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盛唐香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朱红大门两侧的丁香与茉莉开得正盛,微风过处,花香与馆内飘出的“长安十二香”气韵交织,引得往来游客频频驻足。苏念唐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穿梭在各个展区之间,从容地回应着游客的疑问,眉眼间的沉静与干练,早已不复当年那个跟在父母身后的青涩少女——经过几年的历练,她已然成长为香文化传承中独当一面的核心力量,将“盛唐香文化博物馆”与“长安十二香”传习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自《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发放以来,传习基地的学员数量激增,线上课程的报名人数更是屡创新高。苏念唐并未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而是结合年轻学员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升级:线下开设“技艺精进班”,邀请苏合香、阿罗憾以及香具老匠人轮流授课,深耕制香技艺与文化内涵;线上推出“入门通识课”,搭配书稿电子版与教学视频,让零基础的学员也能轻松入门;同时增设“创新实践课”,鼓励学员将传统香方与现代生活结合,开发香薰蜡烛、车载香氛等新型产品,让古老香韵融入日常。
这日上午,传习基地的实践教室里,二十余名学员正围着操作台练习“桂子香”的制作,苏念唐手持《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逐一对学员进行指导。“大家注意,桂花的筛选要仔细,剔除枯叶与杂质,只留完整的金桂花瓣,晾晒时要放在通风阴凉处,不可暴晒,否则会损失香气精髓。”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片晾晒好的桂花,展示给学员们看,“就像书中记载的,盛唐时期宫廷用的‘桂子香’,桂花都是清晨带露采摘,晾晒后还要用绢布包裹静置三日,让香气沉淀,这样做出的香品才会温润绵长。”
有位来自海外的华裔学员,名叫林晚,是通过线上课程了解到“长安十二香”,特意回国前来传习基地深造。她捧着书稿,有些困惑地问道:“苏老师,我尝试过用现代调香手法调配‘桂子香’,总觉得香气不够醇厚,是不是传统工艺里有什么诀窍是我没掌握的?”
苏念唐笑着走到她的操作台旁,拿起她调配的香粉仔细闻了闻,耐心解释:“现代调香更注重香气的层次感与扩散性,而唐代制香讲究‘天人合一’,不仅要注重原料的配比,更要讲究时节与心境。你看这本书里标注的,‘桂子香’的沉香要选用三年以上的老料,研磨时要细如粉末,与桂花、蜂蜜混合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这样才能让香料的香气充分融合。”说着,她拿起工具,现场演示搅拌的手法,“还有,制香时要心无杂念,盛唐的香人认为,制香者的心境会融入香品之中,急躁则香烈,沉静则香和。”
林晚恍然大悟,按照苏念唐的指导重新操作,果然,香粉的香气变得温润醇厚了许多。“谢谢苏老师!”她眼中满是欣喜,“以前只觉得‘长安十二香’是古老的香方,现在才明白,这里面不仅有技艺,更有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我以后想把这些技艺带回海外,让更多华裔子弟了解中华香文化。”
苏念唐欣慰点头:“这正是我们传承香文化的意义所在。香文化不分地域,不分国籍,只要有人愿意传承,它就能在任何地方绽放光彩。”这些年,她始终记得母亲苏合香的话:“传承不是守成,而是要让传统活在当下;传播不是灌输,而是要让文化抵达人心。”这句话,也成了她运营传习基地与博物馆的初心。
除了打理国内的传承事务,苏念唐在国际香文化交流中也渐渐崭露头角。自从“长安十二香”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国际香道协会与文化机构向传习基地发出邀请,希望开展交流合作。起初,苏合香还会陪同她一同前往,后来见她应对自如,便放心地将国际交流的事务交给了她,只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
这日下午,苏念唐接到了国际香道协会的邀请,邀请她前往日本参加“东亚香文化交流展”,并作为中国香道传承人发表演讲。挂了电话,她第一时间来到苏合香的书房,汇报此事。此时苏合香正坐在窗前,翻阅着阿罗憾整理的西域香料资料,萧策在一旁为她研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岁月静好。
“妈,国际香道协会邀请我去日本参加交流展,还要我讲一讲‘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与创新。”苏念唐走到母亲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谨慎,“我想问问您,演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苏合香放下手中的资料,握住女儿的手,眼中满是期许:“念唐,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用事事都问我。不过我想提醒你,交流不是炫耀,而是平等的对话。你可以讲讲‘长安十二香’的历史渊源,讲讲我们复原香方的过程,更要讲讲我们是如何让这些古老香韵适应现代生活的——比如你设计的‘飞天香薰’,比如线上制香课程,这些都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最好证明。”
萧策也放下手中的墨锭,笑着补充:“还有,你可以讲讲香文化在军事、民俗中的应用,比如‘行军香’,这能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华香文化,而不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雅致的消遣。记住,我们既要展现中华香文化的底蕴,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香文化,求同存异,才能真正促进交流。”
阿罗憾恰好从外面进来,闻言也说道:“念唐丫头,我当年在西域经商时,就与日本的香商有过往来,他们的香道文化深受唐代影响。你去了之后,可以多看看他们的香道表演,了解他们对香文化的理解,说不定还能找到新的合作契机。”
苏念唐认真记下众人的建议,心中豁然开朗:“我明白了。我会把《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和‘飞天香薰’‘故宫香韵’系列文创产品带去,让他们直观地看到‘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与创新。演讲时,我会重点讲‘传统香文化的现代表达’,既展现盛唐香韵的底蕴,也分享我们传承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接下来的几日,苏念唐一边打理博物馆与传习基地的日常事务,一边精心准备交流展的相关事宜。她整理了“长安十二香”的复原过程资料、传习基地的教学成果照片,还挑选了几款具有代表性的香品与文创产品,装在一个精致的锦盒里——其中既有传统的线香、香饼,也有她设计的“飞天香薰”与“香文化剧本杀”的剧本手册,全方位展现中华香文化的过去与现在。
出发前夕,苏合香特意将那枚陪伴自己穿越时空的玉佩交给苏念唐:“带着它去吧。这枚玉佩见证了‘长安十二香’的千年传承,也承载着我们对香文化的执念。希望它能陪着你,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华香文化的故事。”
苏念唐双手接过玉佩,玉佩温润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仿佛承载着千钧之力。“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会辜负‘长安十二香’的千年传承。”她将玉佩贴身收好,眼中满是坚定。
抵达日本东京后,“东亚香文化交流展”如期举行。展会现场汇集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香道传承人,各种香品、香具琳琅满目,空气中弥漫着不同风格的香韵,既有中华香文化的温润绵长,也有日本香道的清雅空灵,还有韩国香文化的古朴醇厚。
苏念唐的展位前,摆放着《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各类香品与文创产品,很快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不少日本香道传承人驻足观看,对着“长安十二香”的香品细细品鉴,眼中满是赞叹。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是日本香道界的泰斗,名叫松本清和,他捧着“飞天香”,闭目凝神,良久才睁开眼睛,对着苏念唐深深鞠了一躬:“这款香的香气空灵飘逸,既有中原香文化的温润,又有西域香文化的奔放,与我们史料中记载的唐代‘西域香’极为相似,真是太精妙了!”
苏念唐连忙回礼,微笑着解释:“松本先生过奖了。这款‘飞天香’是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记载复原的,融合了唐代中原与西域的香料,是丝绸之路香文化交流的见证。我们希望通过复原这款香,让更多人了解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
松本清和闻言,眼中满是敬佩:“你们不仅复原了古老的香方,还能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实在难得。我研究唐代香道多年,一直遗憾未能见到真正的唐代香品,今日能闻到‘长安十二香’,能看到这本详尽的制香技艺详解,真是三生有幸。”他拿起《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翻看着里面的内容,越看越激动,“这本书太珍贵了,它不仅记录了制香技艺,更展现了中华香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希望能将这本书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让更多日本香道爱好者了解中华香文化。”
苏念唐欣然应允:“这是我的荣幸。文化的传承需要交流,能让‘长安十二香’的技艺与文化在日本传播,也是我们的心愿。”
交流展的重头戏,是各国香道传承人的演讲。轮到苏念唐时,她身着一身改良版的唐装,从容地走上演讲台,目光平静而坚定,看向台下来自各个国家的香道传承人。“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中国‘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人苏念唐,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中华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她的声音清晰而温和,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长安十二香’源自盛唐长安,承载着中华千年的香文化底蕴。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两个原则:一是敬畏传统,二是勇于创新。敬畏传统,是因为我们深知,每一款香方、每一项技艺,都是历代香人智慧的结晶;勇于创新,是因为我们明白,只有让传统适应现代生活,才能让香文化真正活下来、传下去。”
接着,她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传习基地的教学模式、《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的编写初衷,以及“飞天香薰”“香文化剧本杀”等创新产品的研发过程:“我们开设线上课程,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传统制香技艺;我们开发文创产品,是为了让香文化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我们举办香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是为了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我们始终相信,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融入生活、滋养心灵的精神财富。”
演讲的最后,苏念唐拿起那枚贴身携带的玉佩,目光温柔而坚定:“这枚玉佩陪伴我的母亲穿越时空,见证了‘长安十二香’的千年浮沉。它不仅是一件信物,更是中华香文化传承的象征。我希望,我们能以香为媒,搭建起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不同国家的香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守护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她的演讲结束后,会场沉默了片刻,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各国香道传承人纷纷起身鼓掌,眼中满是敬佩与认同。松本清和先生激动地说道:“苏小姐的演讲,让我深受启发。中华香文化的传承理念,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传统与创新并行,坚守与开放共生,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正确道路。”
交流展结束后,苏念唐收获颇丰。她不仅与日本、韩国的香道传承人达成了合作意向,约定互派学员交流学习,还收到了多个国际香文化活动的邀请,希望她能前往分享中华香文化的传承经验。更让她欣喜的是,松本清和先生兑现承诺,很快就组织团队将《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后,迅速引发了热烈反响,成为日本香道界的热门书籍。
返回国内后,苏念唐第一时间将交流展的情况汇报给苏合香、萧策和阿罗憾。看着女儿眼中的光芒,苏合香欣慰地笑了:“念唐,你做得很好。你不仅把‘长安十二香’的香韵带到了国际舞台,更把中华香文化的传承理念传递给了世界。这是你的成长,也是‘长安十二香’的幸运。”
萧策点点头,语气温和:“雏凤清于老凤声,以后,中华香文化的国际传播,就靠你们年轻人了。我们会一直支持你,做你最坚实的后盾。”
阿罗憾笑着说道:“念唐丫头,你比我们当年厉害多了。我当年只是把西域香料卖到中原,而你,是把中华香文化推向了世界。相信在你的努力下,‘长安十二香’的香韵,一定会传遍寰宇。”
苏念唐握着母亲的手,又看了看萧策和阿罗憾,心中满是感动与坚定。她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陪伴与指引;“长安十二香”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坚守与付出。如今,她已然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未来,她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前行——既要深耕国内的传承事业,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中华香文化的魅力;也要奔走于国际舞台,让“长安十二香”的千年香韵,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属于它的光彩,让中华香文化的新声,续写千年未绝的华章。
夜色渐浓,“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在朱红的大门与盛放的花木上,静谧而美好。苏念唐站在博物馆的庭院里,手中握着那枚温润的玉佩,望着漫天星辰,眼中满是憧憬。她知道,传承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心怀热爱,坚守初心,就一定能让“长安十二香”的香韵,永续流传,让中华香文化的文脉,绵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