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本营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赵罗坐在主位,李锐、陈璘、沈锐等核心将领围坐两侧,案桌上摊着军事地图和情报报告。经过连日的内部动荡,复国军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面对清军和荷兰人的双重威胁,必须做出艰难的战略抉择。
“各位,当前的局势,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赵罗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长江被荷兰舰队封锁,外部物资无法进入;清军在北岸集结重兵,不断发起进攻,南岸的桥头堡对我们构成了严重威胁;内部财政濒临崩溃,军心民心虽暂时稳定,但根基未牢。继续进攻,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物资;固守现有防线,我们的力量也难以支撑。因此,我提议,复国军从即日起,战略上全面转入防御。”
“全面转入防御?” 李锐皱起眉头,“那淮河防线怎么办?清军如果发起大规模进攻,我们能不能守住?”
“淮河防线必须坚守,但我们要收缩兵力,放弃一些次要据点,集中力量防守核心阵地。” 赵罗指着地图上的南京周边区域,“我们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核心工业区,也就是南京周边的军工工坊、格物院和龙湾造船厂,同时守住长江防线,为技术突破争取时间。只要我们能造出先进的战舰,打破荷兰人的封锁,就能重新掌握主动权。”
陈璘点点头,附和道:“大都督说得对。当前,我们的优势在技术研发,只要能争取足够的时间,让格物院造出高压蒸汽机和新型战舰,我们就能打破封锁,甚至联手郑成功收复台湾,扭转战局。在此之前,全面防御是唯一的选择。”
将领们纷纷点头,虽然全面防御意味着暂时放弃进攻,甚至可能丢失一些土地,但这是当前最理智的选择。
赵罗当场下令,制定全面防御计划:
1. 陆军方面:收缩淮河防线,集中兵力防守南京、扬州、镇江等核心城市,放弃次要据点,利用战壕、铁丝网等防御工事,节节抵抗,消耗清军兵力,拖延时间。
2. 海军方面:将剩余水师力量集中在长江中游,依托岸防炮,防守关键航道,阻止荷兰舰队深入长江,同时保护核心工业区的安全。
3. 军工方面:格物院和军工工坊全力攻关,加快高压蒸汽机和新型战舰的研发与建造,优先生产后装枪、迫击炮和无烟火药,保障防御作战的需求。
4. 民政方面:继续稳定物价,安抚民心,加大战争债券的发行力度,保障粮食和物资供应,为防御作战提供后方支持。
命令下达后,将领们纷纷起身领命,转身投入到防御部署中。议事厅内,只剩下赵罗和沈锐。
“大都督,还有一份紧急情报。” 沈锐递上一份情报报告,脸色凝重,“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荷兰人正在帮助清军训练新式炮兵,使用的是荷兰产的重型铸炮,而且,他们可能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目标很可能是南京周边的核心工业区。”
赵罗接过情报,仔细阅读起来,脸色瞬间变得更加凝重。荷兰人帮助清军训练新式炮兵,无疑会大幅提升清军的攻坚能力;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更是直接威胁到核心工业区的安全,一旦工业区被摧毁,复国军的技术研发和武器生产将彻底停滞,后果不堪设想。
“荷兰人果然不甘心只封锁长江,他们想联合清军,彻底打垮我们。” 赵罗语气冰冷,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传我命令,加强长江南岸的防御,尤其是核心工业区周边的岸防,增派兵力和岸防炮,严密监视荷兰舰队的动向;同时,让格物院加快新型舰炮的研发,提升岸防炮的威力,应对荷兰人和清军的联合进攻。”
“是!” 沈锐领命,立刻转身离去。
赵罗站在地图前,看着长江防线和核心工业区的位置,心中充满了坚定。全面防御,不仅是为了争取时间,更是为了守住复国军的希望。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清军的进攻会更加猛烈,荷兰人的登陆作战也随时可能发起。但他没有退路,只能带领复国军,坚守阵地,为技术突破争取每一分每一秒。
长江江面,荷兰舰队的巨舰依旧在游弋,封锁着这条华夏的生命线;淮河岸边,清军的炮火依旧在轰鸣,威胁着复国军的防线;南京周边,核心工业区的机器轰鸣声日夜不绝,格物院的学员们和工匠们,正在加紧研发和生产,为复国军的生存和崛起,注入最后的力量。
一场关乎复国军生死存亡的防御战,即将在长江两岸和东南沿海,全面展开。而荷兰人与清军的联合进攻,如同悬在复国军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复国军的命运,正处在最危险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