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债券的发行,依旧困难重重。虽然赵罗采取了雷霆手段镇压了动摇分子,稳定了局势,但江南百姓和士绅对复国军的未来依旧缺乏信心,债券的销量寥寥无几。南京城内的街道上,张贴着大量的债券宣传告示,却鲜有人问津。
“一张债券十两白银,战后加倍偿还?现在复国军自身难保,能不能活到战后都不一定,谁会买这种债券?” 一名百姓看着告示,不屑地说道。
“是啊,还不如把银子藏起来,或者换成粮食,这样更实在。” 另一名百姓附和道。
士绅们虽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与外敌接触,但对购买战争债券也态度消极。他们大多抱着观望的心态,想看看复国军能否真正渡过难关,再决定是否出手相助。
财政官看着债券销售报表,脸色凝重地向赵罗汇报:“大都督,战争债券发行了十天,只卖出了不到一万两白银,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样下去,我们的财政还是无法支撑多久。”
赵罗坐在书房里,眉头紧锁。他知道,百姓和士绅的观望态度,源于对复国军实力的不信任。想要让他们购买债券,必须让他们看到复国军的希望,看到打破封锁的可能。
“传我命令,将格物院的技术突破成果公之于众。” 赵罗说道,“让百姓和士绅们知道,我们已经造出了先进的后装枪、无烟火药,甚至造出了高压蒸汽机,只要再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就能造出先进的战舰,打破荷兰人的封锁。”
很快,复国军在南京城内举办了一场技术成果展,展示了“复兴三式”后装枪、改良型迫击炮、无烟火药,以及高压蒸汽机的模型。百姓和士绅们纷纷前往观看,当他们看到后装枪的精准射击、迫击炮的强大威力,以及高压蒸汽机驱动的机械运转时,眼中充满了震惊和希望。
“没想到复国军已经造出了这么先进的武器!” 一名士绅感慨道。
“有了这些武器,说不定真能打败清军和荷兰人!” 一名百姓兴奋地说道。
技术成果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战争债券的销量开始有所回升。一些士绅和富裕百姓开始购买债券,虽然数量不多,却为复国军注入了一丝资金活水。
可暗流依旧涌动。一些顽固的动摇分子,虽然不敢公开与外敌接触,却在私下里散布谣言,诋毁复国军的技术成果,声称这些都是虚假的,是赵罗用来欺骗百姓的手段。
“那些武器都是样子货,根本经不起实战考验!” 一名被流放的动摇分子的亲信,在私下里散布谣言,“复国军很快就会战败,大家千万不要被赵罗欺骗了!”
这些谣言,再次影响了百姓和士绅的信心,战争债券的销量又陷入了停滞。赵罗得知后,下令肃奸司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散布谣言者。很快,几名散布谣言的分子被抓获,公开处决,谣言才渐渐平息。
与此同时,军中的军饷问题虽然暂时缓解,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士兵们虽然理解当前的困境,士气有所回升,但长期的饥饿和疲劳,依旧在侵蚀着他们的意志。一些士兵开始偷偷离开军营,逃回家乡,虽然数量不多,却也给军队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王小六所在的部队,就有两名士兵逃跑了。“班长,他们为什么要逃跑?” 一名新兵问道。
王小六沉默了片刻,说道:“他们只是一时糊涂,受不了眼前的苦。但我们不能学他们,我们是复国军的士兵,肩负着保卫家园的责任,就算再苦再难,也要坚守阵地。”
为了防止士兵逃跑,赵罗下令加强军营的管理,同时提高士兵的伙食标准,尽可能让士兵们吃饱穿暖。民政部门也组织百姓,为军营送去粮食和衣物,慰问士兵们,让他们感受到后方的支持。
南京城内的局势,在赵罗的努力下,暂时稳定下来。士绅动摇的危机得到控制,军饷问题暂时缓解,百姓的信心也有所恢复。可赵罗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长江封锁依旧是悬在复国军头顶的利剑,清军的威胁也从未消失,内部的矛盾和危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他站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沉重。他知道,想要真正摆脱困境,必须尽快实现技术突破,造出先进的战舰,打破荷兰人的封锁,同时击退清军的进攻。而与郑成功联手收复台湾,或许是打破当前僵局的唯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