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把这样的厂子建立在东南亚那边,估计5分就会有工人打破头抢着干。
如果建立在内地......,开价3分能刺激的工人24小时不休息。
不过再怎么减少人工费用,利润大头都会是在大洋彼岸,这样的芯片杨山猜测售价至少在1美元以上,也就是6港币,如果不考虑研发成本,其中有一多半是美国佬的纯利润。
“是美国人建立的工厂吗?”
“不是啊,是个湾湾人建立的。厂子不算大,估计有一百多个工人吧。”
“一百多人也能干这个?”
“有啥不能的。”侯老头觉得杨山大惊小怪,“这东西有间干净的屋子就能做。在香港几十上百人的工厂遍地都是,你前些天不是去了很多收音机厂吗?”
“组装收音机又用不了几个人,......”杨山顿住不说话了。
他还是太教条了,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国内的那些厂子。
国内的厂子都是采用独立的垂直产业模式,从硅晶体的提纯到最后的封装测试,全都是自己做。比如774厂的那个晶体管车间就是如此,这也是为啥国内的厂子动不动就上千人的缘故。
就是那个1379厂,在杨山走后也在一步步的完善自己的配件产业。一方面是观念如此,而更主要的是外来的配件质量和标准实在不好把控,沟通起来很费劲。人家压根就不需要考虑你的需求,更不依靠你的需求发工资。
在香江,则根本不存在这样全产业的工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遍布全球,一家工厂只负责其中的一环。这样的优点就是很容易就开办一家工厂,缺点就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太大,上下游产业稍有变动,厂子就有可能倒闭。
不过......,杨山知道未来,他很清楚dIp封装模式寿命非常的长,今后只要能跟得上世界主流的封装工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嗯,如果不考虑人力成本的话。
那自己岂不是也可以弄家工厂,而且他对这个行业也非常的熟悉,一年前在金陵学的不就是这个嘛,虽然封装方式不一样,但共同之处更多。
自己的视野还是太窄了,一直都围绕着收音机厂打主意,这样的厂子也可以试试啊。就是投资有点大,他那点钱光是搞出洁净车间都不够,不过不妨碍先打听下行情。
杨山越想越心动,这样的厂子所需要对接的就是上下游工厂,哦,上下游工厂估计还是同一家。那别人能拿到这样的订单,他也有可能拿到啊,而且还不用考虑终端消费渠道。
“侯老爷子,建立这样的工厂需要多少钱?手续好办不?”
侯老头耸耸肩,“有个屁的手续,只要去工务处报备就能拿执照,没人管。要多少钱嘛,我估摸着怎么也得百八十万吧。”
果然,这笔钱杨山打死都拿不出来,洗干净屁股找高利贷都借不出来,“唉~~~,居然这么多。”
“不过......”
“不过什么?”
“听说那个湾湾好像不想干了,说是要回去养老。你要是真有本事,可以和他谈谈,哪怕先接手一部分股份呢,剩下的钱慢慢还。”
嘿,这老头脑袋还挺灵活,看来香江这么久,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
杨山兴奋的一晚上都没睡着,盘算着怎么能拿下这个厂子。
一周后杨山就由一位侯老头介绍的中间人带着来到了这家吴氏电子厂。
香江的工厂非常特别,他们习惯把厂房盖成好几层,然后分层租给不同的厂家。吴氏电子厂就位于恒业街的一个厂房的二层,面积大概有400平米左右,其中进行封装操作的无尘车间只有160多平米,里边拥挤着50多个工人干活。
当杨山没有进入这个车间,只是站在不大的窗口观察了一会儿,就大概解了这里的封装操作工艺。
这里完全都是手工操作,细心的女工使用超细金属线(通常是金线或铝线),通过键合机将芯片上的焊盘与封装基板上的对应引脚相连,然后放入模具中,注入熔融状态下的环氧树脂,固化后形成坚固的保护壳。
完成一枚芯片的封装,大概需要5分钟,差不多就是一小时封装12个芯片,赚到一块钱。
至于完成封装后的测试,则是在另外一个普通的车间,更是简陋的可以。工人们居然是以万用表为主要仪器进行检测。这种方式通常只能检测出短路、断路,以及NANd门和保护性二极管的问题,并不能保证芯片完全正常使用,而且测试效率非常低。
这家厂子是两班倒,一共拥有160左右的工人,典型的血汗工厂。
参观完之后,杨山更有信心了。
这里最值钱的就是那间160平米的洁净车间,杨山以前做翻译工作的时候大概知道点这方面的价格,这也是他之前担心自己资金不够的最主要的方面。
几年前如果在美国建立这样一个车间,费用大概是在60万美元,可那是在美国,而且人家是标准化车间,面积500平米。
现在的这个车间,不光面积小,而且各种配套的恒温、恒湿、防尘的设备也全是猴版中的猴版,杨山估计弄出这样的一间房撑死60万港币。
这家厂子主要是给德州仪器的芯片做封装,杨山也搞不清楚德仪的人是怎么审查通过这样的车间的。
车间里的设备值不了多少钱,10万块都没有。
至于工人的价值,那也值不了多少钱。毕竟这几乎就是个手工作坊,而且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人可不缺,他前几天也打听过了,只要你愿意把工资提高二十块钱,很快就能拉来成百上千个能干这种活儿的人。
所以杨山给这家厂子定的硬件资产价格是70万,如果算上隐形成本,报价提高到80万杨山也能接受,再或者如果人家想要多点,90万也咬牙认了。
现在杨山手里接近三十万,如果拿到购厂意向合同,杨山有信心去找银行再贷到三十万,这样就能购买这家厂子6成的份子,剩下几万块备用。
留给老厂主4成份子拿红利,还能让他帮杨山熟悉行业和这家小厂的管理,过渡阶段也不至于影响厂子正常运转。
杨山想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