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杨平集结了后勤营团级以上的军官,以及何曼、黄邵二人手下的校尉,召开了一次扩军会议。
当杨平询问何曼、黄邵两人对数个职位的挑选意向时,这两位豪爽的武将直接表示:
\"都督这是不拿我们当自己人!我等既已选择加入太平民团,那就是都督的属下,哪有属下挑三拣四的道理??\"
同时,二人也冷着脸对着自己的部下校尉说道:\"若有愿意随我等加入太平民团的,就当听从都督安排,不得挑三拣四!\"
只见十多个校尉齐齐起身回应道:\"我等定当听从都督安排!\"
杨平这才拿出自己的扩军计划,激昂地宣布道:\"护民军将成立第二师,由何曼出任师长。\"
何曼一听自己与何仪是一个级别的,激动地起身领命。
随后,杨平又任命道:\"由近卫旅旅长王五担任第二师副师长。
从禁近旅中挑选500精锐,编入第二师。其中400人扩编为禁卫第二旅,其余100人作为基层军官分别划入第12旅、第22旅、第32旅。
稍后,会从教导旅中抽调500精锐编入第二师,其中400人为基础扩建为教导第二旅,其余100人作为基层军官划入另外3个战斗旅。”
这可是杨平为防止护民军内出现军阀,而精心设计的扩军模式。
杨平对于扩军,那绝对是一言而决,坚决不会让谁多言,“本都督领过来的两个新兵团600人,
混编后勤营挑选1500人、偃城县新兵营挑选2000人、何师长部下挑选500人、黄邵部下挑选400人,共6000人组建护民军第二师。
所有人员将在五天内到位,武器装备将在十日内全部换装。
第二师团级以上军官任命如下……”
当杨平任命的各级军官,包括何曼、黄邵手下的校尉皆有任命。
特别是何曼直接成为了领导6000精锐士兵的师长——虽然统领的都是杨都督派来的兵,自己当不成军阀,但他知道这才是能够融入护民军的前提条件,而且杨都督此人确实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参考何仪)。
于是。何曼率领手下众校尉纷纷向杨平宣誓:\"我等定会遵从护民军军事纪律,为结束乱世、建立大同世界而奋力战斗!\"
随后后,杨平又安排道:\"工程营以剩余500人为基础,从伤兵中挑选有一定技能的兵卒,迅速重建工程营总部。
新兵营迅速将上蔡县内所有的伤兵,包括雷薄所部的伤兵,纳入新兵营。
另调何师长余部600人,分别编入近卫旅、教导旅进行训练,其余兵力编入新兵营;
黄邵余部之安排,参考何师长余部之安排。\"
听着杨平任命何曼为第二师师长,并且给安置了兵员、武器装备,被晾在一旁的黄邵有些急了,急忙问道:\"都督,如何安排我等呢?\"
杨平面带笑容地问道:\"黄师长着急了?\"
黄邵一听\"师长\"这个称呼,立即躬身行礼道:\"我等听从都督安排。\"
杨平这才继续宣布:\"任命黄邵为护民军第三师师长,暂代近卫旅旅长之职。
待我等南下与张辽元帅会合后,会组建第三师。
黄师长就先在近卫旅适应一下护民军的训练、作战方式。\"
黄邵可是知道,近卫旅绝对是都督的亲信部队,激动地立马给杨平行了个军礼,大声保证一定会好好学习。
就在杨平宣布即将组建的第三师旅级以上军官时,张辽派遣的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县衙内。
原来,张辽在中午取得伏击战胜利后,就派遣了两名骑兵,快马向西平县报捷。
只是杨平当时已经折返向东,来到了上蔡县。那两位传令兵在将捷报向齐峰通传后,又快马加鞭向上蔡县而来。
而他们刚到不久,张辽派出的一组例行通传战报的传令兵也赶到了上蔡县衙。
于是,就在这场军官会议上,张辽的亲卫张木,用朴实的语言向杨平以及在场的军官,介绍了今天上午景家祖坟前那场经典的伏击战。
伏击战前边过程不用赘述,只听那张木说道:\"……我部大军列成阵型,抵达乔蕤新列的3个战阵后方百步时,教导旅携带的三弓床弩,在架子车上从敌军背后射出弩箭。
乔蕤的军阵,瞬间就被犁出了几道口子。
待张元帅跨马挺枪,从侧翼插入一个军阵后,吃了神力饼干、气势高涨的教导旅士兵,奔跑着冲入了乔蕤的3个军阵。
那3个军阵还没来得及从混乱中转向过来,便被披着板甲、手持锋利武器的教导旅士兵杀伤一片。
仅仅一刻钟不到,1500人的敌军就崩溃了。\"
说到这里,张木终于有了些自豪的神态:\"敌军主将乔蕤,当时的反应还是比较正确的。
他知道停在他正南方百步之外的战车以及骑兵在等他的破绽,
于是在前有狼(车骑战阵)、后有虎(教导旅1500余精锐)的联合夹击中,这位主将选择,利用身前的一个校尉部500人,稳住前方的车骑战阵,
而自己则带着亲卫,骑着战马从后方的3个军阵间隙中冲过去,企图打乱教导旅的进攻节奏。
但乔蕤没想到我教导旅战斗力如此强悍,他的士兵稍一接触,便有了崩散的趋势。
桥蕤率领的十几名骑兵固然勇猛,但是在以大队为单位,列阵进攻的全甲护民军团面前,却根本杀不动。
仅仅一个冲锋,乔蕤身边就只剩下了5名亲卫。
教导旅发现有骑兵冲击自己阵型,已经抵近到混战区域30步内的16部三弓床弩,开始精准地向乔蕤这5名骑兵射击。
乔蕤不愧是武艺高强的战将,关键时刻抱着马脖子、将身体斜挂在马肚上,躲过了弩箭攻击,
但他那几名亲卫可没那么好运了,纷纷被弩箭射中,强大的动能直接将亲卫钉到了地上。
乔蕤见状,立刻弃马而逃,但这位骑马过来的武将,已经被张辽元帅发现了。
于是张辽元帅策马挺枪绕了过来,在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元帅的槊锋,距离乔蕤脖颈不到3尺时,这位反应能力极强的武将,直接来了个驴打,滚躲过致命一击,
不等起身便大呼道:'某投降!某投降!'\"
自豪的张木,在讲自家主帅生擒敌将时,那是十分兴奋,已经忘了这是在给几十位军官汇报战况,已经开始用手比划了。
随后的战斗就没有什么好说了——乔蕤投降,已经崩溃的袁军士兵立马化作溃兵,有跪地投降的,也有企图逃跑的。
停在官道南面的战车部队和骑兵部队,立马化身\"捕俘小能手\",在原野上抓捕俘虏。
截至张辽派出传讯兵传令时,乔蕤这3500大军,被斩杀1200余人,除了寥寥无几的人逃走以外,其余尽数俘虏。
至于歼灭了乔蕤主力后,张辽下一步的出兵打算,张木也细细对杨平道来。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命令车骑部队迅速南下,攻击五里外的牛正所率的500后卫以及1000民夫;
第二,想办法说服乔蕤投降,占领平舆县城。
即便不能说服乔蕤投降、兵不血刃拿下平舆县城,张辽也已经做出了攻城计策,保证在明天早上之前拿下平舆县城。
随后,张辽将会率部向东,占领洪河与汝河交叉口处的重要城镇新蔡县,防卫东部袁术可能而来的援兵。
堂内众将听闻张木对\"景家祖坟伏击战\"(后来,这场伏击战就被命名为景家祖坟伏击战)的讲述,纷纷心驰神往:
张辽这种两头夹击的伏击战打法,颠覆了传统伏击战从行军中部开打的战法,也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这些军官,一个个都在想着:自己以后打伏击战,也要向张辽元帅学习。
杨平在听到张木诉说,这场伏击战中教导旅和车骑部队仅仅损失200多人后,总算放下心来。
随后便安排张辽这4名骑兵前去休息,杨平则便连夜派出传令兵向张辽传讯,表示:东部战场,仍由张辽全权负责。
自己会在三天后的3月15日抵达平舆县,为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随后,杨平只留下一个亲卫队,任命代理近卫旅旅长的黄邵,带领调整后近卫旅主力1400余人,于明天早上南下平舆县,听从张辽的调遣。
黄邵听到自己刚刚加入杨平的队伍,就被委以重任,激动地起身应命。
会议的最后,杨平当着所有军官的面,任命在这次上蔡县攻防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失去一只胳膊的混编后勤营副营长王焕,担任上蔡县县令。
随后又任命了县丞、县尉。
同时从后勤营伤兵,以及何曼、黄邵二部中的伤兵中,选取短时间内能恢复的,授予五级和四级功勋,任命为上蔡县各乡的临时乡长、保长,以及临时里长、甲长。
另外,以部分轻伤员和雷薄所部的少量俘虏为基础,组建护民军新兵第三营,编制仍是3500人。
第二日天色刚亮,黄少就带着近卫旅1500余人,驾着12辆战车,浩浩荡荡南下。
(杨平打下两个县后,从各个坞堡获得了近百匹马。这些马虽然相对于战马要差一点,但是用来拉战车绝对没问题。而工程营在临颍县时,已经做好了十多辆战车的配件,这几天在偃城县已经组装完毕)。
吃过早饭后,被杨平临时任命的第二师各部,带着他从西平县带来的雇佣军(各个与他合作的地主豪强),开始扫荡上蔡县以及周边2个被杨平划进上蔡县的小县城。
到第二天下午,便已经将方圆60里内的十余个坞堡全部拿下。
因为这些地主豪强,自认为护民军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攻破上蔡县城,所以基本上也没有逃跑。
这次,有两家犯下反人类罪行的地主豪强,被杨平给灭门了!
3月14日晚,在汇总了上蔡县的土地以及人口信息后,杨平任命第二师师长何曼,暂时在上蔡县负责整编第二师,并负责维护上蔡县境内的治安,待三日后,第二师兵员到齐,立即南下新蔡县,接受张辽指挥;
命新兵营营长王成,暂时留在上蔡县,协助县令王焕,尽快完成对上蔡县的分田编户,并率领新兵营和新兵第三营,负责第二师南下后的上蔡县防务工作。
第二日(3月15日),天还未亮时,杨平就率领100亲卫、路大的工程营主力500人,以急行军的方式顺着官道快速南下。
这一路上,不时有获得土地的农夫,向这支打着\"护民\"大旗的队伍跪地道谢。
杨平看着田野上满怀希望的人群,一股难以言说的成就感瞬间不由得在心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