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域太陌生了,别说学生,很多老师都转不过弯来。
许久之后,有个学生才试探着问道,“杨先生,能再给些提示吗?”
“好的,刚才我提到的t1系统,他们传输数字信息用的是电脉冲信号,这种信号的优点就是抗干扰能力非常强,而且辨识度很高,毕竟只有0和1两种信号嘛。
但它依然是电信号,电信号的缺点它一样都不少,那就是在长距离上信号衰减严重,趋肤效应、电磁效应、波导效应同样存在。
那么大家想一下,有没有存在一种信号,它抗干扰能力同样好,还没有这些缺点呢?”
台下的人互相交头接耳,低声议论,一时间没有人回答问题。
“无线电信号。”有个人随口说了句,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制止了。
开玩笑,先不说无线电波能不能在电线中传输,它的抗干扰能力好么?差的一b。
可是杨山却笑着说,“有些接近了。”
本来嘛,无线电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这句话说的众多学生莫名其妙的,接近了,怎么个接近法呢?
终于有个女孩出声道,“是光,是光信号。”
“对,是光。”杨山笑着点点头。
杨山的话语引起了一片喧嚣,课堂纪律都不遵守了。
“杨先生,光是直线传播的,会顺着电线传播吗?”
“杨先生,电线能传送光线吗?”
“杨先生,光也会散射啊!”
......
杨山用手示意大家安静,“传输光线的不是电线,是一种叫做光纤的线材。所传输的光线也不是咱们平常见到的可见光,而是红外波段的激光。我来中文大学应聘面试的时候,周教授还曾经出过一个光纤方面的题。”
台下坐着的周教授老脸一红,他自己都看不懂那篇文章。
“大家知道,光线有一种特性,在穿越不同介质的时候会出现折射,在特定入射角度下还会反射。光纤就是利用了光的这一特性......”
杨山先介绍了一下激光的特点,以及为什么选择在了红外波段。接着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光纤的剖面图,详细介绍了光是如何通过内反射的方式顺着线材传输的。这一部分内容完全属于科普性质,台下的人都听得懂,而且听的津津有味。
最后,杨山作了一番总结,“就目前来看,光几乎是一种完美的信号传输媒介,它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也没有电信号的诸多缺点。电信号想要提高单位时间的传输速率,就要提高发射频率,而随着频率的越来越高,信号强度的衰减力度也越大,别管用什么改善方法,这一短板是改不了的。而光在这方面就好很多,所以他特别适合超远距离的大信息量的传输。
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开展试验,一旦投入实际使用,它的传输速率会很轻易的超过t1系统,也许到时候咱们的图书馆的书籍内容,在一秒以内就可以从香江传送到美丽国。
如果把它用在电话信号的传输上,单条光纤就能支持成千上万条电话线路同时通话。”
“杨先生,光纤是不是可以支持多条光线同时传输。”已经有学生开始主动想象了。
“当然可以,不同波长的光线可以在一条光纤中传输,所以才说这是完美的传输媒介嘛。”
“杨先生,还有比光纤更好的传输方式吗?”
杨山笑着回答,“不知道,反正我想象不出来。希望在未来,你们能想象出来并且去探索。”
“好了,这节课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就这些。
我总结一下,多路复用技术不仅在有线传输中被广泛使用,在无线信号传输中同样如此,甚至更重要。
现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制定各项技术标准来确定使用规范,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自行查阅一下这方面的技术资料。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这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最后,我希望大家再次发挥一下想象,在未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相互结合,将在全球范围内组合成密集的通讯网络。到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通讯会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课堂秩序已经不存在了,有人站起来抢答,“我可以打电话给地球上的任何人,只要知道他的电话号码。”
“我可以用无线对讲机给别人打电话。”
杨山笑着强调一下,“对,无线电话通讯,继续。”
......
一帮学生抢答了半天,看到杨山笑着不说话了,知道自己没有回答到点子上,都安静下来。
“难道只有声音才可以传输吗?”杨山把手指向了板书上的电影介绍那一段。
“电视通话,声音可以编码传送,画面一定也行,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看着对方的样子通话,就像电影里那样。”有个学生激动的嚷嚷起来。
轰~~~,礼堂里沸腾起来,科幻照进现实,让每个人都分外激动。
杨山静静的看着,等大部分人安静下来后,提出问题,“需要电视那么大的设备吗?就不能是对讲机大小,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的可视通话吗?”
额,台下的人不说话了,他们想象不出会有什么样的小东西能够显示图像。
也是,液晶显示器还没发明出来。LEd技术倒是出来了,可惜颜色不全。
“杨先生,真有那么小的设备可以播出清晰的动态画面吗?”这次提问的居然是周教授。
“就我所知是没有,不过以后应该会有吧。百多年前人们根本不知道电影是什么,几十年前的人们也想象不出怎么在家里看电影,几十年后的事情谁知道呢,是吧。”
回答完这个问题后,杨山抬手看了看时间,刚刚好!
“时间到了,下课!”
听到“下课”两个字,还处于幻想状态的学生不禁有些失落,这堂课的内容让他们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听下去。只可惜,杨山的那一点点知识储备已经掏空了。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钟后,几乎所有人都站起身,一时间教室里掌声轰鸣。
虽然上一堂课结束的时候他同样收到了热烈的掌声,但那次更多是出于礼貌。这次可不一样了,他从台下师生的灼灼目光看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他授课方式的认可。
甚至李校长都向他行了个谢师礼,有些惶恐的杨山回礼后迅速走下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