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的亲卫队,以及路大的工程营,拥有大量的双轮架子车,整个队伍的人员可以轮流在车上休息。
所以这一天,600余人的队伍一直在急行军,到深夜时分走完了130多里路,来到了平舆县城。
此时在平舆县城里驻守的是第21旅孙卓部。
杨平和钟矛、路大,稍微休息一下,吃了顿宵夜,第一师副师长黄正,这才细细地向他们讲述3月12日上午,景家祖坟伏击战之后的事情。
黄正的讲述很有条理,所以杨平立马就能在眼前浮现当时的场景:
张辽在派出亲卫去向杨平报捷后,被捆得严严实实的桥蕤忽然问道:\"前方战将,汝为何人?\"
张辽这才发现,自己领导护民军作战,打的是护民大旗,而非自己的张字大旗。于是淡淡地说道:\"某乃张辽。\"
张辽随着吕布南征北战,也攒下了一定的名气,桥蕤当然听过张辽大名。于是问道:\"莫非温侯帐下张辽、张文远将军?\"
张辽虽然下定决心要加入护民军,但此时在名义上,他只是杨平借来的,实实在在的吕布手下。
于是也只是点了个头,没有答话。
桥蕤急切的问道:\"文远将军准备如何处置在下?\"
张辽稍微回忆了一下出发前杨平对其的交代,缓缓说道:\"张某给桥将军两个选择。
其一,桥将军写书信一封,我派汝之亲兵送往寿春,请左将军(袁术)以钱粮赎之。\"
听完张辽给的第一个选择,桥蕤知道,这是这个时代,俘虏敌将后,最好的处置方法。
(毕竟大家都是有点名气的文明人,像吕蒙那个二傻子,逮到关羽直接砍了,完全不符合这个时代战场上的规矩。)
但是桥蕤也知道自己的那位主公,有多么的刻薄寡恩、吝啬。
于是问张辽:\"愿闻文远将军第二个选择。\"
张辽这才说道:\"第二个选择就是,桥将军发下重誓,张某放桥将军返回平舆县城。
桥将军应即刻带领平舆县残余守军,轻装东归。
张某将立下誓言,绝对不会追击桥将军。\"
桥蕤心想,这张辽是想兵不血刃地拿下城防坚固的平舆县。
同时,张辽那句\"放你等轻装东归\",就明说了平舆县内的粮草你不能动。
心中权衡利弊,自己虽然在平舆县被打得大败,但若能带领1000多精锐返回寿春,那也总比让那位吝啬的主公,花钱赎回去面子上好看。
于是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起誓道:
\"若张将军放某回平舆县城,某以桥家列祖列宗起誓,定当率平舆县内残兵,轻装东归。县城内粮草、财货,尽皆留于张将军。\"
张辽扶起被捆着的桥蕤,也以手指天,起誓道:\"张辽以张家列祖列宗起誓,若桥蕤将军依言率部轻装东归,张辽绝不率兵追击。\"
立誓完毕,张辽令亲兵解开桥蕤身上的绳索,给了他一匹战马。
桥蕤翻身上马,对着张辽拱手一礼道:\"文远将军,桥某记住汝的人情了。\"
说罢,便狠狠地夹了一下马肚子向南而去,护民军团士兵也没有拦截他。
只是刚刚追击完桥蕤后军回来的刘处,不解地问道:\"元帅(刘处感觉叫元帅比将军有气势多了),您就不怕那桥蕤出尔反尔吗?\"
张辽像是在对刘处解释,其实是在教导周边的亲兵,缓缓说道:\"首先,桥蕤为世之名将,大庭广众之下、以列祖列宗之名义起誓,他如若违反,以后,桥家就甭想在天下人面前抬起头来!
其二,尔等真以为桥蕤出尔反尔固守平舆县城,本帅就没有手段对付他吗?\"
刘处急切的问道:\"元帅,您安排了何等后手?\"
张辽只是轻笑着不语。
刘处立马知道自己失言了——这等机密之事,怎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
张辽没说的是:军刺小队的队长侯宝,已经带着教导旅20多名精锐的斥候,趁着刘处击溃桥蕤部将牛正率领的后军以及民夫时,混进了大部队里,此时已经进了平舆县城。
即便是桥蕤反悔,这20多名精锐,也足以在夜间打开某道城门,迎大军进城了。
更不用说,杨都督还在张辽大军内派遣了3名亲卫,每人带有两颗轰天雷。
想到轰天雷,张辽就想到了那轰天雷特殊的用法——因为不是以杨都督精血为引,使用轰天雷的亲兵,在祭出轰天雷的时候,都需要加一句:
\"中华帝君,乃吾统帅,以吾一年寿命为引,特请雷公相助。\"
也就是说,这些亲兵都要自以自己一年的寿命为代价,使用这颗轰天雷。
如非必要,张辽也不想动用。
桥蕤确实是遵循了这个时代名将的作风,一诺千金。
在单人独骑回到平舆县城以后,立即召见了,留守于平舆县城两个校尉部内的亲信人员,向其诉说了张辽所率大军锐利无比,平舆县守不住,我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东归。
这些亲信当然不想死在平舆县城,于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桥将军东归。
随后,桥蕤这才召来了副将孙晨、以及两名校尉,言说东归之事。
两名校尉倒是没说什么,副将孙晨那是袁术的家奴出身,厉声指责桥蕤道:\"尔等作战不力,致使大军沦丧。
如今,主公在汝南郡之根基,皆在平舆县也。
当务之急,尔当迅速整备城防,派遣信使前往寿春求援,何敢轻言放弃?\"
桥蕤冷哼一声道:\"孙副将这是不想与本将军一起东归了。\"
孙晨态度很明确:\"尔等必须守住平舆县,等待左将军(袁术)的大军来援。\"
桥蕤见无法说动孙晨,毫不犹豫地一剑将孙晨刺倒,并命令两名校尉,一个割断孙晨的脖子,一个砍下孙晨的脑袋。
随后,桥蕤冰冷地言说:\"副将孙晨,遭遇埋伏之时,奋战而亡!\"
两名校尉交了投名状,立马就心领神会了。
第二日清早,桥蕤就带着约1500人的残兵败将,携带3日干粮,赶着几辆马车带着家眷,出了平舆县东门。
而张辽已经率部在北门和东门等待了。
见了桥蕤依言出城,张辽也信守承诺,命令手下各部不得追击。
桥蕤这才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东归。
3月13日上午,接到通知的汝阳县,便派来了孙茁带领的第21旅1000余人。
3月14日清晨,在从21旅补充了二百余人后,张辽这支2300余人的大军,迅速沿着官道向东而去。
在今天下午(3月15),用轰天雷炸开了新蔡县城门。驻守在新蔡城的数百袁军士兵,尽数被俘。
张辽随即在新蔡县城建立加固城防,建立防线,准备应对袁术随时而来的攻击。
杨平听后,迅速在脑海中对应一下新蔡县的位置:处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从此向东南而去,最终汇入淮河。
有张辽率2000余精锐在此驻守,袁术大军就甭想从这里绕过来。也就是说,他现在的东部是暂时安全了。
北方是吕布的地盘,有自己在颍河南岸那场深情的表演,短时间内,吕布会对自己好感度爆棚,北方也就没有危险。
南方是衡山(大别山区),刘辟虽然率领千余残部逃到了那里,并且会联合在衡山地区结寨而守的流民,但何仪率领着第一师的主力,已经在淮河以南地区,按部就班地进行梳理了,也不用杨平操心。
现在唯一的威胁,就是汝南郡西部荆州刘表那5000多驻军了。
但根据杨平得到的情报,刘表目前没有东进的打算。
也就是说,杨平现在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根据地了。
剩下的就是好好梳理一下这片区域,进行分田编户、扩军备战了。
于是问黄正道:\"5天前,本都督给你等发出的整编通知,进行的如何了?\"
黄正恭敬地回答道:\"接到都督通知,我等就立即着手开始编练新兵。
首先是汝阳县,这里有刘辟所部2000余降兵。后来,江波又带着5个团1500人的民兵来到了这里。
按照都督命令,由江波组建了一个新兵营,训练这3500余人。
杨虎在北宜春县战事结束后,迅速抽调民壮,又补充齐了5个民兵团1500人。接到都督的通知,便率部北上,抵达了遂平县。
与遂平县的渠帅姜魁合兵一处后,便尝试着扫荡遂平县内的地主豪强。
目前进展顺利,毕竟北宜春城有大量的三弓床弩、以及抛石机,好歹经历过战阵的民兵,穿着竹甲,也有两成的民兵,胸前带有板甲,战斗力也是相当不俗。
今天晚上接到的战报是,杨虎已经将都督划定的遂平县境内,14座坞堡全部拔掉。这其中,都督派去的说客立了大功。
杨虎的计划是,以自己的1500民兵加上姜奎部1000青壮,再从遂平县民众中抽调1000青壮,组建一支3500人的新兵营。\"
杨平见黄正说的声音沙哑,随手递上了一杯温水,黄正喝完,缓了口气,继续说到:
\"至于北宜春县,那里有3000多刘辟所部的俘虏。
第一师副师长马河,与副都督陈皮,将何师长(何仪)带来的4000青壮进行混编,配合上第一师的一些伤兵,组建了两个3500人的新兵营,
分别在北宜春县和阳安县(今驻马店市区附近)进行训练。
目前这两个新兵营,都督随时可以抽调兵员。
另外,第二师何师长(何曼)老营所在野王县(今沁阳县),也由刘七负责,整编了一个3500人的新兵营。
第三师黄师长(黄邵)老营所在地朗陵县(今确山县)。也整编了一支3500人的新兵营。
另外,我们在平舆县,用桥蕤所部的2000俘虏,以及近期招募的青壮,也组建了一个3500人的新兵营。
再加上西平县、偃城县、上蔡县3个新兵营,目前共计有十个新兵营,三万五千余人正在受训。\"
说到这里,黄正脸上那笑容是怎么都掩盖不住,自豪地说道:
\"都督,再加上咱们的一万五千战兵,短短两个月,我等就从一伙流民,坐拥5万大军了!\"
杨平听完,也是心中感慨,不过倒也没说什么,只是问道:\"我提前让你召集各路主官,于明日正午前到平舆县开会,商讨扩军事宜,都通知到了吧?\"
黄正回答道:\"从平舆县向西,最远野王县也不过200余里,坐着单马双轮的传讯车,也不过一日多的路程。
明日午饭之前,除了张辽元帅在上蔡城外,其他各部主官都能到达。\"
杨平听了点头,随后又询问,各部有没有按照命令,对汝河沿线的数个县展开分田编户的工作。
在得到黄正细致的回答后,杨平表示:自己这一天跑了100多里,很累了。
黄正、钟矛、路大识趣地告辞,杨平这才疲惫地躺到原本属于桥蕤的大床上。
天亮之后,杨平很规律的起床,进行例行的锻练。
早饭过后,杨平带着亲卫视察了这座相当坚固的平舆县城。
期间,不时就能看到一队队列队训练的民兵。
因为汝河附近有大量的竹林,而粗制滥造的竹甲,制作起来难度也不大。这些新兵们,每人都披着一副黄灿灿的竹甲,看上去倒也军容严整。
整个上午,不断有军官前来报到。
特别是宁季和石臼,这两位已经一个多月没见的老部下,二人激动地向杨平问好。
寒暄过后,杨平直接问起了正事。
作为木匠出身的农垦负责人,宁季向杨平汇报了北宜春县的春耕事宜、以及曲辕犁等新式农具的使用情况。
杨平在得知他们已经种下了30万亩田地后,对宁季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略带开玩笑的口吻对宁季说道:\"你要做好准备,我要给你加加担子了。\"
宁季立马起身回答道:\"团长,这一个多月,我可是长了些肉的,再重的担子我也能接下了。\"
一语双关,倒是让杨平对这个有些木讷的木匠刮目相看了。
随后,石臼向杨平汇报了武器生产的情况。
主要就是得益于这一片地带,有广阔的竹林,杨平设计的竹甲、竹弩、竹制轻型抛石机、竹制三弓床弩等武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出来。
石臼表示,这些竹制的武器,除了使用寿命太短以外,威力、防护力都算是不错,装备给民兵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当然,装备给主力作战部队,那肯定要优中选优了。
随后,石臼说的就是重点了。
只听石臼报告道:\"团长,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将北宜春县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工厂。
城内所有居民全部都迁了出去。并且留了三个团,近1000人的民兵进行守护。
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先后建造了5座土高炉。
前两座因为当时手艺还不成熟,生产了几炉铁就炸裂了。
后来的3座,用了团长在临颍县城送过来的完整建造工艺,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只是前段时间因为没有铁料、铜料,一直都是两天一炉的情况。
自从团长拿下了偃城县以后,大量的铜料、铁料被送了过来。
现在的北宜春县城内,一天就能生产九炉精铁(杨平对铜铁合金的称呼)。
我们总共建造了八部重锤,一天便可以生产2000副板甲、600把斩鬼刀(抗战大刀)、2000多个三棱枪头、600个卜字戟头,以及大量的箭头、矛头。
另外,昨天我刚刚得到消息,在偃城县的那座土高炉也开始生产,炼出了铁水……\"
零零总总一大堆。
随着石臼的报告,杨平知道,自己在北宜春县城内建造的一个流水线的武器生产厂,已经初具雏形了。
在汇总了石臼、宁季二人的报告后,杨平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底:
竟然有了有了将近8000副板甲的储备!
而且,以后每天都将以2000多副的速度,进行快速增长。
杨平不由得在心中感慨一下:这就是来自于21世纪先进生产力,对这个时代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