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公安局食堂里热气腾腾。大铁锅里炖着白菜粉条,旁边笼屉上蒸着金黄的杂粮窝窝头,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朴素的香气。程秋霞系着白围裙,正利索地给排队的干警们打菜,周红梅在一旁帮忙收饭票。
“秋霞姐,今天这白菜炖得入味!”刑侦队的孙志刚端着铝饭盒,笑眯眯地夸了一句。
“孙队喜欢就多吃点,”程秋霞笑着给他多舀了半勺菜汤,“这天冷,喝点热乎的暖和。”
正忙活着,食堂门口一阵小小的骚动。不知谁低声说了句:“王局长来了!”
只见局长王建军穿着一身半旧的蓝色公安制服,没戴帽子,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端着个跟其他干警一样的铝饭盒,大步走了进来,很自然地排在了队伍末尾。
“王局!”
“局长!”
排队的人们纷纷打招呼。
王建军点点头,脸上带着惯常的严肃,但眼神扫过食堂里热闹的景象时,柔和了些许。“该打饭打饭,不用管我,又不是第一次见。”
队伍很快轮到他。程秋霞见到他,也有些意外,手上动作却没停:“局长,您今天也在食堂吃?”
“嗯,”王建军把饭盒递过去,“家属回老家探亲了,就来尝尝咱们食堂的手艺。老刘呢?”他问的是食堂管事刘福贵。
周红梅忙接话:“刘管事去后面看新拉来的煤了,说怕天冷不够烧。”
王建军点点头,目光落在程秋霞身上:“秋霞嫂子,在这边工作还习惯吗?有什么困难就跟组织提。”
“习惯,都挺好,没啥困难。”程秋霞一边给他打菜,一边回答,“同志们都很照顾,红梅妹子也没少帮我。”
周红梅在一旁笑道:“局长,秋霞姐干活可是一把好手,利索着呢,您看这菜打的,量足,手还不抖!”
这话引得后面排队的人都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王建军嘴角也微微牵动了一下,算是笑了。他打好饭,没回办公室,就在大厅里找了个空位坐下,和几个年轻干警坐在一起。那几个小伙子开始还有点拘谨,看局长神色如常地吃饭、问他们最近案子跟进情况,也渐渐放松下来,边吃边汇报工作。
程秋霞忙完一阵,趁着间隙擦了擦手,给王建军那边端过去一小碟自家腌的萝卜干。“局长,尝尝这个,咱屯子嫂子做的口味萝卜,下饭。”
王建军夹了一筷子,脆生生的,带着恰到好处的咸辣。“嗯,不错,是那个味儿。”他顿了顿,像是随口问道,“最近回屯子了?郑卫国同志怎么样了?”
程秋霞知道他是关心郑卫国,便如实说:“前个儿轮休回去看了看,卫国哥好多了,能下地慢慢走了,就是晓琳嫂子看得紧,不让他多动。屯子里的事儿,现在暂时是严科长带着工作组和几个老伙计一起管着,秋收扫尾、冬储都安排得挺妥当。”
王建军仔细听着,点了点头:“那就好。卫国是个好同志,这次受了罪,让他好好养着。靠山屯底子还是好的。”
正说着,食堂管事刘福贵搓着手从后门进来,鼻头冻得通红,一看见王建军,赶紧小跑过来:“哎呦,局长!您怎么在这儿吃上了?这大厅里吵吵嚷嚷的……”
王建军摆摆手,打断他:“这儿挺好,热闹,能听见大家说话。”他指了指碗里的白菜粉条,“老刘,食堂这伙食保持得不错,大家吃得饱,身上有热量,才能好好工作。”
刘福贵一听局长肯定,胖脸上笑开了花:“应该的,应该的。都是局里领导支持,还有秋霞、红梅她们干活麻利着呢。”
这时,周小兵和几个半大孩子像小炮弹一样冲进食堂,他们是来找各自爸妈回家吃饭的。周小兵一眼看到他爸和王局长坐一桌,立刻规规矩矩站好,喊了声:“王伯伯好!爸,妈让你回去吃饭!”
王建军对孩子们倒是温和,点了点头:“快回去吧,别让妈妈等急了。”
孩子们一溜烟又跑了。
王建军吃完饭,自己把碗筷送到回收处,对程秋霞和刘福贵说:“食堂工作很重要,关系到同志们的身体,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局长!”刘福贵赶紧表态。
王建军又看向程秋霞:“秋霞嫂子,飞飞那孩子在子弟学校还好吧?”
“好,飞飞在学校也挺好的,谢谢局长关心。”
“嗯,孩子上学是大事。”王建军没再多说,冲众人点点头,便转身离开了食堂,“你们吃我回去工作了。”
他这一走,食堂里仿佛才彻底放松下来。周红梅长舒一口气,拍拍胸口:“哎呀,王局长一来,我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刘福贵倒是美滋滋的:“局长肯定了咱的工作,秋霞,你那萝卜干送得是时候。给我点尝尝明年咱也做点。”
程秋霞笑了笑,“屯子里有的是,改天休假我带点回来就行。”她心里明白,王局长来食堂吃饭,不只是为了吃饭,更是为了看看大家,听听声音。他问起靠山屯和郑卫国,那是真把老战友的家属和下面的同志放在心上。这份看似不经意的关心,比什么口号都让人暖和。
她看着窗外院子里那个已经开始有点融化、但依旧憨态可掬的雪人,心想,这公安局大院,虽然规矩多,任务重,但人心是齐的,领导是实在的。在这里干活,心里踏实。
下午,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着耀眼的光。食堂里,程秋霞和周红梅等人又开始准备晚饭,炊烟袅袅,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