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1章:立志除了自己之外,程处弼还有尉迟宝琪,也是这样想的。
他们本就出身武将之家。
李绩看着儿子眼中灼热的光芒,到底是与以前的混小子模样不相同了,心中既感欣慰,又夹杂着担忧。
“建功立业?你可知道沙场之上,可不像是你想的那般慷慨激昂,那是尸山血海,是生死一线,一念之差,便是万劫不复,累及三军!你,可曾真正想过?”
李震面色依旧坚定。
“父亲,儿子想过,儿子在课余,也曾经去过兵学院,见先生们推演,儿自己也学了一些皮毛,待明年正式进入兵学院,儿一定更加刻苦钻研兵法。”
“我知道沙盘之上,看似简单,但那依旧是生死之地,正因如此,才更需懂兵之人谨慎为之,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护我袍泽,卫我大唐!这绝非一时血气之勇!”
李绩捏着茶杯的手紧了紧。
李震在他面前,面对他压迫式的询问,丝毫不怯,说起来,已有些许大将之风。
回答起他的问题,更是对答如流,思路清晰。
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随即看向李复。
“怀仁,你觉得,如何?”
李复放下手里的茶杯,正色说道:“父亲,想必你也看出来了,震弟并非一时冲动,他在书院的课程,我跟他姐一直都有关注,文课扎实,兵科也尤为优秀,平日里的体课,更是书院学生中的佼佼者.......”
这话李复倒不是硬夸。
像李震,程处弼这样出身的孩子,从小吃过最大的苦,估计也就是被家里的爹吊起来打,吃的用的,从来不缺,体质健硕,又从小锻炼习武,都是有些家传的本事和天赋在身上的。
至于尉迟宝琪,那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起初,倒也不能说是内向,而是有些阴沉,不过好在,他身边有个小混世魔王程处弼,那孩子实在是开朗的有些过分,如此一来,也能稍微带动尉迟宝琪,他们几个人凑在一块,关系倒也不错。
“兵学院的先生也曾说,他有天赋,小婿以为,既然他有此志向与天赋,强令他弃武从文,恐适得其反。”
“倒不如让他进兵学院,学习为将之道,更何况,英国公府也有家传,如今大唐正值用人之际,想想西域,想想辽东,将来震弟若能学成,不管是随军出征,还是留守长安,都能为国效力,继续光耀门楣。”
李震是英国公府的嫡长子,将来势必要继承家业,肩挑门楣的,李绩不可能放任李震做不学无术之人,必然是要培养起来的。
读书读的再好,出身武将行列,将来即便是做官,也做不到文臣堆里去,因此从一开始,李绩听说李震要去兵学院之后,心中也自有一番思量。
而眼下,诸多说服的借口也都齐全了,也就没有理由再阻拦了。
李绩神色认真,看向李震。
“震儿,你应当明白为父的担忧,这条路,看似荣光,实则荆棘密布,勇武与头脑都不可或缺,如若没有沉稳的心性和肩负责任的觉悟,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你既选择了这条路,便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与专注,不可有丝毫懈怠,将来要对得起你麾下的每一个士卒,对得起陛下的信任,更要对得起李家的门风!”
李震起身,对着李绩和李复深深一揖,语气无比郑重。
“父亲教诲,儿铭记于心,儿在此立誓,必刻苦勤勉,不负所学,他日若得机会,定当以卫青、霍去病为楷模,为国拓土,为陛下分忧,亦绝不堕父亲威名!不负英国公府门楣。”
李绩长长呼出一口气。
“既然你意已决,为父支持你,记住你今日之言,等你明年入了兵学院,将来入了行伍,你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份,你只是你。”
“是,父亲!”李震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热闹散去,李复依旧在庄子上享受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轻松又惬意。
如今时值冬闲,庄子上也比往日更加宁静,如今这天气,谁家也不会闲着没事儿了在外面挨冻。
工坊区那边倒是更热闹了,毕竟来自各方的商人,都趁着这个时候来提货,打算在年前狠狠挣上一笔。
庄子上的东西,在大唐依旧是紧俏货,哪怕赵福如今四处忙碌着扩大产业,也是供不应求。
手底下有能人办事,李复两口子只需坐在庄子上看看账本,听听手底下心腹汇报各方消息就足够了。
书房里,老赵来禀报。
“郎君,阎少匠来了。”
李复坐在椅子上,直起了身子。
“快请。”
脸上带着笑意:“老赵啊,这会儿可就不是阎少匠了,老阎升官了。”
“啊?”老赵一脸惊讶,而后反应过来,也露出笑容:“那真是喜事了。”
“是啊,他啊,可是要做工部尚书咯。”
老赵闻言,脸上惊讶更甚。
“工部尚书?!哎呦,这可是天大的喜事!阎尚书真是实至名归!”他一边说着,一边快步退出去相迎。
阎立德在庄子上这些年,跟庄子上的这帮人早就混熟了。
熟人升官,自当为其高兴。
不多时,老赵便引着满面红光、步履生风的阎立德走了进来。
今日的阎立德,不能说如同往日那般沉稳踏实了,那叫一个满面红光,意气风发,走路都带风。
“怀仁。”阎立德张口便是带着兴奋。
李复起身,笑着相应。
“哎呀,这不是阎尚书嘛,哈哈哈哈哈。”
本来想打趣阎立德,但是话还没说完,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了。
“恭喜高升,快请坐,老赵,上好茶。”
阎立德哈哈一笑。
“你来这套?”
“坐下说坐下说。”李复连忙招呼着,请人落座。
两人落座,阎立德仍旧难掩激动。
在李复面前,装都不装一下的。
“殿下真是消息灵通啊,诏书才下来不久,承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实在是诚惶诚恐,又倍感荣幸呐。”
“老阎你这就过谦了,这儿又没外人,你的能耐,我还能不知道?”李复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