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同心桥畔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身影。三村的村民们提着热茶、揣着刚出锅的米糕,目光紧紧锁着通往邻县的大路——今日,是小宇、玄夜他们归来的日子。
“来了!快看,是星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只缀着红绸带的小鸟冲破薄雾,振翅飞来,正是星芽。它在人群上空盘旋鸣叫,声音清脆欢快,像是在传递归乡的喜讯。紧接着,一队风尘仆仆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辙印带着泥土的湿润,车厢上还沾着邻县田野的草叶。
“小宇!玄夜!你们可回来了!”陈村长率先迎上去,握住小宇的手,眼眶微红。妇女们连忙递上热茶,孩子们围着马车叽叽喳喳,抚摸着星芽柔顺的羽毛。玄夜肩头的星芽扑棱着翅膀,飞到张奶奶手边,用小脑袋蹭着她的掌心,像是在诉说一路的见闻。
“大家都还好吧?”小宇卸下肩头的行囊,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容,“邻县的重建已初见成效,土壤改良也做了初步规划,等开春就能种上适合做酱的作物了。”他话音刚落,马车后传来一阵动静,邻县的几位村民赶着一辆小车跟了上来,车上装满了晒干的野果、手工编织的竹篮,还有一坛坛精心腌制的咸菜。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邻县的李大叔走上前,捧着一个竹篮递给张奶奶,“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才能熬过难关。这些野果酸甜,或许能给你们的酱料添些新滋味;竹篮是乡亲们连夜编的,装礼盒正合适。”
张奶奶接过竹篮,看着里面饱满的野果,笑着说:“这可真是礼尚往来!等来年你们的作物丰收了,咱们的‘同心甜酱’就能添上邻县的风味,一起把日子过得更甜!”
正当众人围着马车分享别后情景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两名身着锦缎长衫的男子带着随从,径直走向酱坊的方向。为首的中年男子目光锐利,扫视着热闹的人群和印着同心桥图案的礼盒,眼中带着几分好奇。
“请问,这里便是三村联合创办的酱坊吗?”男子走上前,拱手问道,“在下是京城‘百味斋’的管事,姓赵。听闻贵地的‘同心甜酱’不仅滋味独特,更有援助邻邦的佳话,特意前来拜访,想洽谈合作事宜。”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随即涌上满满的惊喜。李掌柜连忙上前迎客:“赵管事快请进!没想到咱们这小地方的酱料,还能引来京城的贵客!”
赵管事跟着众人走进酱坊,看着一排排整齐的酱缸,闻着空气中混合着青梅、桂花、豆香的甜润气息,连连点头。当他尝到新酿的野果甜酱时,眼睛一亮:“酸甜适口,层次丰富,比京城那些老字号的酱料更有新意!而且你们‘每盒捐两文做公益’的善举,在京城也已传开,百姓们都愿意为这样有温度的物件买单。”
他取出一份契约,郑重说道:“我想订购五万盒‘同心礼盒’,运往京城销售。另外,百味斋愿意出资,帮你们扩建酱坊、改良工艺,条件是‘同心甜酱’需优先供应京城市场,且保持公益捐赠的传统。”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小宇看着契约上的条款,与陈村长、张奶奶对视一眼,郑重点头:“多谢赵管事赏识!我们答应合作,但有一个请求——扩建酱坊时,我们想请邻县的乡亲们一起来参与,手艺学会了,将来他们也能加入产业链,一起致富。”
赵管事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好!就依你所言!‘同心’二字,果然名不虚传!”
灵汐的笔记本悄然展开,金色的文字在晨光中闪耀:“归乡团圆暖意浓,京华信使踏风来,同心甜酱传千里,大爱声名动九垓~”
星芽似乎听懂了“京城”二字,飞到装有野果的竹篮旁,叼起一颗红果,飞到赵管事面前放下,叽叽叫着,像是在推荐新的酱料配方。赵管事看着这只通人性的小鸟,不禁失笑:“这小鸟倒是机灵,看来‘同心甜酱’的甜蜜,连生灵都为之倾心。”
阳光渐渐驱散晨雾,洒在同心桥上,照亮了酱坊前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三村的村民们围着赵管事,七嘴八舌地说着酱料的制作工艺,邻县的李大叔也凑过来,打听着扩建酱坊的细节。小宇和玄夜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幅同心协力、共赴新程的画面,心中满是憧憬。
他们知道,这趟邻县之行不仅传递了善意,更让“同心”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京城的邀约,则为这份甜蜜的事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份以甜酱为媒、以大爱为魂的故事,定会在更远的地方,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