆了摆手,神情严肃,“你有功!朕若不赏,岂非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他拉着陈阳的手,又走到了满桂和秦良玉的面前。
“满将军,你为国血战,几近殒命,忠勇可嘉!朕,都看在眼里!”
满桂这个粗人,哪里见过皇帝这般礼遇,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臣……臣……为陛下效死,万死不辞!”
崇祯又看向秦良玉,眼神中更多了几分敬重。
“秦老将军,您以花甲之年,千里勤王,血战沙场,实乃我大明女将之楷模!白杆兵的忠勇,朕亦是铭记在心!”
秦良玉深深一拜:“臣奉诏而来,保境安民,乃是分内之事。”
一番君臣相得的场面,让周围的百姓看得热泪盈眶,也让城楼上的一众文官看得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