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金风送爽,府城的街头巷尾早已挂满了红灯笼,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甜香与“同心礼盒”的独特韵味。三村联合推出的四味新礼盒刚一上市,便引发了抢购热潮,酱坊在府城设立的专卖铺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声鼎沸。
“给我来十盒!家里人爱吃青梅酱,送亲友也有面子!”一位大嫂提着篮子,笑着递上银两。伙计麻利地打包,礼盒上印着的同心桥、灌溉渠与星芽图案,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每盒都捐两文钱做公益,这钱花得值!”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一次性订了二十盒,要带回故乡分给乡邻。
李掌柜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清点订单,一边对着账房先生喊道:“周老板的一万盒已经装车发运,醉仙楼的五千盒留着搭配‘丰收宴’,再给邻县的商号预留三千盒,可别断货了!”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外地客商赶来,非要亲眼看看制作酱料的食材,想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村里的气氛同样热烈。小宇刚送走一批考察的客商,就接到了邻县传来的消息:“邻县遭遇了冰雹灾害,庄稼被砸毁,村民们颗粒无收,连过冬的粮食都成了问题。”消息传开,三村村民立刻聚到了同心桥旁,脸上的喜悦渐渐被担忧取代。
“咱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互帮互助,邻县有难,咱们不能不管!”清溪村的王大叔第一个开口,“我愿意捐出家里的粮食,再去帮忙修缮房屋。”陈村长也点头:“灌溉渠刚修好,咱们的收成稳了,理应伸出援手。”
张奶奶抚摸着手里的酱缸,沉吟道:“光捐粮食不够,冬天寒冷,孩子们还需要衣物和笔墨。不如把这次礼盒的部分盈利拿出来,采购粮食、棉衣和书籍,再组织青壮年去帮忙重建田地。”
“我同意!”阿禾举起手,“咱们还可以带上新熬的酱料,让他们能就着酱料吃粗粮,也能添些滋味。”玄夜补充道:“我能用异能清理田间的碎石,加固房屋,还能帮他们改良受损的土壤,为明年耕种做准备。”
星芽似乎听懂了众人的话,扑棱着翅膀飞到小宇肩头,叼起他衣襟上的布条,叽叽叫着,像是在催促赶紧行动。它又飞到酱坊,用小爪子扒拉着装满酱料的陶罐,像是在说“带上这个”。
众人一拍即合,立刻分工:妇女们负责打包粮食和酱料,清点棉衣被褥;青壮年们准备工具,明日一早就出发去邻县;孩子们则把学堂里多余的书籍、笔墨整理出来,还在每本书上画上星芽的小画,写上“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字样。
灵汐的笔记本在空中展开,金色文字记录下这份善意:“中秋甜礼暖人心,邻邦有难共相寻,同心掬起帮扶手,大爱无疆照月轮~”
次日天刚亮,满载着粮食、棉衣、书籍和酱料的马车队伍,便在同心桥旁集结。星芽站在最前面的马车上,脖子上系着红绸带,不时展翅飞起,在队伍上空盘旋鸣叫,像是在引路。小宇、玄夜带着三村的青壮年,踏着晨露出发,张奶奶特意叮嘱:“路上小心,照顾好自己,也多帮帮那些孩子。”
邻县的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车队赶来,纷纷上前迎接,眼眶泛红。“多谢你们雪中送炭!”一位老者握着小宇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玄夜立刻投入工作,指尖微光流转,清理着田间的碎石,加固着受损的房屋墙体;青壮年们则帮忙搭建临时棚屋,晾晒受潮的粮食。
妇女们把带来的酱料分给村民,教他们用酱料搭配粗粮做饭。“这青梅酱真清爽,配着玉米饼也好吃!”一个孩子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则交换着书籍,看着书上星芽的小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宇和邻县的村长商议:“等灾后重建完成,我们会请刘先生来指导,帮你们改良土壤,种植适合做酱料的食材。以后咱们可以联合起来,让‘同心甜酱’的产业链更长,一起致富。”
邻县的村长连连点头:“你们不仅帮我们渡过难关,还为我们谋划未来,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三村的村民们聚在酱坊前,虽然小宇和玄夜等人还在邻县,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醉仙楼的“丰收宴”座无虚席,客人们吃着用新酱烹制的菜肴,听着三村援助邻县的故事,纷纷称赞:“这‘同心甜酱’,甜在嘴里,暖在心里!”
远在邻县的小宇和玄夜,带着村民们坐在临时棚屋旁,分享着带来的月饼和酱料。星芽趴在玄夜肩头,望着天上的圆月,叽叽叫着,像是在传递思念。玄夜指尖凝出微光,在夜空中勾勒出同心桥的轮廓,微光闪烁,与月光交相辉映。
灵汐的笔记本在空中展开,金色文字闪耀着月光的温柔:“明月千里照同心,援助邻邦显热忱,甜酱传情连四海,大爱无疆暖乾坤~”
张奶奶望着圆月,笑着说:“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管是丰收的喜悦,还是困难的考验,都能一起面对。这‘同心’二字,就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
远处的灌溉渠流水潺潺,同心桥在月光下静静矗立。无论是村里的欢声笑语,还是邻县的温暖相守,都在诉说着这份以甜酱为媒、以大爱为魂的故事。他们知道,这份甜蜜的事业,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了传递善意、连接人心的纽带。而这份同心大爱,也将如同天上的圆月,永远照亮前路,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