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渐消,同心桥畔的空地上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三村村民与邻县的乡亲们并肩协作,夯土的号子声、锯木的沙沙声、砌墙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扩建酱坊的序曲。
“李大叔,这立柱得再夯实些,将来要放几十口大酱缸呢!”清溪村的王石吆喝着,与邻县的后生一起,将粗壮的原木稳稳立进地基。邻县的乡亲们学得飞快,从搭建棚屋到修整晾晒场,样样不含糊——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帮三村扩建酱坊,更是为自己铺就一条致富路。
张奶奶带着阿禾和几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围在院子里摆弄着邻县送来的野果。红的山荆子、紫的桑葚、黄的海棠果,满满铺了一竹席,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星芽选的这些果子,酸甜度正好,就是得去涩处理到位。”张奶奶拿起一颗山荆子,用沸水焯过,又泡进蜂蜜水里,“这样浸上三日,既能保留果香,又能中和酸涩。”
星芽在竹席间蹦跶着,时不时叼起一颗最饱满的野果,送到阿禾手边,叽叽叫着像是在强调“就用这个”。玄夜站在一旁,指尖凝出柔和的微光,轻轻拂过泡果的瓷缸,“用异能加速糖分渗透,既能缩短浸泡时间,又能让果香更浓郁。”他话音刚落,缸里的蜂蜜水便泛起细密的涟漪,清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另一边,百味斋派来的老工匠正指导村民改良酱缸。“这传统酱缸透气性虽好,但保温不足,京城路途遥远,酱料容易变质。”老工匠指着新打造的陶缸,“加上陶釉内胆,再在缸底铺一层干燥的稻壳,既能锁鲜又能防潮。”李掌柜拿着纸笔认真记录,时不时与陈村长商议:“咱们再开辟一个冷藏室,用山石垒砌,玄夜小兄弟用异能降温,保管酱料四季新鲜。”
孩子们也没闲着,在清溪村的山坡上采摘野果,挎着的竹篮里装满了各色鲜果。“星芽,这里有好大一片桑葚树!”一个孩子喊道,星芽立刻振翅飞去,在枝头盘旋指引,将最红最甜的果子留给孩子们。回来时,它还叼着一片翠绿的叶子,轻轻放在灵汐的笔记本上——那是邻县特有的“回甘叶”,据说能让酱料余味更绵长。
灵汐笑着将叶子收好,笔记本在空中展开,金色文字实时记录:“夯土立柱聚群力,野果新叶入酱方,同心共筑致富路,甜香渐浓漫四方~”
玄夜循着星芽的指引,去邻县的山林里考察土壤。他指尖触及大地,微光渗入土层,很快便探明了一片富含矿物质的坡地。“这里的土壤酸碱度适宜,适合种植山荆子和海棠果,来年咱们可以联合开垦果园,实现原料自给。”他回来后,立刻将土壤样本交给刘先生,商议育苗栽种的事宜。
十余日后,新酱坊的主体结构已然落成。青砖黛瓦的厂房整齐排列,晾晒场铺着平整的青石板,冷藏室里寒气森森,数十口新酱缸擦拭得锃亮,静待新料入缸。而张奶奶带领众人研发的野果甜酱,也终于迎来了试吃时刻。
揭开酱缸的木盖,一股混合着果香与酱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琥珀色的酱料质地浓稠,舀一勺尝之,先是蜂蜜的清甜,再是野果的酸润,最后回味着酱料的醇厚,层次丰富得让人眼前一亮。“太好吃了!比之前的四味酱更清爽,夏天配凉面、拌凉菜肯定绝了!”李掌柜赞不绝口。
赵管事派来的信使恰好赶到,尝过新酱后连连称奇:“这‘野果同心酱’味道新颖,又有星芽引路、众人协作的佳话,拿到京城定能大受欢迎!”他带来了百味斋的消息,五万盒礼盒的包装已设计妥当,就等新酱量产,便可启运京城。
村民们围在酱缸旁,脸上满是自豪。邻县的李大叔捧着一碗新酱,眼眶发热:“当初受灾时,真没想到能有今天——不仅有饭吃,还能参与这么大的事业。这‘同心’二字,真是刻进骨子里了!”
星芽飞到酱缸边缘,啄了一小口酱料,满足地眯起眼睛,振翅飞到新酱坊的匾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宣告新坊落成、新酱诞生。阳光洒在匾额上“同心酱坊”四个烫金大字,与众人脸上的笑容相映,温暖而明亮。
他们知道,这一砖一瓦砌起的不仅是酱坊,更是邻里相依的情谊;这一勺一瓢酿出的不仅是酱料,更是同心致富的希望。而这带着野果清香的新酱,即将踏上前往京城的旅程,把这份来自乡野的甜蜜与温情,传递给更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