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庆元年间,福建有个姓王的读书人,不愿透露全名,凭借科举出身,被任命为江西南丰县主簿。王主簿初到任时,还算勤勉本分,可没过多久,便被县衙里一个叫龙莹的官奴迷了心窍。
龙莹本是罪臣之女,因家族获罪沦为官奴,在县衙中负责洒扫、端茶送水等杂役。她生得容貌秀丽,又极善察言观色,平日里对王主簿百般殷勤,一来二去,便让王主簿动了不该有的心思。王主簿不顾自己已有妻室,频繁与龙莹私会,渐渐地,竟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为了能与龙莹朝夕相处,王主簿竟狠心打发妻子带着孩子返回福建老家,美其名曰“老家需要人照料”,实则是想独占龙莹。妻子虽满心委屈,却也不敢违逆丈夫,只能含泪带着孩子离开。自此,王主簿便明目张胆地与龙莹住在县衙分配的官舍里,对外只称龙莹是自己的远房亲戚,来南丰投奔自己。
南丰县知县孙悫是个正直之人,早就看出了王主簿与龙莹的不正当关系。他多次找王主簿谈话,劝说道:“王兄,你身为朝廷官员,当知礼义廉耻。你已有家室,却与官奴私混,还将妻儿赶走,此事若传出去,不仅有损你的名声,还会影响你的仕途,你可要三思啊!”
可王主簿此时早已被色欲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孙悫的劝告,反而觉得孙悫多管闲事,冷笑着说:“孙知县,我的家事就不劳你费心了。我与龙莹两情相悦,又没碍着别人,何错之有?”孙悫见他执迷不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暗自感叹他前途堪忧。
后来,王主簿因在南丰任上表现平平,被调任为湖南某州的教授,负责当地的教育事务。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趁机带着龙莹一同前往湖南赴任,依旧过着形同夫妻的生活。
到了湖南后,王主簿的官舍里没有专门的厨房,日常饮食都由州府的外庖(公共厨房)供应,菜蔬、粥饭都会按时送到官舍。龙莹平日里从不插手饮食之事,可这天清晨,她却一反常态,亲自从外面端了一碗热粥回来,脸上带着异样的殷勤,笑着对王主簿说:“大人,今日我特意去外庖催了粥,还让他们多加了些你爱吃的红枣,你快趁热尝尝。”
王主簿正坐在桌前批阅文书,见龙莹如此贴心,心中虽有些疑惑,却也没多想,随口应道:“放那儿吧,我忙完这几笔就吃。”说着,他继续低头写字。
可没过一会儿,突然有几粒黑色的煤尘从房梁上落下,正好掉进了粥碗里,在洁白的粥面上留下了几个黑点。王主簿皱了皱眉,放下笔,对龙莹说:“粥里落了煤尘,不干净了,撤下去倒了吧。”
没想到龙莹却立刻上前拦住,笑着说:“大人,不过是几粒煤尘,挑出去就行了,何必浪费一碗粥呢?我来帮你把脏的地方舀掉,你接着吃。”说着,她就要伸手去拿粥碗。
王主簿见状,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火——他素来爱干净,哪里容得下粥里有半点脏东西?更何况龙莹今日的态度太过反常,像是非要让他喝下这碗粥不可。他猛地一拍桌子,厉声说:“我都说了不吃了!你若不嫌弃这脏粥,你自己吃好了!”
龙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闪烁了一下,却依旧不肯放弃,低声说:“大人,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可惜……”
王主簿见她还在纠缠,心中的怒火更盛。恰在此时,一只流浪狗从官舍门前经过,摇着尾巴往里张望。王主簿一时气不过,弯腰端起粥碗,猛地将碗里的粥全部倒在地上,对着狗喊道:“过来!给你吃!”
那流浪狗本就饥肠辘辘,见地上有热粥,立刻跑过来低头吃了起来。可刚吃了几口,它突然浑身抽搐,嘴里发出痛苦的呜咽声,紧接着,嘴角流出黑色的血液,身体在地上挣扎了几下,便不动了。
王主簿和龙莹都惊呆了。王主簿看着地上死去的狗,又看了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的龙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寒意——他终于明白,龙莹今日的反常,根本不是什么“贴心”,而是想害他!这碗粥里,根本不是落了煤尘那么简单,而是被下了毒!
“龙莹!你老实说!这粥里到底加了什么?!”王主簿一把抓住龙莹的手腕,眼神冰冷地逼问。
龙莹被他抓得生疼,又怕又慌,连忙挣扎着说:“大人,我不知道啊!粥是从外庖拿来的,我怎么会在里面加东西?定是外庖的人出了差错!”
王主簿哪里肯信,立刻让人去传唤外庖的厨子。厨子很快就来了,听说了此事,连忙摆手说:“大人明察!小人今日按时给您送了粥,可龙莹姑娘说您今日不想吃外庖的粥,让小人把粥又端了回去,说您自己会准备。小人送来的粥还在厨房里,根本没动过,您若是不信,小人这就去取来给您看!”
王主簿让厨子立刻去取粥,随后便让人在官舍里仔细搜查。很快,差役在龙莹住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个小小的陶钵,钵底还残留着少许褐色的粉末,闻起来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显然是用来煮过什么东西。
证据确凿,龙莹再也无法抵赖,双腿一软,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如纸。王主簿见状,心中又气又恨,立刻让人将龙莹捆绑起来,送到州府衙门审讯。
在府尹的严厉审问下,龙莹终于如实招供:原来,她在湖南期间,与州府的一名候兵(负责守卫的士兵)勾搭成奸。两人见王主簿家境尚可,便起了歹心,约定由龙莹在粥里下毒害死王主簿,然后卷走他的钱财,一起私奔。今日她谎称粥是从外庖拿来的,实则是自己用陶钵煮了毒粥,想趁机毒死王主簿,没想到煤尘落粥碗,又被流浪狗误食,才让阴谋败露。
府尹听完审讯,勃然大怒,当即判定龙莹与候兵“蓄意谋害主官,罪大恶极”。按照当时的律法,谋害主官本应判处死刑,可因毒药未被王主簿误食,属于“未遂”,最终从轻发落,判处龙莹杖脊(用杖打脊背)之刑,流放三千里;那名候兵也被判处杖刑,发配边疆充军。
王主簿经历了这场生死劫难,心中又后怕又悔恨。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初因一时色欲,抛弃妻儿,与官奴私混,险些丢了性命,实在是咎由自取。此事很快在湖南、江西一带传开,成为了人们警示后生的反面教材——许多人都说,若不是那几粒偶然落下的煤尘,若不是那只流浪狗误食了毒粥,王主簿恐怕早已命丧黄泉,这或许是上天对他的警示,让他得以保住性命。
经此一事,王主簿幡然醒悟,他立刻派人去福建老家,将妻子和孩子接回身边,当着妻儿的面忏悔自己的过错。此后,他洗心革面,再也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一心扑在工作上,待人谦和,行事谨慎,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挽回了名声。只是每当想起那碗毒粥和死去的流浪狗,他都会忍不住一身冷汗,时刻提醒自己: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时的放纵,很可能会换来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