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条路走不通了,众人都安静下来,各自思索着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我提示一下,”杨山看到冷场,有意引导,“声波的属性都有哪些?”
“频率、波长、振幅.......”台下响起混乱的回答。
“还有吗?”
“相位......”
“对,相位,想到了么?”杨山继续引导。
“相位差,声波有相位,那由它产生的电信号也有相位。我们可以在同频的波段中,把不同相位的电信号同时发出去。然后用傅里叶变换把他们拆分出来,杨先生您给我们讲的第一堂课就是讲的这部分内容。”邹荀洛兴奋的说道。
“很好。”杨山对这帮学生比较满意,知道学以致用。
台下也响起了嗡嗡声,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都在打听相位是什么,傅里叶变换是什么。
看了下表,时间差不多了,杨山宣布课间休息,“课间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探讨下,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好的实现多路复用。”
由于最后的十多分钟里讲台上下的相互沟通,课间的时候学生们依然处于兴奋中,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想法,一时间教室里乱哄哄的。
杨山也没闲着,他要利用短暂的时间修改讲义,把那些晦涩的专业知识全都剔除,空出来的时间还要增加一些科普性的内容。
下半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们针对多路复用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天马行空非常有想象力,但都没说到杨山想让他们说的那个点上,所以只能略作鼓励后暂时结束这个话题。
“刚才同学们想到的办法都很好,但是以目前的已知技术条件都无法实现。我再提示一下,大家不妨换个思路来解决问题。
在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我们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要想办法压缩单信道所占用的带宽,这样适用的带宽范围内就能容纳更多的信道,第二是要保证在传输过程中电信号质量,这样搭载在电信号上的声音信息才能保证清晰准确。
那么,有没有一种电信号,占用的信道很窄,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信号质量又特别好呢?”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学生都皱眉苦想:还有这样的电信号?
“电报!”突然有人想出来了。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是啊,有线长途电报不就是这样吗?一根电线就能实现信息的超远距离准确传输,至于占用信道,呵呵,超低频中的一段非常小的频段。
在这个年代,电报通信体系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网络,有线电报因为稳定和安全,所以依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杨先生,你是说可以把文字传送出去,然后用你说的那个解调器转化成话语?”一个明显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好奇的问道。
“噗~~~”很多有基础知识的学生忍不住笑了出来。
“非常有想象力的想法,这种解调器也许在未来可以做到,但是目前无法实现。”杨山心中默想,几十年后就可以了,而且还能把人声模仿的很像。
“杨先生,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把声音解析成一长串二进制数字,然后用发电报的方式把这些数字发送出去,然后解调出来。”张杰阳说道。
“是的,回答的非常好。”
“杨先生,声音是特别复杂的,如果用二进制数字表示,肯定是非常长的一大串,用电报的方式能发出去吗?”
杨山也不再故弄玄虚,他示意台下安静,“在十多年前,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已经研制出了这样的电话系统,它被称为t1系统,而这套系统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在美国进入商用领域。
这套系统使用的是时分技术,它在单条物理线路上的传送速率是1.544 mbps,发送的是脉冲式的电信号,如果非要说是多少频率的话,可以简单的认为它的频率大概有150万赫兹的一半,属于高频范畴。
如果说我之前介绍的技术属于模拟信号传输,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数字信号传输。
可能大家对传送速率的数值有些陌生,那我简单解释一下,贝尔实验室使用一种编码方式,用8K字节的数字来编码1秒钟的人声,基本可以体现人声的主要特性,也就是说,在解码后还原出来的声音,人耳听不出什么差别来。然后像拍电报那样把这些数字信息发送过去,到达目的地后再使用解码器,把这组数字信息还原成人声。
这套t1系统可以做到每秒传输192K字节的信息,换句话说,使用时分技术,系统可以在单条物理线路上同时传输24个信道的通话信息。
咱们学校机房使用的电话交换机里的磁芯存储的容量是8K。换算一下,t1系统每秒钟传输的数字信息可以填满24个磁芯存储器。”
看到大家没什么反应,杨山猜测台下众人对这个数字还是不敏感,于是继续解释,“我换个角度解释一下这个数据量。”他拿起书桌上一本将近300页的英文书,“这本书里所有的内容如果用这个速度传输,大概需要2秒钟。”
这次所有人都听明白了,但都不可置信,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杨先生,那岂不是说,美国人的这套系统可以在三天之内把咱们学校图书馆里的所有内容都传送出去。”
“不用。”杨山摇摇头,“我刚才说的是单条物理线路的传输速度,美国人在为这套系统布线的时候通常会把几十、上百条电线捆扎起来同时布设。所以,大概半小时就传送完了。”
说完这句话,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杨山觉得对他们的震惊程度还不够,“据说,嗯,据听说,贝尔实验室正在研制新一代的系统。具体的数据我不清楚,但我猜测,新系统的传输速率至少是t1系统的十倍以上,如果用来传输图书馆的书籍内容,几分钟就够了。”
教室里一片死寂。
“很震撼是吧!”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把话题转回到多路复用技术上来。有了刚才我说的例子,可以认为未来将是数字时代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以数字信号的传输为起点,继续想象一下,如何在单位时间内传送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