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来到香江后正赶上这里的房地产改革,允许把整栋的唐楼拆成一层一层售卖。嗯,没错就是发明按揭的那位大佬搞出来的,在这之前,香江都是整栋整栋的买卖房产。
侯家老两口非常有眼光,拿出全部家当买了两层共11套房,开始了自己的包租生活。现在儿女们长大成人都搬了出去,老两口就负责带儿孙,平时和租户们相处的很不错。
侯老头尤其喜欢和杨山聊天,时不时的就拉着他去喝小酒,而且对杨山拆解收音机也非常感兴趣,有的时候他能默不作声的在旁边站上两个小时。
“习惯了,还是叫你杨仔吧。”侯老头熟门熟路的进到客厅,“一会儿咱们去天台上喝点?”
香江非常流行天台文化,楼里的住户已经把天台当成了休闲娱乐区,一到晚上,天台就和后世的街头大排档一样,异常热闹。
这栋唐楼的天台更是如此,因为站在天台上向西望去,启德机场的跑道就横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个百多米的小海湾。
所以一到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到天台,拿上几瓶啤酒和两袋熟食,一边看着频繁起降的飞机和灯火通明的候机楼,一边聊天喝酒放松心情。
杨山和于莉也去过几次,不过新鲜劲儿过去后于莉就不太喜欢了。
因为飞机起降的噪音非常大,在夜里更是如此,加力起飞的飞机发出的声音能震的窗户嘎啦啦直响,非常影响睡眠质量。
“不了,今天手头活有点多,我打算晚上把张图画完。”
“杨仔啊,不是我说你,你成天捣鼓这些玩意,不当吃不当喝的,现在你媳妇都出去赚钱了,难道以后就打算吃软饭啦?”
呦呵,侯老头这是看不过眼,过来打抱不平了。
“没有啊,我以后打算开个收音机修理行,我这不正练手艺呢嘛!”杨山也不生气,随口找了个理由。
“你这手艺我看也一般般啊,想当年我修表,在整个津门都有一号。虽然咱俩不是同行,但眼光还是有的,就你这样子,啧啧,这么多天了也没见你有多大提高。以后想靠这手艺吃饭啊,我看难。”侯老头直接给杨山来个暴击。
“老头,你是那啥眼看人低。修收音机和修表是有差别的,我们这行最关键的是要找出坏点,而不是手艺有多精湛。”
“行行行,你说的都对。光说不练假把式,来,你看看这个,能看出坏点在哪儿不?”老头显然没被杨山的话说服,顺手就往桌子上扔了个黑色的小长方块。
杨山瞅了一眼后就不说话了,他慢慢的拿起小方块,放在眼前认真观察,他没看错,这是一枚封装后的芯片。
“老爷子,这东西你是从哪儿得到的?”
杨山说话都有点发颤,因为实在太惊讶了。这是他在这个世界第一次看到用dIp方式封装的芯片,他一直以为这东西要等到几年后才会出现。
“就是北边那个电子厂啊,那边就是生产这个东西,不过你手里是坏的,人家送给我孙子玩。我怕上边的针脚伤着他,就顺手放到兜里了。”侯老头毫不在意的回答。
杨山的眼睛一直就没离开过这枚芯片。
现在市面上最主流的封装方式是to封装,就是上边一个小圆柱或者小方块,下边连出三根针脚那种。
杨山在金陵55所学的也是这种封装,所用封装材料是玻璃或者塑料,而新建的那个878厂也准备用这种封装方式和材质。
现在这枚芯片是用塑料材质封装的,具体说是环氧树脂。外形就是1*2cm的小长方块,左右两侧伸出几根对称针脚,看起来有点像蜈蚣。这种封装方式通常是用来封装更精密的芯片的。
而且这种封装方式会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模式,就连引领一个时代的处理器Intel 8080都采用这种封装。杨山在大学时学的单片机也是这种封装,做物理实验时,在面包板上插的芯片同样是用这种封装。
看着杨山盯着手里的东西不说话,侯老头戏谑的问道,“怎么样,能查出这东西哪儿坏了吗?”
嘿,看不起谁呢。
通过芯片表面的型号标识,杨山已经认出了这是一枚很简单的逻辑门电路芯片。按照他的估计,揭开包裹的塑料材质后,那枚硅晶片上的蚀刻电路用放大镜就能观察清楚。
“老爷子,借用一下您的那台放大镜呗,我一会儿就能告诉您这东西是哪儿坏了。”
“行,你等着,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后生仔有多大本事。”侯老头也来了兴趣,转身就去拿他的宝贝台式放大镜。
那台放大镜杨山见过几次,20倍的放大倍数,足够了。
杨山开始尝试剥离包裹的塑料壳子。
他用电焊笔慢慢的软化外壳,尝试着用镊子小心翼翼的挑开塑料层,这也是个技术活,挺考验手艺的。
过了一会儿侯老头回来了,看到笨手笨脚操作的样子,已经手痒的他毫不客气的让杨山一边待着去。
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侯老头的手艺果然不是吹的,他找了一根针一点点的把塑料层完全剥开。
还没轮到杨山显摆他的技术,侯老头自己就找出了坏点,有一根关键的针脚与引线脱开了。
不过来了兴致的杨山还是把那个将近一平方厘米的小硅片放到放大镜下边,认真观察起来,一边看一边还给侯老头介绍:哪个是与门、哪个是非门,同时还解释了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老一小轮流使用放大镜,兴致勃勃的看了一个多小时。
“侯老爷子,这个东西多少钱一个?”
“不知道,不过听厂里人说,工人们装好一个能赚9仙,也就是咱们说的9分钱。”侯老头想了想说。
杨山摇摇头,难怪美国佬会把这样的厂子搬到香江呢,现在芯片封装几乎是全手工操作,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家把芯片做好,漂洋过海运过来,在这里封装,成本都比当地制作低很多。
他听说仙童公司在香港当地的厂子有2000多工人,即使按照每个工人每月240块钱的基本工资计算,这家厂子每年的芯片封装数量也超过了5000万枚。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