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衣轻笑:你想得美,明日必有人登门。今日未与他们商谈,那些人怎能安心?城阳侯此刻还在城外整编降卒,心里也没底。
贾颜冷笑:就是要让他们忐忑,否则怎会乖乖听令?如今他们的性命都攥在我手里,只要奏报稍作文章,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门之祸。明日就算我睡到日上三竿,他们也只得在门外等候!不说这些了,方才交手可曾受伤?让我看看。
李寒衣轻啐一声,仍被贾颜揽入怀中。就知道欺负我!
两月后,荣国府荣庆堂上。
探春轻声对姐妹们说道:策哥哥正带着山东大营和降兵追赶雍王,信上说已经追到浙江金华府了。不过这封信在路上耽搁了一个多月,现在可能都到温州府了。
宝钗微微皱眉:要是再追下去,岂不是要到福建了?策哥哥虽然暂代两江提督,可这样深入敌境恐怕......
探春解释道:策哥哥也是没办法。他没想到雍王逃得这么快,一路上还不断收拢残兵,有时还占据城池搜刮钱粮。雍王谋反证据确凿,作为两江提督怎能坐视不管?再说雍王一路烧杀抢掠,不追的话江南百姓就要遭殃了。
黛玉轻蹙眉头说:应天府外溃散的败兵成了流寇,同样祸害百姓。策哥哥职责所在,必须平定祸乱。父亲说过,自从江南捷报传回京城,皇上很高兴,特意赐给策哥哥征讨的权力。要是能活捉雍王,就能为朝廷除掉这个祸患。
也许这就是策哥哥穷追不舍的原因!只是没想到雍王这么狡猾,在各地都留了驻军,既能边逃边扩充实力,又能分兵阻挡策哥哥。
王熙凤见贾母不说话,着急地问道:策兄弟现在怎么样了?
虽然贾颜给家里写过信,但信上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话。王熙凤越看越担心,总觉得他隐瞒了什么重要的事。特别是上个月李云睿长公主奉皇太后和皇后之命南下筹建女子工坊,更让她感到压力——她很清楚这位长公主和贾颜的关系。
黛玉柔声说:有李姐姐在身边,策哥哥不会有事的。他不是亲自带兵追击,而是在后方指挥。各地战后重建事务繁杂,官员和世家损失严重,每到一处他都要先稳定局势,再去前线。这样安排下,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这次的功劳也一定不小。
李纨却皱着眉头说:终究还是要抓住雍王才行,否则江南这场大乱,最后怕是要他来承担责任。
众人听了都沉默不语,只有宝钗开口道:未必如此。这次平乱本来就不是以策哥哥为主帅,他虽然担任两淮提督,但实际带兵追击的是城阳侯凌益。策哥哥没有调兵权,只负责前线与皇上的联络。现在朝廷又派人南下,他的担子自然轻了不少。
贾母在榻上突然开口:这些朝廷大事你们不用操心。策哥儿一向做事稳重,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是考虑周全的。眼看今年都过大半了,你们还是多想想自己的终身大事吧。
探春一听这话顿时脸红了——贾颜的守孝期快满了,到时候就是他们的婚期。其他姑娘也都心头一颤,明白贾颜这么拼命,全是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
王熙凤和李纨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感动。她们不像黛玉她们那么乐观,深知要想挣得国公甚至王爵之位,需要立下多么惊天动地的功劳。王熙凤在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
温州府衙内,贾颜看着远道而来的李云睿,无奈地笑道:怎么追到这儿来了?早就说过我没事,你在后方安心办工坊就行了。
李云睿扬起下巴:谁专门来看你?本宫是来查探雍王下落的!
贾颜笑了笑,指着身后的地图说:他根本没往浙南来,在衢州府就转道去安徽了。现在在前面逃的只是个替身,所谓三万精锐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
凌益他们知道吗?李云睿惊讶地问。
贾颜还没来得及回答,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不仅甄应嘉等追击的世家知道内情,连雍王自己也心知肚明。在杭州府时我就明确告诉他:要想将功补过,光靠雍王远远不够。
要守住往昔的富贵,就得集结各方势力!正因如此,他们才若即若离地尾随,否则早就全力进攻了。如今箭已上弦,他们别无退路。
太上皇与陛下心知肚明,这才下旨让凌益与我联手。这既是在试探凌益的忠心,也是在牵制我的势力。
李云睿皱眉道:你本打算借此机会晋升国公?虽说朝廷是想历练你,避免朝臣非议,但这样压制你的功劳......
贾颜淡然一笑:不打紧,凌益活不长了。等他与雍王两败俱伤后,就只剩本提督率军扫清残敌,彻查诸侯的事了。
李云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难怪你把雍王府的密信全都呈给了皇上!如今在太上皇和陛下眼里,你可是难得的忠臣,甚至有栽培你辅佐新君的打算呢!
贾颜搂住她的细腰,在她耳边轻声道:长公主,微臣难道不算正直之臣么?
李云睿眼波流转,红唇微启:直?本宫看倒是有几分弯呢!
【皇宫·毓庆宫】
承元帝凝视着贾颜的密报,转身看向军事地图。太上皇日渐衰弱,虽然太医断言活不过三个月,却硬撑了一年多。如今这位老人已是风烛残年。
将御书房搬到这里,表面上是尽孝,实则是为了防范变故。忠顺亲王与宁王暗中蠢蠢欲动,他必须时刻警惕。
别怪朕心狠,是这世道变了,朕也不得不变。承元帝的手指划过地图。自从接管边关兵权后,清除内患就成了当务之急。
贾颜借追剿雍王之机,想将其逼入安徽境内——这本就是他默许的棋局。那道命其顺带押解小乾安王回京的密旨,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越侯盘踞赣闽,也在缉拿之列。其他诸侯还算安分,早就上密折表忠心了。雍王支持宁王,越侯扶持二皇子,小乾安王接济大皇子,这些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现在,朝局稳定最重要。只要除掉这几颗毒钉,就能全力发展经济,剑指外敌。已经派了三批钦差前往江南整顿战后乱局。
夏守忠突然快步进来,附耳急报。老太监瞪大眼睛,显然是得到了惊人的消息。
陛下,城阳侯凌益与雍王同归于尽了......
承元帝神色一滞,皱眉道:
密报在哪?!
夏守忠低头禀报:
不是锦衣府的密报,是陛下亲派的都监派人急报。说城阳侯凌益独断专行,不遵忠毅侯军令,擅自率数万大军进入安徽境内。
等忠毅侯贾颜率都监和各府青壮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城阳侯与雍王同归于尽,大军损失过半!小乾安王也带兵出现,与忠毅侯对峙。
忠毅侯当众列举小乾安王十大罪状,最严重的是包庇雍王、偷袭城阳侯。两军交战,忠毅侯初战不利,却在芜湖设伏反败为胜!
现在忠毅侯正在追击小乾安王残部,方向似乎是徽州府,恐怕会进入江西。都监请陛下速降明旨,以正名分!
承元帝沉声喝道:
立刻宣六部尚书到毓庆宫议事!另派禁卫封锁长秋宫,皇后宫中所有人不得出入!
夏守忠迟疑道:
那大皇子殿下......
承元帝甩袖道:
皇儿与此事无关!只要看住皇后就行!
宣皇后幼年丧父丧母,从小在母家长大。
她的母族正是乾安王府!
按制宗室不得外封藩王,但小乾安王当年随承元帝血战入京,又有宣皇后这层姻亲,再加上承元帝需要制衡太上皇,才破例让他镇守安徽。
没想到他权势熏心,竟和雍王一样忘了君臣本分!
等夏守忠退下,承元帝长叹一声。
往事历历在目——雍王曾为他挡过刀箭,众人 ** 言欢......
他倒酒在地,低声说道:
莫怪朕心狠,朕实属无奈......
此刻他本欲生擒雍王,囚于京城。
这世间可信者无几,唯愿故人长伴左右,免生枝节。
然局势至此,唯有顺应。
搁下酒盏,快步转入后殿。
太上皇神智清醒,低语呢喃,皇太后代为转述:
可是江南生变?
承元帝详述始末,太上皇眉头紧锁,皇太后续道:
凌益之死可疑。此人向来惜命,行事缜密,怎会轻易涉险?恐与贾颜有关,欲嫁祸于他!
承元帝沉吟道:
贾颜虽机敏,终究年少。都监密报确凿,谅他不敢欺君。
太上皇轻叹:
凡事不可只看表面,但此未必是坏事。朝堂需新血整肃,贾颜有谋略手段,日后你亦可轻松些。
然今后须谨慎,莫重蹈覆辙。诸侯叛乱自古有之,借此清除异己,将其余诸侯召回京城约束。
如今贾颜师出有名,速下诏使其讨逆名正言顺。同时诏令诸侯即刻进京,抗旨者,当发兵讨伐!
承元帝颔首应允,又请教数件朝政要务。
此刻贾颜正沉醉温柔乡,与李寒衣缠绵悱恻。
云雨方歇,二人运转黄帝内经调息。
李寒衣蹙眉:
始终难破桎梏,陆地神仙之境莫非真是虚妄?
贾颜轻笑:
急甚?来日方长,不如再试一次?
李寒衣轻啐:
莫闹,明日还需追击小乾安王。
提及小乾安王,贾颜忽忆宣皇后温婉风姿,不由将怀中人搂紧:
此番为夫教你更精妙双修之法。
不正经!
时值九月末,赣州府。
贾颜望着被缚的越侯,终是松了口气。
历时三月,终将小乾安王与越侯一网打尽。只待押解越贵妃之父回京,静候加封公爵圣旨。
此番平定雍王、小乾安王与越侯勾结谋逆,连破七营,牵连官员世家五百余人。回京后再献马铃薯等新作物,两件大功足令新晋侯爵更上一层。
越侯跪地惨笑:
好一招借刀 ** !太上皇与陛下当真算计!兔死狗烹,贾颜,你终将步我等后尘!
贾颜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