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外殿的烛火,似乎也比往日更加摇曳不定,映照着姚若曦脸上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她没有召集群臣,仅仅是以最快的速度,秘密传召了宰相李铁与大将军王虎。
当二人匆匆赶来,感受到殿内凝重的气氛,以及姚若曦眼中那尚未完全平复的痛楚与燃烧的意志时,心中都是一凛。
“娘娘,深夜急召,莫非边境有变?”王虎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直接,目光下意识地扫向四周,仿佛敌人已潜入宫中。
李铁则更为沉稳,他注意到姚若曦手边那份空白的明黄绢帛,以及她指尖因用力而泛出的青白色,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沉声道:“娘娘,可是为了近日甚嚣尘上的流言?”
姚若曦没有绕圈子,她抬起眼,目光如同淬火的寒冰,扫过二人,声音清晰而坚定:“边境压力如山,谣言惑乱于心。陛下意识受外界恶念侵扰,恢复受阻。此等情势,已非寻常手段可解。”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本宫决意,即刻起草第二份《告国民书》,并于明日午时,通过军魂柱,昭告全界。”
王虎闻言,眉头一扬,当即抱拳道:“娘娘圣明!早该如此!末将愿亲率禁军,护卫仙台,确保公告顺利!对于那些还敢嚼舌根的乱臣贼子,正好借此机会,一并揪出,明正典刑!”在他看来,皇后的公告便是宣战的檄文,是武力清剿的前奏。
然而,姚若曦接下来的话,却让王虎愣在当场。
“不,王将军。”姚若曦缓缓摇头,“此次公告,非为宣战,而为宣慰。非为弹压,而为……坦诚。”
她看向面露惊愕的二人,沉声道:“本宫准备,在此次公告中,部分公开《战魂录》的真相。”
“什么?!”
此言一出,连一向老成持重的李铁也勃然变色,急声道:“娘娘!不可!万万不可啊!”
他上前一步,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战魂录》关乎帝国命脉,更是陛下疗伤之关键!其汲取魂念之能,虽非邪法,然其中玄奥,非常人所能理解!若贸然公开,稍有不慎,被有心人曲解,岂不是坐实了那些‘献祭’、‘邪器’的谣言?届时民心彻底崩溃,恐慌将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老臣以为,此议太过凶险,无异于刀尖起舞,还请娘娘三思!”
李铁的担忧不无道理。《战魂录》的本质,是汇聚英魂与生者信念,其中确实涉及对魂念力量的引导与运用。在不明就里、且心怀恐惧的人听来,极易与邪恶的献祭法术混淆。一旦处理不当,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甚至引发更大的动乱。
王虎虽然不太明白其中关窍,但听李铁说得严重,也皱紧了眉头,粗声道:“娘娘,李相所言极是!跟那些愚民有什么好坦诚的?他们懂什么帝国大计?依末将看,就是杀得不够多!把散布谣言的都杀光,自然就清净了!何必行此险招?”
姚若曦静静地听着两人的反对,脸上没有任何动摇。她等他们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李相,王将军,你们可知,陛下为何恢复受阻?”她目光扫过二人,最终落在养心殿内室的方向,“不仅仅是因为道伤沉重,更因为……帝国子民的恐慌、猜疑、怨恨,这些负面情绪,正通过冥冥中的联系,化作无形的毒刺,在不断干扰、伤害着陛下正在复苏的意识!”
李铁和王虎同时身躯一震,难以置信地看向内殿。
“陛下……他在承受这些?”王虎虎目圆睁,拳头死死攥紧。
姚若曦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重重颔首:“本宫亲眼所见,亲耳所感。堵,已然无用。压,只会让毒火在暗处燃烧得更旺,最终反噬陛下,焚毁帝国根基。”
她看向李铁,语气深沉:“李相,你说公开真相可能引发恐慌。但若不敢直面真相,任由谣言编织出更恐怖的‘真相’,那才是真正的绝望。民众的恐惧,源于未知。我们越是遮掩,他们想象的空间就越大,信任的基石就崩塌得越快。”
她又看向王虎:“王将军,武力可以暂时压制声音,却无法压制人心。杀,杀不尽亿万人的猜疑。唯有以诚换信,以光明驱散黑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为陛下创造一个真正安宁的恢复环境。”
她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道:“故此,本宫意已决。此次公告,必须直面谣言核心,必须对《战魂录》给出一个能让大部分人信服的解释。我们要告诉子民,它不是吞噬生命的邪器,而是承载英魂、汇聚信念、守护帝国、辅助陛下的……丰碑与基石!”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李铁脸上挣扎的皱纹和王虎紧锁的眉头。
良久,李铁长长叹了口气,仿佛一瞬间又苍老了几分。他对着姚若曦深深一揖:“娘娘……思虑之深,老臣不及。既然娘娘决意已定,老臣……唯有竭尽全力,辅佐娘娘,完善公告细节,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
王虎也重重抱拳,声音沉闷却坚定:“末将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娘娘既然说了是为了陛下,那末将就听娘娘的!神都防务,娘娘尽可放心!明日公告,若有宵小敢趁机作乱,末将定叫他们血溅五步!”
见两位重臣终于被说服,姚若曦心中微微一松,但肩头的压力却丝毫未减。她知道,真正的考验,在于她接下来要书写的内容。
“好。既然如此,李相,有劳你即刻召集几位可靠的心腹阁臣,针对可能引发的质疑,预先准备好应对方案。王将军,神都戒严依旧,尤其是明日午时前后,不容有失。”
“臣(末将)遵旨!”
二人领命,匆匆离去布置。
空荡的外殿中,再次只剩下姚若曦一人。她走到书案前,铺开那卷明黄色的绢帛,提起那支承载着帝国气运的朱笔。
笔尖悬于绢帛之上,微微颤抖。
她将如何解释《战魂录》?如何在不暴露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反噬)的前提下,将其塑造为人族守护的象征?如何让亿万人相信,他们的信念汇聚,不是在献祭自己,而是在进行一场光荣的、为了文明存续的集体远征?
这需要极高的智慧,更需要无比的勇气,以及……对子民本性中良善与信任的最终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