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巢之心内,时间仿佛凝固。周孜婷那句“我们为合作而来”的话语,在充满生物质感的巨大空间中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由意念交织而成的静默。
虫王那黑曜石般的复眼依旧凝视着周孜婷,但它传递出的意念流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汹涌,其中夹杂着无数破碎的画面、尖锐的警报声般的生物电信号,以及一种源自基因本能的、对“终末之噬”的刻骨恐惧。
周孜婷、林露和鸿宇都能模糊地感受到这股意念的洪流,但其中蕴含的巨量信息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远超人类大脑的即时处理能力。那些画面闪烁太快,那些“声音”频率过于奇特,那些情感过于原始和强烈。他们就像站在一条信息湍急的河流边,只能感受到水流的冲击,却无法分辨其中具体的鱼虾与水草。
就在这时,一直静立在周孜婷侧后方的小七,向前迈出了一步。她的冰蓝色光学镜片以前所未有的频率闪烁着,内部处理器全速运转,甚至能听到极其细微的散热风扇加速的嗡鸣。
“检测到高密度、非标准结构化信息流。”小七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略微提升,显示出她正在承受巨大的运算压力,“正在尝试建立解析协议……检测到多层编码:基础层为生物电脉冲序列,中层为信息素浓度梯度变化,核心层为……某种基于集体记忆遗传的‘意象直接传递’。”
她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一道柔和的全息光幕在她面前展开。光幕上开始飞速滚动经过她初步筛选和转译的数据碎片:
【意象:星辰被无形的触须缠绕,光芒如血液般被吸食……转译:系统性资源掠夺\/文明灭绝】
【生物电信号模式:高频震颤伴随特定衰减……转译:极度恐惧\/预警】
【信息素标记:混合了“古老”、“宿敌”、“不可抗拒”等多种复合概念……】
“小七,优先梳理关于‘终末之噬’的历史渊源和其当前状态的情报。”周孜婷低声下令,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虫王。
“明白,舰长。”小七的回应简洁有力。她的仿生面容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她此刻正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文明之间最关键的、也是唯一的沟通桥梁。
光幕上的数据流开始变得更加有序,小七开始将虫王意念中那些碎片化的、充满象征意义的图景,与她数据库中的人类历史、宇宙学模型以及N8战役获取的“吞噬者”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逻辑重构。
渐渐地,一段被尘封在虫族集体基因记忆中的古老历史,以一种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被小七“翻译”并呈现出来:
全息光幕上,出现了一个繁荣的虫形文明,它们并非人类想象中的野蛮虫群,而是发展出了高度复杂的生物社会结构和独特的灵能科技(小七标注:该灵能科技与“星语者”及“共鸣网道”存在底层逻辑相似性,但表现形式迥异)。它们自称“泽鲁斯族”。
“泽鲁斯族鼎盛时期,其生物神经网络能跨越星域进行实时通讯和能量协调,创造了辉煌的‘活体星舰’文明。”小七的声音如同纪录片旁白,冷静地叙述着,“根据虫王记忆碎片中的时间戳推算,该文明毁灭于约一百万地球年前。”
光幕上,阴影降临。那并非具体的形态,而是一种弥漫的、侵蚀性的“虚无”,它贪婪地吸收着一切物质与能量,并将有序结构拖入彻底的混沌。这正是“虚空之眼”或者说“吞噬者”的早期形态。
“泽鲁斯族将之称为‘终末之噬’,认为它是宇宙熵增定律走向极端尽头时,自发产生的‘清道夫’机制,其目的是加速宇宙的热寂。但虫王的记忆碎片中,还包含一种更古老的、来自其他被毁灭文明遗迹的猜测:‘终末之噬’可能并非自然产生,而是某个更上层级存在的‘造物’或‘工具’。”
这个猜测让鸿宇博士呼吸急促,他死死盯着光幕,嘴里喃喃道:“工具?谁的工具?为了什么目的?”
小七没有回答,继续转译:“泽鲁斯族倾尽全力抵抗,但其灵能攻击和生物武器在‘终末之噬’那近乎规则层面的吞噬与扭曲能力面前收效甚微。它们的活体星舰被感染、同化,变成敌方的一部分。最终,仅存的一支泽鲁斯族舰队,承载着文明的‘基因文库’和‘集体意识备份’,开始了绝望的逃亡。”
画面切换到焦土星,当时的星球环境并非如此死寂。逃亡至此的泽鲁斯幸存者,为了在资源贫瘠的星球上生存下来,并躲避“终末之噬”的追捕,被迫进行了痛苦的“退化”与“重塑”。它们放弃了大部分复杂的文明造物,强化了生物本能和适应力,演变成了如今更具攻击性、更依赖肉体力量的“虫族”。而那个“集体意识备份”,则在漫长的演化中,凝聚成了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虫王。
“所以,它们不是天生的掠夺者,而是文明的遗孤,生存的战士。”林露轻声说道,眼中充满了复杂的同情。
虫王的意念流再次加强,聚焦于当下。小七的翻译也随之跟进:
“近期,‘终末之噬’的力量波动出现剧烈异常,其‘饥饿感’与‘破坏欲’呈指数级增长。虫族独特的生物感应网络探测到,其核心(虚空之眼)正变得极不稳定,仿佛一个即将爆发的超新星。这种‘狂暴’状态,与泽鲁斯族古老记载中,‘终末之噬’在吞噬足够多文明、积累到某个临界点后可能出现的‘进化’或‘蜕变’前兆,高度吻合。”
“进化?!”周孜婷眼神一凛。
“可能性存在。”小七确认道,“虫王警告,如果让‘终末之噬’顺利完成这种‘蜕变’,其力量将提升到无法估量的程度,届时,所有现存秩序文明都将面临彻底灭绝,再无任何侥幸。”
虫王的意念最终凝聚成一个清晰无比、带着冰冷决绝的请求:
“生存,是唯一的意义。‘终末之噬’,是生存的唯一威胁。泽鲁斯的后裔(虫族)与秩序守护者(人类及其联盟),拥有共同的、唯一的敌人。联合,是唯一的生路。我们提供对‘敌人’的古老认知与独特的生物感应能力,我们要求……平等的盟友地位,以及,在胜利之后,一片可供族群延续的星空。”
小七完美地转译了这最后通牒般的结盟诉求,甚至连虫王意念中那份属于古老文明遗民的骄傲与不容置疑,都清晰地传递了出来。
沟通的障碍被小七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暂时打通。共同的敌人与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架起了一座脆弱的、但确实存在的桥梁。
---
虫巢之心内,气氛凝重。小七的翻译让人类方彻底明白了虫族的底牌与诉求。这不是简单的战术合作,而是关乎文明存续的战略结盟。
周孜婷没有立刻回应虫王关于“平等盟友”和“未来星空”的要求,而是提出了关键问题:“虫王,你提到虫族拥有独特的生物感应能力,可以探测到‘终末之噬’的能量流动。请具体说明,这种能力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提供何种程度的战术优势?”
这个问题非常务实,直接关系到结盟的价值。
虫王的意念再次涌动,这一次,它传递的不再是历史画面,而是一种更抽象的感觉。小七同步翻译并解释道:
“虫族的生物感应网络,并非基于电磁波或引力波,而是基于对宇宙底层‘生命流’(暂定名,类似于但不同于‘共鸣网道’)的感知。‘终末之噬’的吞噬行为,会对‘生命流’造成剧烈的、如同伤口般的‘扰动’和‘真空区’。虫族能够精准定位这种扰动的源头和强度,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预判其能量聚集和攻击方向。”
为了证明这一点,虫王发出一段无形的指令。片刻之后,几只形态奇特的、如同放大了无数倍的眼球与蝙蝠结合体的虫族单位,从巢穴上方的孔洞中无声滑翔而下,悬浮在人类使团面前。它们的头部是一个巨大的、半透明的生物结构,内部有复杂的脉络在发光。
“这是‘观星者’单位,”小七转译着虫王传递来的信息,“它们能将其感知到的‘生命流’扰动,以生物全息图的形式投射出来。”
随着小七的话音,那几只“观星者”头部的半透明结构骤然亮起,在众人面前投射出一幅动态的星图。星图的核心是代表当前焦土星域和附近虚空之环的区域。只见在那片狂躁的暗红色环状结构中,数十个大小不一、亮度各异的“空洞”和“扭曲漩涡”被清晰地标记出来,它们如同瘟疫在脉络上形成的溃疡,不断蠕动、扩张。
“这些标记点,”小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根据能量特征比对,与‘吞噬者’巢穴之心及大型单位的信号吻合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二。其中几个高亮度标记点的能量强度,远超我们在N8星域遭遇的巢穴之心。”
陆战队员们下意识地握紧了武器。鸿宇博士则兴奋地几乎要扑到全息图前:“实时监测!这简直是反隐形的神器!在复杂的太空战中,这意味着我们能提前发现敌人的伏兵和主力集结地!”
林露也感到震惊:“不仅仅是定位……你们看那个最大的漩涡旁边的能量流向,它似乎在……吸收周围较小‘空洞’的能量?这能揭示它们的能量补给路线和指挥结构!”
虫王通过小七确认了他们的观察:“‘观星者’的网络,能穿透大部分常规隐匿手段和能量屏障,直接洞察‘终末之噬’力量的本体与流动。在泽鲁斯时代,这是我们能与它们周旋许久的关键。”
这份“投名状”的价值,无可估量。
周孜婷沉吟片刻,再次开口,她的目光锐利如刀:“那么,代价呢?维持这种感应网络,以及投入你们的作战单位,虫族需要什么?”
虫王的回答直接而残酷:“能量,大量的生物质能和高纯度矿物。在战斗中,伤亡不可避免。虫族的繁衍与补充,需要资源。我们将是联盟最锋利的爪牙和最坚实的盾牌,但我们需要‘燃料’。”
它没有提任何虚无缥缈的承诺,而是直指生存最基本的需求。
接下来,是一场艰苦而高效的“谈判”。周孜婷代表联盟,虫王代表虫族,而小七则是双方唯一的、绝对理性的翻译和记录者。
周孜婷提出联盟可以提供部分能源和矿物支持,但要求虫族接受初步的协同作战指挥,并在非战斗时期,其“观星者”网络需与联盟共享数据。
虫王则坚持其在战术层面的高度自主权(源于其独特的群体思维模式),但同意在战略层面接受联盟统一协调。它要求联盟确保其后方基地(焦土星)的安全,并在未来收复的星域中,拥有优先选择适宜虫族生存的星球的权利。
小七一丝不苟地转译着双方的每一个条款、每一个细微的意图差别,甚至能分析出虫王某个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某些稀有矿产的迫切需求,或者周孜婷某个让步之下,是对虫族地面作战能力的极度看重。
她的存在,避免了因文化隔阂和思维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冲突,将谈判牢牢锁定在基于现实利益和共同目标的理性框架内。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磋商,一份名为《焦土盟约》的初步协议条款,在小七生成的全息文档中逐条确认。
协议核心内容包括:
1. **互不侵犯与共同防御:** 人类秩序火种联盟与虫族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为,结成针对“终末之噬”(吞噬者\/虚空之眼)的攻守同盟。
2. **情报共享:** 虫族开放其“观星者”生物感应网络的部分权限,与联盟共享关于“终末之噬”的实时动向情报。
3. **军事协作:** 虫族庞大的地面和近距离太空作战单位,将纳入联盟作战序列,在战略上接受联盟统一指挥,在战术上享有高度自主权。
4. **后勤支持:** 联盟根据战况和贡献,向虫族提供必要的能源、特定矿物及医疗(生物修复)支持。
5. **战后安排:** 在彻底击败“终末之噬”后,联盟承认虫族作为平等文明伙伴的地位,并协助其在安全的星域建立新的家园。
没有隆重的签字仪式,也没有交换文书。当周孜婷和虫王分别用意念(通过小七转译)和一道蕴含其独特生物印记的能量脉冲,确认了这份盟约时,一股无形的纽带在两个文明之间建立了起来。
这是基于生存本能和共同威胁的“血脉盟约”,冰冷而务实,却也可能成为照亮黑暗深渊的唯一火炬。
---
带着与虫族达成的《焦土盟约》,周孜婷的使团舰队离开了焦土星,再次穿越那片危险的能量风暴,返回启龙星。
盟约的内容在联盟内部再次引发了讨论,但有了小七提供的、关于虫族历史渊源和其独特能力的确凿数据支持,反对的声音被压制到了最低。尤其是“观星者”网络展现出的战略价值,让所有军事指挥官都无法拒绝。
联盟机器高效运转起来。首先派出的,是一支由三艘高速侦察舰组成的先遣小队,其任务是在虫族“观星者”提供的星图指引下,对虚空之环内部进行首次实地侦察。小队中配备了最强化的传感器和通讯设备,并且每一艘侦察舰都临时加装了一个小型生物舱,里面栖息着几只虫族提供的“观星者”单位,作为实时感应节点。
周孜婷、军洛、鸿宇、林露等人齐聚在启龙星指挥中心,通过量子通讯链路,实时接收先遣小队传回的数据。小七作为信息中枢,负责整合处理所有传入的信息流。
侦察小队选择了“观星者”标记中一个能量扰动相对较弱、但位置关键的节点作为突破口。他们需要穿越环体加速形成的、更加密集和狂暴的能量乱流区。
“报告指挥中心,我们已抵达环体外围预定坐标点。能量干扰极强,常规传感器效能下降百分之七十。”
“启动‘观星者’单位生物感应模式。”
通讯频道里传来侦察舰长的指令。
全息星图上,代表侦察小队的三个光点,开始小心翼翼地驶入那片狂躁的暗红色区域。与此同时,由“观星者”单位感知并经由小七转译处理的环内实时星图,开始覆盖原有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区域。
新的星图令人触目惊心。
原本在外部观测中相对均匀的环内空间,在“观星者”的感知下,呈现出极度扭曲和破碎的景象。空间本身仿佛被无数无形的力量撕扯,布满了褶皱和裂痕。巨大的能量漩涡如同风暴眼般缓缓移动,所过之处,连光线都似乎被吞噬。而在这些漩涡之间,散布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空洞”——那正是“吞噬者”巢穴和舰队活动的区域。
“空间结构稳定性低于临界值百分之四十五,”小七冷静地汇报着分析结果,“存在大量临时性空间裂痕和高维能量泄漏点。航行风险等级:极高。”
先遣小队的航行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侦察舰的护盾在与混乱能量摩擦时不断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舰体剧烈震颤,仿佛随时会散架。他们不得不像在雷区中行走一样,小心翼翼地规避着那些肉眼不可见,但能被传感器和“观星者”感知到的空间陷阱。
“发现第一个大型‘空洞’标记点附近存在异常引力源……正在规避……”
“右舷出现能量尖刺!护盾过载百分之三十!”
通讯中传来飞行员紧张的声音。
随着侦察小队逐渐深入,他们传回的影响更加震撼。一颗原本可能拥有生命的星球,此刻如同被蛀空的果实,星球表面布满了巨大的、如同血管般搏动的紫黑色脉络,那是被“吞噬者”感染和改造的痕迹,星球本身的光芒已经彻底熄灭。几艘残破的、风格迥异的外星舰船残骸,静静地漂浮在星球轨道上,诉说着此地曾发生的惨烈抵抗。
“检测到强烈的悲鸣信号……残留意识碎片……”林露看着生命信号扫描仪上那些杂乱无章、充满痛苦和绝望的波动,脸色有些发白。这些是被毁灭文明留在宇宙中的最后回响。
最让人不安的,是一种新的发现。
在一处空间结构极其不稳定的区域,侦察小队捕捉到了一种怪异的影像:一个“吞噬者”的初级单位(类似侦察舰),在试图穿越一道突然出现的空间裂痕时,其舰体结构突然发生了极其扭曲、不合常理的变化——部分舰体仿佛被拉长成了面条,部分则如同融化的蜡像般坍缩,最终,它变成了一团无法形容的、不断变换形态的、散发着混乱能量的怪物。
这个怪物失去了原本“吞噬者”单位那种冰冷的、有序的毁灭性,转而变成了一种盲目攻击周围一切,包括其他“吞噬者”单位的、纯粹混乱的存在。
“警报:发现新型威胁单位。暂定名:‘虚空畸变体’。”小七的声音响起,“初步分析,其成因与环内极不稳定的空间结构和‘吞噬者’自身狂暴能量相互作用有关。该单位物理规则混乱,攻击模式无法预测,威胁等级待评估。”
影像中,那团“虚空畸变体”如同滴入水中的油污,扭曲着周围的空间,将附近的一切——小行星碎片、能量流、甚至另一艘躲避不及的“吞噬者”小型舰船——都拖入其混乱的领域,一同湮灭或异化。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
环内的环境,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恶劣百倍。这里不仅是“吞噬者”的巢穴,更是一个物理规则都可能随时失效的、疯狂的地狱。
“先遣小队,立即撤出该区域,采集尽可能多的环境数据和‘畸变体’样本(如果可能),然后按预定路线返回。”周孜婷果断下令。最初的侦察已经获得了足够多、也足够震撼的情报。
环内初探,证实了虫王警告的真实性,也让联盟对即将到来的、向环内进军的艰巨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
先遣小队携带者宝贵的、也是令人心悸的数据,艰难地撤出了虚空之环。虽然成功返回,但一艘侦察舰因近距离遭遇“虚空畸变体”而护盾永久性损伤,舰体结构也出现了金属疲劳迹象。
带回来的影像和数据在联盟高层内部传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鸿宇带领的科学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着“虚空畸变体”的样本数据(通过远程扫描获取)和环境读数。小七提供了海量的计算支持,模拟环内的空间状态和能量交互。
“结论很明确,”鸿宇在分析会议上,顶着黑眼圈,语气却异常兴奋(科学家的通病),“环内的空间,因为‘虚空之眼’的强行稳定和其本身的狂暴能量,已经变成了一个超大型的、持续存在的‘低维展开’或者说‘规则弱化’区域!”
他调出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能量分布图:“在那里,我们宇宙的一些基本物理常数,比如光速、普朗克常数,甚至因果律,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浮动或者局部失效!‘吞噬者’单位本身依靠其强大的能量场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但在穿越某些特别不稳定的‘规则薄弱点’时,其能量场会与混乱的底层规则冲突,导致自身结构被‘规则风暴’撕碎、重组,最终变成那种无序的‘畸变体’!”
“这意味着,”军洛沉声道,“我们的舰船进入环内,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炮火,还要时刻提防脚下(空间)本身可能突然变成陷阱?”
“没错!”鸿宇用力点头,“而且,‘畸变体’的出现是完全随机的,无法预测。它们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吞噬者’单位甚至空间本身‘诞生’。它们敌我不分,纯粹是混乱的化身,比有明确目标的‘吞噬者’更加危险。”
林露补充道:“生命信号分析也显示,环内残留的、被毁灭文明的意识碎片,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也发生了某种……异化。它们可能融合了混乱能量,形成类似‘怨灵’之类的非实体威胁,会对船员的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环内,简直是一个步步杀机的扭曲之境。
“我们的舰船护盾和结构,能承受这种‘规则风暴’吗?”周孜婷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小七调出了模拟结果:“根据现有数据推算,联盟现役主力舰船,在环内常规区域,护盾可以有效抵御大部分能量乱流和空间褶皱。但在‘规则薄弱点’附近,护盾效果将急剧下降,舰体结构有被直接解体的风险。‘虚空畸变体’的攻击附带规则层面扰动,现有护盾对其防御效果有限,最佳应对方式是规避。”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提前预警‘规则薄弱点’和‘畸变体’生成的方法。”周孜婷总结道。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连接着焦土星通讯线路的虫族代表(一个负责通讯联络的虫族节点)和全息星图上由“观星者”网络标记出的那些能量漩涡。
“‘观星者’网络能感知到‘生命流’的剧烈扰动,而‘规则薄弱点’和‘畸变体’的生成,必然伴随着‘生命流’的极端混乱。”林露分析道,“理论上,虫族的感应能力可以提前预警。”
通过小七的转译协调,联盟科学团队与虫王进行了紧急磋商。虫王确认了这一点:“‘观星者’可以感知到‘规则结构’即将崩塌前产生的‘哀鸣’,以及‘畸变体’诞生时散发的‘混乱波纹’。但预警时间窗口很短,且精度会受到环内整体能量环境干扰。”
有预警,总比盲目要好。
面对环内如此恶劣的环境,联盟意识到,原先计划的、直接派遣大规模舰队进入环内作战的方案,需要调整。他们需要更坚固的舰船,更先进的导航系统,以及……更有效的应对“畸变体”的手段。
“或许,‘园丁遗产’中,有关‘现实稳定’的技术,能为我们提供帮助。”鸿宇提出了新的方向。
挑战空前严峻,但前进的方向,在一次次危机和情报收集中,也变得越来越清晰。联盟这艘巨轮,正在调整风帆,准备驶向那片已知的、却更加危险的黑暗海域。
---
就在先遣小队探索环内,揭示扭曲之境的同时,启龙星的轨道船坞中,一项宏大的工程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巨大的船坞如同环抱星辰的钢铁之臂,在其中心,一艘庞然大物的轮廓已经彻底清晰。它超越了“守护者”号的规模,流线型的舰首锐利如矛,宽阔的舰体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通体覆盖着新式的、闪耀着星辰般微光的复合装甲。舰身两侧,是整合了人类、星语者灵能科技、巨石族结构强化以及部分“园丁遗产”原理的新型推进阵列和武器平台。
这就是集联盟所有科技与希望于一身的超级旗舰——“希望之星”号。
它的建造,倾注了联盟所有成员的心血。人类提供了主体框架和核心动力,星语者铭刻了增强精神抗性和通讯能力的灵能符文,巨石族加固了关键部位的结构并提供了强大的护盾发生器技术,光羽族则贡献了高效能量传导和匿踪技术。而最重要的,是融入了从N8星域“巢穴之心”获取的敌方战斗数据(“镜子”),以及从“园丁遗产”中解析出的“现实稳定锚”原理和“秩序重构”理论的雏形。
宏宇,这位首席工程师,虽然身体尚未完全从N8战役的伤势中恢复,但早已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希望之星”号的最终调试工作。他穿着工程师外套,站在船坞的控制廊桥上,看着下方那艘巍峨的巨舰,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自豪的光芒。
“能源核心输出稳定,超越设计预期百分之五!”
“新型‘秩序护盾’系统加载完毕,正在进行最后校准!”
“主武器‘破晓II型’定向能阵列充能测试通过!”
“生物维生系统与灵能安抚矩阵同步率百分之九十八!”
各部门的汇报声通过通讯频道传来,每一项数据都让人振奋。
周孜婷、军洛、林露、鸿宇等人也来到了船坞,准备参加“希望之星”号的下水仪式。就连仍在康复中的赵航,也通过医疗舱的远程投影出席了仪式。
“这真是……太美了。”林露看着那艘融合了机械美感与灵能光辉的巨舰,由衷地赞叹。
“它不仅是一艘船,”鸿宇推了推眼镜,“它是一个移动的堡垒,一个文明的方舟,更是我们向那个狂暴的‘终结之噬’挥出的、凝聚了所有秩序力量的拳头!”
军洛点了点头,一贯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缓和:“它的装甲和火力,足以正面抗衡目前已知的任何‘吞噬者’主力舰。更重要的是,它搭载的‘现实稳定锚’原型机,或许能在环内的‘规则风暴’中,为我们撑起一片相对安全的区域。”
这时,小七的投影出现在众人身边。她的核心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备份和升级版子系统,已经迁移至“希望之星”号,她将成为这艘新旗舰的“舰魂”。
“‘希望之星’号所有系统最终自检完成。状态:完美。随时可以启航。”小七汇报道,她的声音中,似乎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名为“期待”的情绪波动。
周孜婷走到廊桥的最前端,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工程人员和那艘承载着未来的巨舰,然后转向在场的所有联盟成员,她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了整个船坞:
“同胞们!盟友们!就在我们脚下,一艘凝聚了我们所有智慧、勇气与希望的舰船,已经建造完成!它诞生于N8星域的牺牲之中,成长于对‘园丁’遗产的领悟之下,并因我们与星语者、巨石族、光羽族,乃至新盟友虫族的紧密团结而变得强大!”
“我们即将驾驶它,驶向那片已知的、充满扭曲与疯狂的星域——虚空之环!前方是未知的危险,是狂暴的敌人,是物理规则都可能失效的绝境!但是——”
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我们别无选择!退缩意味着灭亡,犹豫意味着失败!我们承载的,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文明,更是无数被毁灭文明的遗志,是整个秩序宇宙对毁灭的最后抗争!”
“‘希望之星’,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是我们的信念!无论前方多么黑暗,我们都将成为刺破黑暗的那第一缕光!今天,我们不仅仅是为一艘舰船举行起航仪式,我们更是吹响了向最终命运发起总攻的号角!”
“我宣布,联盟旗舰‘希望之星’号,正式服役!起航!”
随着周孜婷的话音落下,船坞的固定臂缓缓收回。“希望之星”号舰身微微震动,其尾部的新型推进器喷吐出湛蓝色的、稳定而强大的离子流,光芒甚至盖过了远方的恒星。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艘庞大的旗舰,如同一位从长眠中苏醒的巨人,平稳而坚定地驶出了船坞,沐浴在星海的光芒之中。
它的舰首,对准了远方那片狂躁的、暗红色的虚空之环。
希望之星,就此起航,驶向命运最终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