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步兵学校的训练场上,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五百名学员已经列队完毕。李云龙拄着拐杖站在土台上,左腿的裤管空空荡荡,被晨风吹得微微晃动。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这些学员大多二十出头,眼神里既有对战争的敬畏,也有跃跃欲试的锋芒。
\"今天不讲课。\"李云龙的声音沙哑却有力,\"直接上对抗演练。\"
学员们面面相觑。按照课程表,今天本该是理论课,讲\"山地伏击战的组织与实施\"。
\"战场没课表!\"李云龙一瞪眼,\"敌人会按你的计划打?\"
他转向身后的沙盘,用拐杖点了点一处山地地形:\"红蓝对抗,红方一个加强连,防守107高地;蓝方一个装甲排加步兵班,进攻。\"
\"首长,这兵力对比......\"一名学员犹豫道。
\"嫌不公平?\"李云龙冷笑,\"老子在长津湖,一个排挡过美军一个装甲连!\"
演练随即开始。红方学员按照传统战术布置防御,机枪阵地正对山坡,反坦克壕挖在正面。李云龙坐在观察哨里,眯着眼睛看蓝方的坦克模型缓缓推进。
\"停!\"演练才进行十分钟,李云龙就厉声打断,\"红方全灭,蓝方损失两辆坦克。\"
学员们愣住了。按照推演,他们至少能撑一小时。
\"机枪阵地摆这么明显,是给敌人当靶子?\"李云龙用拐杖戳着沙盘,\"反坦克壕挖在正面,坦克不会绕?\"
他亲自调整沙盘上的兵力部署:机枪阵地设在反斜面,只露半个射界;反坦克壕挖成\"之\"字形,迫使坦克减速转弯;伏击组藏在侧翼,专打步兵。
\"再来!\"
这一次,红方撑住了。蓝方坦克在转弯处被\"炸毁\"一辆,步兵刚下车就遭到侧翼火力压制。学员们眼睛发亮,纷纷记笔记。
\"记住!\"李云龙敲了敲沙盘,\"打仗不是比谁枪多炮多,是比谁更狠、更刁!\"
--------
傍晚,李云龙在办公室里整理教案,小张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自从回国后,这个曾经的医护员成了他的勤务兵兼助手。
\"首长,今天三团又发来战报。\"小张递上一封电报,\"用您教的'倒三角伏击',打掉了美军三辆坦克。\"
李云龙点点头,继续埋头写字。他的教案已经积累了厚厚一摞,从单兵战术到连级配合,全是血与火换来的经验。
\"报告!\"门外响起清脆的声音。
李云龙抬头,看见金英姬站在门口。少女已经换上了军医院的制服,臂弯里夹着几本护理教材。
\"首长,我......\"她有些局促,\"明天就去沈阳军医院报到了。\"
李云龙放下笔,从抽屉里取出那把朝鲜短刀:\"带上这个。\"
英姬眼眶发红,郑重地接过刀,深深鞠了一躬。
\"那孩子呢?\"李云龙问。
\"在子弟小学,学习很好。\"英姬抹了抹眼睛,\"他说......长大要当兵,像李团长一样。\"
李云龙沉默片刻,从墙上摘下一枚缴获的美军勋章:\"给他带去,就说......是奖励他识字快的。\"
英姬离开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寂静。李云龙望向窗外,操场上还有学员在加练战术动作,口号声在暮色中格外清晰。
--------
深夜,李云龙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老李!\"电话那头是徐志成,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前线急电!美军第七师改变战术了!\"
李云龙瞬间清醒:\"怎么说?\"
\"他们坦克不再密集冲锋,开始分散队形,还加强了侧翼警戒。\"徐志成顿了顿,\"你猜怎么着?三团用'梯次防御'加'弹性后退',硬是又拖住他们两天!\"
李云龙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自己的战术正在战场上生根发芽。那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如今成了更多战士活下来的保障。
\"对了,\"徐志成忽然压低声音,\"彭总让我问你,愿不愿意去总参?专门研究战术。\"
李云龙看向墙上的作战地图,目光停留在鸭绿江以北的那片山地。
\"不去。\"他干脆地说,\"我就在军校,把这些崽子们教好。\"
挂断电话,李云龙重新摊开教案本,在最新一页写下:\"现代战争的核心,不是武器,是人。\"
窗外,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新一天的训练就要开始了,而属于这支军队的传承,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