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的中央正规军是一百万。
海外有三支妈祖军,分别是印度洋舰队(三万人),大西洋舰队(两点五万人)和东太平洋舰队(四点五万人,他们在战争阶段扩大了规模),共有军人十万人。
也就是说,整个中华国可以随时调动进行军事战争的总人数为一百一十万人。
但还有一百万的隐形军团藏在水下,他们也穿军装,也每月进行军事训练,但却不是职业军人,更像是工人,他们就是中华建设兵团。
如果正规军里面分为两线,参与战争的一线军人被称为“战兵”,守卫大陆的被称为“卫戍兵”,那建设兵团其实算是三线部队。
这些建设兵团的职责是什么?
第一部分是屯垦戍边与维稳,他们以部队转业官兵为骨干,在边境一线开垦造田、兴修水利、建设团场与城镇,同时组织民兵常态化巡边护边,承担“平时搞生产、战时能打仗”的平战结合任务。
这部分军人大约有二十万人,现在主要驻扎在西域和西伯利亚,这是每两千人一座军事化堡垒,共一百座集农业和矿场开发的军事化小城镇。
他们是国家在边境的落子,他们就是围棋里面的“金角”,这些“金角”,恭维大国的边疆“银边”。
第二部分属于农业建设兵团,他们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大规模开荒造田、改良盐碱地、建设灌排体系,发展粮棉油等大宗作物与特色林果业,推动农业蒸汽机械化与现代化。
他们的职责非常特殊,那就是以两年为限,开发大量荒地,然后转交国家进行新的分配。其中,很大一部分会分给退伍老兵的家庭,一个五口之家能够分配到五十亩的土地和十亩的山林。
这些部队共有二十万人,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和长江沿线为开垦的荒地和沼泽地区。
第三部分也是二十万人,他们从事工业、交通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工农兵学商”并举的体制下,兴办钢铁、纺织、建材等工业企业,修建公路、铁路、桥梁、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奠定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基础。
你可以理解为铁道兵,公路兵和工业园区建设兵,三为一体的兵种。
今天他们有三个任务:第一全面建设东海城工业体和天津北京工业联合体,第二修建从广州府直达北京的铁路,第三修建从瑷珲直达伊犁将军府(今天的阿拉木图)。
最后还有四十万建设兵团,被称为“农村建设兵团”,他们的职责是打通中华的毛细血管。
他们分布于大陆,加里曼丹岛和澳洲,沿着所有沿海和沿河的大城市,开始向外修建连接各个村落的道路,要求是两辆马车可以并行通过。
同时,道路每修建到一个村落,他们要负责重新修建和维护农业灌溉系统,要保证每一片农田都有水渠和水井。
其中这些建设兵团里的卫生队,要在当地培养医疗人才,教人们草药和现代药物的知识,要保证每个村落都至少有一名半职业医生。
并在各个村落成立民兵联防队,每百人装备十支步枪,教导他们基础的作战技巧,主要是帮助村落对抗土匪武装和山间野兽的伤害。
建设兵团的服役期为五年,十六岁可以入伍,军队负责教导识字,支付薪水和包吃包住,同时学习军事和基础建设技能。
这就意味着,每五年会有一批二十一岁的青年会回到故乡,他们识字,会计算,会一些基础建设的知识,知道如何班组化管理,见过成千上万人一起劳作的宏大建设 场景。
这些士兵五年里往往都从事一个工作,要么修建铁路,要么专门挖井,要么开荒,要么修建房屋,要么建造厂房。
五年从事一个工种,让他们能成为熟练的工人,知道每一个工作需要如何配合。
当年轻人参加建设兵团时,是百川入海;
可这些年轻人回到农村和乡镇,又像是大海的水分蒸发成为云朵,云朵带着雨水回到祖国各地,滋润万物。
从不同部队回来的人带来不同的知识,在当地汇聚起来,就是当地农业和小工业生根发芽的种子。
人与人,个人的智力差距并不大!
但一群有见识的人汇聚到一起,那就完全不同了。
一群见过蒸汽机抽水,讲过蒸汽机架设铁轨,见过蒸汽机耕耘万亩良田,见过蒸汽机锻造钢铁,见过蒸汽机压制金属器件的一群人,回到全是手工劳作的故乡,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你见过拖拉机开荒,你会再也无法忍受,用锄头去刨树根;你见过蒸汽机压路,你会再也难以忍受几十人抬木桩喊号子;你见过蒸汽机给农田抽水,你会看不得旱季,无数人下到河边挑水或者老式水车的慢效率。
于是一群十里八乡的青年退伍兵会聚集起来凑份子钱,开始向政府贷款购买各种机械,从整个国家最底层改造工农业。
虽然很多小孩已经开始上学,可这些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毕业,需要漫长的十二年。
而且,就算学习结束,还需要工作几年才知道各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所以,真正托举起整个国家开始工业化的第一批人,不是学生,而是建设兵团的退伍军人。
同样,一百万战兵和卫戍部队,如果五年服役结束,也有两个选择:
第一,退伍,领一笔退伍金回老家。
第二,转入建设兵团,军阶升一级,参与地方建设,再工作五年。
大约百分之八十的正规军都会选择去建设兵团工作,军阶升一级,五年后再次退伍能领到钱远比种田多得多。
李海潮这么做,有两个意图。
首先,退伍战兵回到建设兵团,带着铁血之气,可以加强建设兵团的血性;
其次,退伍老兵参与工程建设,会对整个工业体系和基础建设体系也有一个理解,回去以后能参与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中来,而不会脱节。
最最重要的是,建设兵团会在整个庞大的国家内部流动,他们有可能去澳洲建设矿场,也有可能在西域建设铁路。
他们会走遍浩大的中华,在心里对中华到底有多么广阔有一个基本认知,这个认知会传达到农村,到每一个家庭。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一旦认定某一片土地属于祖宗,那就世世代代会记住它,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必须统一!
1823年1月底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将100万建设兵团的人数扩编到110万,以后每年扩编10万,直到150万人为止。
最新的十万建设兵团将投入对古老运河的改造,配合大型蒸汽设备,政府要重新整理和疏通整个京杭大运河。
整个运河修建计划的第一步是“通”,第二步是“拓”,第三步是“运河周边综合农田水利再造”。
这是李海潮的两条国家工业化人才培养路线,第一条来自基础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妈祖学院;第二条线就是建设兵团和正规军的退伍军人。
以后,每一年军队会向国家释放两百三十万经过训练军人,他们都是有基础认知的军地两用人才。
十年就是两千三百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必然在未来发挥巨大的能量。
这个建议来自牛野,他知道他的时间线里,中国的工业化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来自军队,所以他在刻意推动。
而李海潮等人都认为这买卖合算,请人建设也要花钱,而且满清留给他们的并没有真正的大型企业。既然,都要从头来,那不如自己培养,用军事化管理来强力推进。
在这个时代,由国家投资,聚集上百万人在一个国家开始底层基础建设,是极其超前的认知。
光铁路建设,在蒸汽铺轨机,钢筋混凝土和大量开山炸药辅助下,1822年就会有一千公里的落地开通。
这样大规模国家基础建设,巨大的人力投入,巨大的产能投入,带动了各地企业的快速扩张。
在1822年迎来的经济扩张的狂潮,到处都在招聘工人,到处都在扩建厂房。
如果说以前,中华国在重点建设几个核心工业城市,广州府,坤甸港,铁矿港,东海,长安,天津和海参崴。
现在,则是遍地开花。
工程建设的需要,当地采购量的增加,让每个省份都开始出现工业化小城市,钢铁,蒸汽机和蒸汽锤的需求开始暴增。
陈小雨管理的国家研究中心,以各个码头和车站的货运量在统计经济增长。
他们发现1822年光广州府进出的货船总交易量就增加了两成。
这说明广州府的经济在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在扩张。
中华国议会通过决议草案,除烟草,武器,钢铁,蒸汽机和化工,由国家严格控制,其余行业全面放开。
由于中华国是金银本位,经济扩张需要大量白银和黄金支持交易,墨西哥和南美洲的各个银矿也收到了天量的中华国白银订单,而开普敦也收到了大量黄金订单。
这又带来了另一个行业的快速扩张,那就是矿业机械。
中南美洲和开普敦也疯了,他们需要拼命扩大产能,靠人是挖不过来,那只能上机器。
总之美洲出现两个不同的世界,北美洲烽火燎原,中美洲和南美洲开始疯狂赚钱。
整个南美洲,有一半的国家在提供金银给中华,另一半则在大量提供牛羊。
在太平洋上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循环,中华提供钢铁和机械制成品,南美洲提供资源,并利用机械在提升手工业效率,慢慢发展自己的小型工业。
斯宾塞在非洲南部已经征服祖鲁王国,根据牛野的指示,斯宾塞开始在非洲的势力范围里面,探讨建立一种沿河部落联合证券。
你可以理解为,所有加入沿河大开发的部落将确定其部落领土,一旦确立以后,他人不可侵犯,这些部落领土将获得妈祖军民兵的武装保护。
马祖军尊重每一个部落内部的自治权,不干涉部落内部选举,但部落会拿出产出的百分之十作为保护费。
而妈祖军开发他们领地里的矿产,也会支付费用,双方约定矿产的挂牌售卖价格分为三份。前期各部落收获挂牌价的百分之三十三,妈祖军负责矿场投资和建设获得百分之六十七。
十年以后,各部落的收益会增加到百分之六十七,妈祖军负责矿场运营收取挂牌价的百分三十三,但获益更多的一方需要投入设备改造的费用。
这些各个部落都表示同意,那些矿山摆在那里,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开发,即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不如交给开普敦的妈祖军来处理。
他们的势力范围已经涵盖象河、高里茨河、加姆图斯河、大鱼河、图盖拉河、森迪斯河、大凯河、姆西姆夫布河、布里德河,已经开始进入更远的区域。
共有三百二十八个非洲部落参与这些河流沿岸的整体开发。
整个非洲南部也在快速发展,人口富裕以后,对于其他物品的需求在快速增加。
大量部落把孩子送到开普敦学习中文,然后参加开普敦民兵部队,在开普敦领取薪水,组建沿河民兵部队,一边提供所有大河流域附近的军事保护,一边继续沿河开发土地,吸引更多的部落加入。
现在的非洲部落,大多数都处于小区域内的游猎生活,食物来源极不稳定,而游猎经常会引发部落冲突。
他们虽然已经会散播种子,可非洲部落的粮食种植是完全的粗放管理,收成不到妈祖军管理土地的五分之一。
游猎的收获本来就不稳定,粮食收成又极少,人类生存的最底线都难以满足。
妈祖军沿河的种植,到收获季节水稻和小麦的金黄,让所有游牧部落都在传诵。
巫师看到壮阔的收获场景,会跪地向神明祷告。
一些部落商人开始在非洲传唱歌谣。
“在恩科西的土地上,阳光亲吻金合欢,
河流唱着古老的歌,从山巅流向海洋。
田野翻涌着黄金浪,米穗低垂芬芳,
孩子们的笑声飞扬,像鸟儿掠过穹苍。
啊——恩科西!那是妈祖神明的臂弯。
没有硝烟染红土壤,只有橄榄枝生长。
啊——恩科西!丰饶的故乡,
粮仓装满星辰的光,幸福是永恒的粮。
牧人吹响银色的笛,羊群漫步如云裳,
部落围着篝火起舞,讲述先祖的荣光。
铁匠锤落星辰碎片,铸成犁铧不铸枪,
商队驮着蜂蜜与盐,脚步丈量着善良。
妈妈,为什么这里没有哭泣?
因为妈祖女神的手掌,托住每颗心跳的声音。
啊——恩科西!永恒的契约,
狮子与羚羊共享露水,仇恨被风吹成灰。
啊——恩科西!大地的诗篇,
当月光铺成银色路,妈祖会垂怜所有部落,去南部,去南部,那里有一座神明的天堂。”
这些商人牵着牛马在开普敦购买各种物资,又带着马队走遍非洲大陆,他们沿路传唱自己看到的一切,歌颂妈祖的伟大和南部非洲的富裕。
牛野曾经对斯宾塞说:“人类最早的文明,包含非洲。去埃及看一看,你就知道这片土地也值得尊重,善待每一个人,让人们可以安家乐业,可以和平共处。那些说黑人愚蠢的谎言,来自西方的傲慢,人类都有一双手,只要合理的引导,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
斯宾塞后来去了埃及,他看到了沙漠里的金字塔,他震惊于工程的浩大,那一次随着商船的旅行,改变了斯宾塞的看法。
是的,人类文明可以共存,为什么不像诗歌传唱的那样,真的建造一片妈祖的神域?
这么多年下来,斯宾塞已经知道,按照中华人种地的方式,粮食产量远远高于任何文明,非洲这些大河的两岸可以养育所有部落人。
同时,他管理的部落民兵,一样奋勇杀敌,一样勤劳勇敢,一样会在战斗时主动站在他身前为他遮挡子弹和弓矢。
他们也是最好的战士!
牛野说:“非洲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有些人只剥削,只掠夺,却从不给予!甚至,贩卖武器加剧战争,好贩卖奴隶!那不是文明该做的,文明要有胸怀养育万千子民,要能带领整个人类向前走一步”
斯宾塞决定一生要做“河道守护者”,要让所有人都活的像“人”,要保护好沿着大河的所有部落。
他曾经好奇的问牛野,“你们为什么不写荷兰,法国和英国,他们那样做赚的钱更多。”
牛野笑了,“钱其实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强大!强大的本质,在于你能管理多少土地,管理多少人民,能稳定产出多少粮食和矿产,并转化为武器和工具!从三年,或者五年来看,西方国家那么干,赚的比我们多,可长期看来,十年,百年,我们将获得收益远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