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店的试吃活动定在周末上线,玲玲提前三天就在店铺首页和粉丝群里宣传。“新品香辣味、烧烤味脆片免费试吃,限前500名,只需支付邮费,试吃后提交评价即可参与抽奖,一等奖是全年脆片免费吃”,消息发出去后,报名的人很快就满了。
老林提前做好了两千包试吃装,每包二十克,香辣味和烧烤味各一半。包装上印着“新品试吃 欢迎提意见”的字样,玲玲让包装工人仔细打包,确保每个包裹都能完好送达。
试吃活动上线后,订单量激增,玲玲和两个新招的客服忙得不可开交。“老板,有消费者问香辣味会不会很辣,能不能做微辣和特辣两种”“有人说烧烤味的孜然味可以再重点”,玲玲把消费者的疑问和建议都记了下来,随时跟老林沟通。
老林根据反馈调整了配方,香辣味做了微辣和特辣两个版本,烧烤味增加了孜然粉的用量,还加了一点点辣椒粉提味。调整后的样品再寄给之前提建议的消费者,得到的反馈都很好。
一周后,试吃评价陆续回来,好评率超过了95%。“微辣版香辣味太绝了,又香又辣,停不下来”“烧烤味跟路边摊的烤串一个味,咸淡刚好”“两种新品都好吃,赶紧上架,已经准备好囤货了”,看着这些评价,阿澈决定尽快批量生产,正式上线新品。
就在老林准备安排生产的时候,原材料供应商突然打来电话,语气很为难:“阿澈老板,实在不好意思,最近辣椒面和孜然粉的价格涨得厉害,比之前贵了三成,而且货源紧张,可能没办法按之前的量供货了。”
阿澈心里一沉:“怎么突然涨价了?是原材料短缺吗?”
“主要是今年产区天气不好,辣椒和孜然减产,加上很多食品厂都在囤货,价格就涨起来了。”供应商说,“我这边能给你保证每月供应之前一半的量,再多就没办法了,而且价格必须按新的来。”
挂了电话,阿澈把情况跟众人说了。“辣椒面和孜然粉是新品的主要原料,要是供应不够,新品生产就得推迟,而且价格上涨会压缩利润。”玲玲皱着眉说。
李根急了:“那咱们赶紧找其他供应商啊,不能让原料卡了脖子。”
“我已经让玲玲联系了几家供应商,不过现在市场上货源都紧张,价格也都差不多,而且质量不一定有保障。”阿澈说,“老林,你那边能不能想想办法,减少一点辣椒面和孜然粉的用量,或者用其他原料替代?”
老林摇摇头:“不行,这两种原料是新品的灵魂,减少用量会影响口味,替代原料的话,味道就变了,之前的试吃评价就白费了。”
接下来的几天,玲玲一直在联系供应商,跑了好几家批发市场,都没找到合适的货源。要么价格太高,要么质量不行,要么就是供货量达不到要求。
“老板,有个供应商说能给咱们供货,价格比之前贵两成,但要求全款预付,而且不保证货源稳定。”玲玲回来跟阿澈汇报,“我看他的样品,辣椒面颜色发暗,香味也不足,可能是陈货。”
“全款预付风险太大,而且质量没保障,不能选。”阿澈说,“再想想别的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就去产区看看,直接找农户收购。”
第二天一早,阿澈和李根开车去了辣椒和孜然的主产区,距离厂里有三百多公里。到了产区后,他们找到了当地的合作社,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他们,今年确实减产严重,大部分优质原料都被大厂家提前订走了,剩下的要么质量一般,要么价格很高。
“你们要是诚心要,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几家农户,他们手里还有点存货,质量不错,就是价格得按市场价来。”负责人说。
阿澈跟着负责人去了农户家里,看到了存货,辣椒颜色鲜红,香味浓郁,孜然颗粒饱满。他尝了尝辣椒面,辣度适中,香味十足,比之前供应商的质量还好。
“价格能不能再优惠点?我们长期合作,每年都会来收购。”阿澈跟农户谈。
农户想了想:“看你们是真心想要,而且是长期合作,我给你们便宜五个点,不能再少了,今年确实不容易。”
阿澈算了算,虽然价格比之前贵了两成,但质量有保障,而且能保证供货量,比在市场上找供应商靠谱。他当场跟三家农户签了合同,收购了他们手里所有的存货,还约定了明年的收购价格和数量,提前锁定货源。
解决了辣椒面和孜然粉的问题,阿澈又去附近的芝麻和海苔粉产区转了转,跟当地的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其他原料的供应稳定。
回到厂里,阿澈让李根安排车辆去产区拉货,老林则开始安排新品的批量生产。“微辣和特辣的香辣味各生产五万包,烧烤味生产十万包,先上架官方店和合作的电商平台,看看市场反应。”阿澈说。
新品正式上线后,销量一路走高,尤其是微辣版香辣味,上线三天就卖出了三万包,烧烤味也卖出了两万多包。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说新品比预期的还好,已经把它们加入了常规囤货清单。
官方店的月销量也因此突破了一万五千单,混合装里也加入了两种新品,销量更上一层楼。合作的经销商和超市也纷纷追加订单,要求增加新品的供货量。
就在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玲玲发现了一个问题:“老板,最近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收到的脆片有轻微的碎渣,虽然不影响食用,但影响体验。”
阿澈让老林去包装车间检查,发现是包装机的问题。“现在订单多,包装机长时间高强度运转,部分零件老化,密封性能下降,运输过程中就容易碎。”老林说,“需要更换一批零件,最好能再新增一台包装机,分流压力。”
“新增包装机需要多少钱?多久能到货?”阿澈问。
“大概十万一台,供应商说最快半个月能到货安装。”老林说。
“那就买两台,一台备用,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阿澈说,“玲玲,你负责联系供应商下单,老林,你安排工人更换现有包装机的零件,确保现在生产的产品不会出现碎渣问题。”
更换零件后,脆片碎渣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半个月后,两台新的包装机到货,老林带着工人连夜安装调试,第二天就投入了生产。新包装机的密封性能更好,还能自动分拣不合格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包装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天,王浩带来了欧洲客户的消息:“阿澈老板,欧洲的超市反馈,香辣味和烧烤味脆片在当地也很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想让咱们把这两种新品也加入长期出口订单,每月追加十万包。”
阿澈很高兴:“这太好了,咱们的新品不仅国内受欢迎,国外也认可。老林,产能能不能跟上?现在国内订单和出口订单都在增加。”
老林算了算:“现在有十二台烤箱,三台包装机,工人分三班倒,每天能生产十五万包,完全能满足订单需求。而且咱们跟产区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原材料也不用担心。”
“那就跟客户签订协议,按他们的要求供货。”阿澈说,“玲玲,你跟国外客户对接,做好英文标签和出口检验报告,确保订单顺利交付。”
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李根送货回来,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老板,盛达食品厂好像要倒闭了,我路过他们厂区,看到门口贴了转让通知,里面的设备都在处理,工人也都走得差不多了。”
阿澈有点意外,虽然知道盛达的生意不好,但没想到会倒闭得这么快。“他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听附近的商户说,盛达之前为了抢客户,低价销售,加上品质问题,客户越来越少,资金链断裂,还欠了供应商不少钱,没办法只能倒闭转让。”李根说。
阿澈没说话,心里挺感慨。盛达本来是省内的老牌食品厂,要是好好做品质,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他转头对众人说:“盛达的事给咱们提了个醒,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为了竞争而放弃品质,也不能盲目扩张,要稳扎稳打。”
众人都点点头,老林说:“咱们一直坚持做好品质,原材料都是选最好的,虽然成本高一点,但客户认可,生意才能长久。”
接下来的日子,厂里的生产和销售都很稳定。新品香辣味和烧烤味的销量持续走高,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都在稳步扩大。官方店的粉丝数量突破了十万,成为了平台上知名的零食品牌。
阿澈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发展,他想在国内主要城市的仓储中心尽快建成,缩短送货时间,提高客户体验。同时,还想研发一款适合儿童的无添加脆片,用天然食材调味,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这天,阿澈去园区管委会办事,张主任笑着说:“阿澈,你们现在是园区的龙头企业了,最近有不少投资商来找我,想给你们投资,扩大规模,你有没有兴趣?”
阿澈愣了一下:“投资商?他们想怎么合作?”
“就是给你们注资,占一部分股份,帮助你们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更多市场。”张主任说,“有几家投资商实力很强,能给你们带来资金和资源,对你们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阿澈心里有点犹豫,他一直想自己把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想被资本左右,但不得不承认,有了资金和资源,企业能发展得更快。他跟张主任说:“谢谢张主任,我回去跟团队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
回到厂里,阿澈把投资商的事跟老林、玲玲、李根说了,征求他们的意见。“我觉得可以考虑,有了资金,咱们能建更多的仓储中心,研发更多新品,还能开拓更多国际市场。”玲玲说。
老林有点担心:“会不会影响咱们对企业的控制权?要是投资商要求改变生产工艺或者降低品质来提高利润,怎么办?”
李根说:“只要咱们坚持做好品质,跟投资商说清楚,应该没问题。而且有了更多资金,咱们的工人待遇也能提高,厂里的设备也能更新换代。”
阿澈听着大家的意见,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他知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引入投资是必然的,但必须选对合作伙伴,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改变,品质不打折。
他决定先跟几家投资商谈谈,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和要求,再做最终的决定。同时,儿童款无添加脆片的研发也提上了日程,老林已经开始找天然食材供应商,准备试做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