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腹地,被重重阵法守护的“问道阁”内,气氛庄重而肃穆。这里是地球联盟最高决策的真正核心,唯有经过王也亲自许可的极少数人,方能踏入此地。此刻,椭圆形的墨玉长桌周围,端坐着联盟的栋梁:军事委员李肃、元初门传功长老玄玑真人、接替了牺牲的赵罡的星际舰队总司令赵天罡、科学院首席院士欧阳雪,以及一位特殊的存在——通过高维灵能投影技术参与的星灵共同体特使,光晕形态的“晨曦之辉”。
王也端坐主位,气息与整个昆仑地脉隐隐相连,仿佛他并非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地球文明的龙脉节点之上。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启了议题。
“帝国主力受创,远征计划初定,外部威胁暂缓。”王也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识海深处,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日之议,不谈眼前之战,不论舰队调动。”
他微微停顿,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
“我们,要谈一谈‘战后’。”
一言既出,整个“问道阁”内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李肃眼中精光一闪,迅速恢复了古井无波;赵天罡挺直了腰板,神情更加专注;欧阳雪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数据板上滑动;就连光晕形态的“晨曦之辉”,其光芒也微微荡漾了一下。战后?这个词汇,在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阴云下,显得如此遥远而又……沉重。
“欧阳院士,”王也首先点名,“先说说你的‘火种’计划。”
欧阳雪深吸一口气,全息投影在她面前展开,展示出一幅宏大的能源架构图。“委员长,诸位。基于对帝国反物质能源技术和星灵生物能量理论的研究,结合我们对灵脉、星辰之力的理解,我们提出了‘三元共生理想模型’。”
图像上,三条主脉交织缠绕。
“其一,物质能源极致化。我们将建立遍布太阳系乃至殖民星系的‘戴森云-灵能矩阵’复合体,高效汲取恒星能量,并利用反物质作为战略储备和尖端武器能源。这确保了我们文明的‘物理存在’基础。”
“其二,灵能环境行星化。”图像放大,显示出一颗星球被复杂的符文网络笼罩。“我们将不再依赖天然灵脉,而是通过大型‘聚灵-转化’阵法,主动引导、转化恒星能、宇宙射线乃至虚空能量,形成覆盖全球的、可调控浓度的人工灵气环境。这意味着,即使在不具备天然灵气的星球,我们也能创造出适合修真者生存和修炼的‘洞天福地’。”
“其三,生物能量网络化。”图像上浮现出与星灵技术类似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的能量流动。“借鉴星灵盟友的技术,我们将尝试构建基于全体公民生命磁场的‘和谐共鸣网络’。此网络不仅能辅助‘伏羲’进行更高效的信息处理和社会管理,更能在关键时刻,将亿万生灵的微弱生命能量汇聚,形成守护文明的‘众生愿力屏障’,或为道君您这样的至高存在提供临时的能量加持。”
玄玑真人抚须沉吟:“此设想……甚为宏大。以阵法改造星辰,近乎造化之功。然则,能源转化效率、阵法稳定性,以及对现有生态之影响,皆需慎之又慎。”
“晨曦之辉”的光晕传递出温和的意念波动:“能量的和谐至关重要。过度榨取恒星,或强行扭曲星球自身的能量场,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星灵共同体可以提供部分关于生态能量平衡的技术支持。”
王也微微颔首:“可。此乃文明延续之根本,需长远规划,稳步推进。欧阳院士,由你牵头,成立‘三元能源规划署’,玄玑长老派弟子参与,并邀请星灵顾问,千年为期,逐步实现。”
李肃接过话题,调出了新的全息影像,上面是复杂的社会结构图和贡献点流动态势。“委员长,战后社会结构,需避免旧时代固化的覆辙,亦不能完全依赖战时贡献点体系的刚性。我们设想,建立一个 ‘贡献-潜力’双轨制社会。”
“贡献轨道,继承并优化现有体系,衡量公民对文明的有形成就,决定其资源分配和社会地位的基础。此为‘现实之基’。”
“潜力轨道,则侧重于‘未来可能性’。引入更精密的灵根检测、悟性评估、心性考核,并结合‘伏羲’对个体在科研、艺术、管理等领域创新潜力的预测。潜力高者,无论其当前贡献高低,都将获得额外的教育、修炼资源和上升通道。此为‘希望之翼’。”
他顿了顿,看向王天罡和欧阳雪。“同时,推动 ‘修真科技’与‘科技修真’两大路径的深度融合与平等发展。”
“修真科技,指以修真手段符文、阵法、炼器实现科技目标,例如用‘虚空炼器术’制造引擎,用‘周天星辰大阵’进行超光速通讯。”
“科技修真,指利用科技手段辅助、解析甚至强化修真过程,例如用高维数学模型优化功法运行路径,用基因技术稳定特殊灵根,用灵能计算机模拟顿悟环境。”
“两条路径,并行不悖,相互印证。联盟将设立‘跨界研究基金’,鼓励修士学习尖端科学,科学家修炼入门心法。我们要培养的,是既能御剑飞行,又能解构基因的‘星海修士’;是既能设计星舰,又能铭刻道纹的‘符文工程师’。”
赵天罡沉声道:“此议大善!未来舰队,需要的是能理解阵法与引擎共鸣的舰长,是需要能肉身横渡虚空维修外装甲的工程兵!单一的知识结构,无法应对浩瀚星海的复杂挑战。”
王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准。李肃,由你负责,制定详细法案。教育体系,从启蒙阶段,即开始双轨并重之改革。”
“我们的目光,不能局限于太阳系。”王也的目光投向星图,那里标注着数个已探明的、具备潜力的殖民星系和存在文明的星域。“赵司令,说说你的‘星锚’计划。”
赵天罡起身,星图随之变化,显示出数条以太阳系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航线和节点。“委员长,诸位。‘星锚’计划旨在建立一张覆盖我们利益星域的、稳固的殖民与防御网络。”
“第一阶段,核心堡垒区。以太阳系为绝对核心,火星、木星卫星带、柯伊伯带关键节点为内层支点,打造铁桶般的防御。”
“第二阶段,近域殖民区。在距离太阳系20光年内的三个宜居星系,建立以科研、资源开采和初级移民为主的殖民地。每个殖民地至少部署一支分舰队和一个元婴期修士坐镇的综合要塞。”
“第三阶段,远域探索与哨站区。向50-100光年外的未知星域派遣大型探索舰队,建立前沿哨站,监控潜在威胁,并与更多文明进行接触。”
“殖民策略上,我们采取 ‘融合共生’而非‘掠夺取代’ 。尊重殖民地原生生态,利用我们的技术对其进行温和改造,使之更适合人类与本地生命共存。我们带去的是秩序与繁荣,而非毁灭。”
“晨曦之辉”的光芒明显明亮了许多,传递出赞赏的意念:“很荣幸看到贵文明选择了一条更具智慧与包容性的道路。星灵共同体愿意在生态适应、跨文明交流等领域提供全力支持。一个稳定、友善的邻居,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
王也点头:“可。殖民非掠夺,乃文明之延伸。与星灵、自由联盟及其他潜在友好文明,建立更紧密的外交与贸易网络。但需牢记,”他的声音陡然转冷,一丝凛冽的道韵弥漫开来,“和平,需以力量为后盾。任何敢于觊觎我疆域、伤害我子民者,无论其来自何方,皆需承受雷霆之怒!”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日,涵盖了能源、社会、军事、殖民、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最后,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汇聚于王也身上。
他缓缓起身,周身道韵与脚下地脉、头顶星辰隐隐共鸣,仿佛整个地球的力量都加持于他一身。
“今日所议,非为一时一地之得失,乃为我地球文明,立万世不易之基业。”
“吾等脚下,非止昆仑之土,乃文明之原点,希望之灯塔。”
“吾等所求,非止一族之存续,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于内,修真科技,人人如龙;于外,星海殖民,万族共生。”
“前路或有荆棘,星空或藏险恶,然吾道坚,吾志定,吾力……足可擎天!”
“诸君,”王也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望尔等谨记今日之志,各司其职,戮力同心。将这星星之火,燃遍银河,辉耀万古!”
声音落下,如黄钟大吕,在“问道阁”内回荡,更仿佛透过无形的通道,传递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注入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田。
李肃等人肃然起身,躬身行礼,齐声道:“谨遵道君法旨!为我人族,星火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