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魏国都督曹休在石亭被东吴陆逊打得大败,车马、军资器械损失殆尽。曹休惶恐万分,忧愤成疾,回到洛阳后背部疽疮发作而死,魏主曹睿下令厚葬。司马懿率军返回时,众将迎入帐中问道:“曹都督兵败,与元帅您有何干系,为何急着回军?”司马懿说:“我料定诸葛亮得知我军兵败,必定会乘虚攻打长安。倘若陇西告急,谁去救援?所以我才急忙返回。”众人都认为他胆小怯懦,嘲笑一番后散去。
却说东吴派使者到蜀汉送信,请求出兵伐魏,并告知大破曹休之事:一来显耀自己的威风,二来互通友好。后主刘禅大喜,派人带书信到汉中告知诸葛亮。此时诸葛亮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军需物资一应俱全,正打算出兵。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设宴大会众将,商议出兵事宜。忽然一阵大风从东北角刮起,将庭前的松树吹断,众人都十分惊慌。诸葛亮占了一卦,说:“这风预示着要损失一员大将!”众将不信。正饮酒间,忽然报镇南将军赵云的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诸葛亮大惊,酒杯掉在地上,说:“子龙恐怕不行了!”赵氏二子进帐拜见,哭着说:“父亲昨夜三更病重去世。”诸葛亮跺脚痛哭道:“子龙身故,国家失去一根栋梁,我失去一条臂膀啊!”众将无不落泪。诸葛亮让二子回成都面见君主报丧。后主听说赵云去世,放声大哭道:“朕从前年幼,若不是子龙,早已死于乱军之中了!”当即下诏追赠赵云为大将军,谥号顺平侯,下令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季祭祀。
后人有诗称赞道:“常山郡有位虎将,智慧与勇气可与关羽、张飞比肩。汉水之战的功勋永存,当阳长坂坡的威名远扬。两次拯救幼主于危难,一片忠心只为报答先皇。青史将记载他的忠烈事迹,英名应流传百世芬芳。”
后主思念赵云昔日的功劳,祭葬十分优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让他们守坟。二人辞谢而去。近臣上奏说:“诸葛丞相已经分拨好军马,即日就要出师伐魏。”后主询问在朝大臣,多数大臣认为不可轻举妄动,后主疑虑不决。忽然有人奏报丞相派杨仪送来《出师表》。后主召杨仪入朝,杨仪呈上表章。
后主在御案上拆开阅读,表文写道:“先帝忧虑汉贼不能并存,王业不能偏安一隅,所以托付臣讨伐逆贼。以先帝的英明,估量臣的才能,原本就知道臣讨伐逆贼,是才力薄弱而敌人强大。然而不讨伐逆贼,王业也会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讨伐?因此先帝托付臣而毫无疑虑。臣接受命令那天,睡不安稳,食不知味,想到要北征,应该先平定南方,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只能吃一天的饭。臣并非不爱惜自己,只是想到王业不能偏安于蜀都,所以冒着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志。而议论的人认为这不是好计策。如今贼寇在西边刚被挫败,又在东边疲于应对,兵法说乘敌疲劳,这正是进攻的时机。
谨将事情陈述如下:汉高祖英明如同日月,谋臣智谋深远,然而仍需涉险受伤,历经危难才得以安定;如今陛下比不上汉高祖,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以长久相持的策略取胜,坐定天下,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议论安危大计,动辄引用圣人之言,胸中充满疑虑,畏惧困难,今年不战,明年不征,让孙权势力壮大,吞并江东,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二点。曹操智谋远超常人,用兵如同孙武、吴起,然而曾被困于南阳,在乌巢遇险,在祁连山遭难,在黎阳被逼迫,在北山几乎失败,在潼关险些丧命,之后才暂时稳定局面;何况臣才能薄弱,却想不经历危险就平定天下,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未能攻下,四次越过巢湖未能成功,任用李服却被李服图谋杀害,委任夏侯渊却导致夏侯渊败亡,先帝每次称赞曹操有能力,他尚且有这些失误;何况臣才能低下,怎能必胜,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四点。自从臣到汉中,中间不过一年而已,然而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以及曲长屯将七十多人,他们都是冲锋在前的猛将,还有賨、叟、青羌的散骑、武骑一千多人,这些都是数十年间聚集的四方精锐,不是一州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三分之二。到那时用什么去对付敌人,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五点。如今百姓贫困,士兵疲惫,但战事不能停止;战事不能停止,那么防守和进攻的劳费是相等的;却不趁现在谋取,想以一州之地与贼寇长久相持,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六点。难以预料的是事情的发展。从前先帝在楚地战败,那时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然而后来先帝东边联合东吴,西边夺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渊被杀,这是曹操的失算,而汉事即将成功。后来孙吴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身死,先帝在秭归出师不利,曹丕篡汉自立为帝。世间的事情都是这样,很难预先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得失,不是臣的智慧所能预见的。”后主看完表章十分高兴,立即下令让诸葛亮出师。
诸葛亮受命,率领三十万精兵,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直奔陈仓道口而来。早有细作报入洛阳,司马懿奏知魏主,大会文武商议对策。大将军曹真出班奏道:“臣从前驻守陇西,功少罪多,心中十分惶恐。如今请求率领大军去擒获诸葛亮。臣最近得到一员大将,使用六十斤大刀,骑着千里征马宛马,能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陇西狄道人,姓王,名双,字子全。臣保荐他为先锋。”曹睿大喜,便召王双上殿。看他身高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曹睿笑道:“朕得到此大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于是赐他锦袍金甲,封为虎威将军、前部大先锋,任命曹真为大都督。曹真谢恩出朝,率领十五万精兵,会合郭淮、张合,分道把守隘口。蜀军前队哨探到陈仓,回报诸葛亮说:“陈仓口已筑起一座城,内有大将郝昭把守,深沟高垒,遍排鹿角,防守十分严密;不如放弃此城,从太白岭鸟道出祁山更为方便。”诸葛亮说:“陈仓正北是街亭,必须拿下此城,才能进兵。”命令魏延引兵到城下,四面攻打,连日未能攻破。魏延又来禀告诸葛亮,说城难以攻打。诸葛亮大怒,要斩魏延。
忽然帐下一人禀告说:“我虽然没有大才,但跟随丞相多年,未曾报效。愿去陈仓城中,劝说郝昭投降,不用张弓执箭。”众人一看,是部曲靳祥。诸葛亮问:“你用什么话去劝说他?”靳祥说:“郝昭与我同是陇西人,自幼交情深厚。我如今到他那里,用利害关系劝说,他必定来降。”诸葛亮立即让他前去。 靳祥骑马径直到城下,喊道:“郝伯道的故人靳祥来见。”城上人报知郝昭,郝昭下令开门放入,登城相见。郝昭问:“故人为何到此?”靳祥说:“我在西蜀孔明帐下参赞军机,被待以上宾之礼。特令我来见您,有话相告。”郝昭勃然变色道:“诸葛亮是我国仇敌!我事奉魏国,你事奉蜀国,各事其主,从前是兄弟,如今是仇敌!你不必多言,赶快出城!”靳祥还想开口,郝昭已走到敌楼上了。魏军急忙催靳祥上马,赶出城外。靳祥回头望去,见郝昭倚着护心木栏杆。靳祥勒马用鞭指着他说:“伯道贤弟,为何如此薄情?”郝昭说:“魏国的法度,兄长是知道的。我受国家之恩,唯有一死而已,兄长不必说劝降的话。早回去见诸葛亮,叫他快来攻城,我不惧怕!” 靳祥回去禀告诸葛亮说:“郝昭没等我开口,就先拒绝了。”诸葛亮说:“你可再去见他,用利害关系劝说。”靳祥又到城下,请郝昭相见。郝昭来到敌楼上,靳祥勒马高声叫道:“伯道贤弟,听我忠言:你据守一座孤城,怎能抗拒数十万大军?如今不早投降,后悔莫及!而且不顺应大汉却事奉奸魏,为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呢?希望伯道好好想想。”郝昭大怒,拈弓搭箭,指着靳祥喝道:“我之前的话已经说定,你不必再言!可速退!我不射你!”
靳祥回见诸葛亮,详细禀报郝昭的态度。诸葛亮大怒道:“匹夫太无礼!难道欺我没有攻城的器械吗?”随即叫当地土人来问:“陈仓城中有多少人马?”土人禀告说:“虽然不知确切数目,大约有三千人。”诸葛亮笑道:“量此小城,怎能抵御我!不等他救兵到来,火速攻打!”于是军中赶制百辆云梯,一辆云梯上可站立十多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军士各拿短梯软索,听到军中擂鼓,一齐上城。郝昭在敌楼上,望见蜀军架起云梯,四面涌来,立即命令三千军士各执火箭,分布四面;等云梯靠近城墙,一齐发射。诸葛亮本以为城中没有防备,所以大造云梯,令三军鼓噪呐喊进攻;不料城上火箭齐发,云梯全部着火,梯上军士多被烧死,城上矢石如雨,蜀军纷纷后退。诸葛亮大怒道:“你烧我云梯,我就用冲车之法!”于是连夜安排冲车。次日,又四面鼓噪呐喊进攻。郝昭急忙让人把石头凿眼,用葛绳穿住抛打,冲车都被打折。诸葛亮又让人运土填护城河,叫廖化率领三千锹钁军,从夜间挖掘地道,暗中入城。郝昭又在城中挖掘深壕横截地道。如此昼夜攻打,二十多天,仍无计破城。 诸葛亮正在营中忧虑,忽然报:“东边救兵到了,军旗上写着‘魏先锋大将王双’。”诸葛亮问:“谁可迎敌?”魏延出列说:“我愿前往。”诸葛亮说:“你是先锋大将,不可轻易出动。”又问:“谁敢迎敌?”裨将谢雄应声而出,诸葛亮给了他三千军。诸葛亮又问:“谁敢再去?”裨将龚起应声要去,诸葛亮也给了他三千兵。诸葛亮担心城内郝昭引兵冲出,于是把人马后退二十里下寨。
谢雄引军前行,正遇王双,战不三合,被王双一刀劈死。蜀兵败逃,王双随后赶来。龚起迎战,交马只三合,也被王双斩杀。败兵回报诸葛亮,诸葛亮大惊,急忙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出迎。两阵对圆,张嶷出马,王平、廖化压住阵角。王双纵马来与张嶷交战,数合不分胜负。王双诈败而走,张嶷随后追赶。王平见张嶷中计,忙叫:“别追!”张嶷急回马时,王双的流星锤已到,正中他后背。张嶷伏在马鞍上逃走,王双回马赶来。王平、廖化截住,救得张嶷回阵。王双驱兵大战一阵,蜀军伤亡惨重。张嶷吐血数口,回见诸葛亮,说:“王双英雄无敌;如今他率二万兵在陈仓城外下寨,四围立起排栅,筑起重城,深挖壕堑,防守十分严密。”诸葛亮见折了两员大将,张嶷又被打伤,便唤姜维说:“陈仓道口这条路走不通了,有什么别的计策?”姜维说:“陈仓城池坚固,郝昭防守严密,又有王双相助,实在难以攻取。不如令一员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把守要道,以防街亭被攻;然后统率大军去袭击祁山,我再如此这般用计,可捉住曹真。”诸葛亮听从其言,即令王平、李恢率领两支兵守街亭小路,魏延率领一军守陈仓口,马岱为先锋,关兴、张苞为前后救应使,从小径出斜谷向祁山进发。
曹真因之前被司马懿夺了功劳,所以到洛阳分调郭淮、孙礼东西把守;又听说陈仓告急,已令王双去救援。得知王双斩将立功,大喜,于是令中护军大将费耀暂摄前部总督,诸将各自把守隘口。忽然报山谷中捉到细作来见,曹真令押入帐中,细作跪于帐前。其人禀告说:“小人不是奸细,有机密事来见都督,误被伏路军捉来,乞退左右。”曹真让人给他松绑,左右暂且退下。其人说:“小人是姜伯约的心腹,受本官派遣送密书。”曹真问:“书在哪里?”其人从贴肉衣内取出呈上。曹真拆看写道:“罪将姜维百拜,书呈大都督曹麾下:我念及世代食魏禄,驻守边城;蒙受厚恩,无门补报。昨日误中诸葛亮之计,陷入险境。思念故国,何日能忘!如今幸亏蜀兵西出,诸葛亮对我很不怀疑。仰仗都督亲提大兵而来,如遇敌人,可以诈败;我当在后方,以举火为号,先烧蜀人粮草,再率大兵回身掩杀,诸葛亮可擒。不敢说立功报国,实在是想自赎前罪。倘若蒙您明察,速赐回音。”曹真看毕,大喜道:“这是上天助我成功!”于是重赏来人,让他回去汇报,按时会合。曹真唤费耀商议说:“如今姜维暗献密书,让我们如此行事。”费耀说:“诸葛亮多谋,姜维智广,或许这是诸葛亮的计谋,恐怕其中有诈。”曹真说:“他原本是魏人,不得已而降蜀,又有什么可怀疑的?”费耀说:“都督不可轻动,只守定本寨。我愿引一军接应姜维。如果成功,功劳尽归都督;倘若有奸计,我自会应对。”曹真大喜,于是令费耀率领五万兵向斜谷进发。
走了两三程路后,屯下军马,派人哨探。军队安营扎寨,派人去侦查敌情。当时是申时,哨探回报说:“斜谷道中有蜀军来了。”费耀忙催促军队前进。蜀军还没等交战就退去。费耀命令军队追击,蜀军再次出现。正准备列阵迎战,蜀军又退去了。就这样追追退退三次,直到第二天的申时。魏军整整一天一夜,都不敢休息,唯恐蜀军发动攻击。正准备安营扎寨做饭,忽然四周喊声大作,鼓角齐鸣,蜀军漫山遍野地杀了过来。大旗展开,露出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稳稳地坐在中间,命人请魏军主将来答话。费耀纵马而出,远远望见孔明,心中暗喜,回顾左右说:“如果蜀兵掩杀过来,便退后走。若见山后火起,就回身杀去,自然有兵来接应。”分付完毕,跃马而出呼喊道:“之前的败将,如今怎敢又来!”孔明说:“叫你们曹真来答话!”费耀骂道:“曹都督乃金枝玉叶,怎肯与反贼相见!”孔明大怒,把羽扇一招,左有马岱,右有张嶷,两路兵冲出,魏兵便退。走不到三十里,望见蜀兵背后火起,喊声不断。费耀以为是信号火,便回身杀来,蜀兵齐退。费耀提刀在前,只往喊声处追赶。即将靠近火光,山路中鼓角喧天、喊声震地,两军杀出: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山上矢石如雨般往下射来,魏兵大败。费耀知道中计,急忙退军向山谷中逃跑,人马困乏。背后关兴引生力军赶来,魏兵自相践踏及落涧而死的不计其数。
费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队人马,正是姜维。费耀大骂道:“反贼无信!我不幸误中你奸计!”姜维笑道:“我想擒曹真,却误骗了你!快下马受降!”费耀骑马夺路狂奔,向山谷中逃跑,忽见谷口火光冲天,背后追兵又至。费耀自刎而死,余众尽降。孔明连夜驱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马,重赏姜维。姜维说:“我恨不得杀了曹真!”孔明也说:“可惜大计谋只发挥了小部分。” 曹真听说折了费耀,后悔莫及,于是与郭淮商议退兵之策。孙礼、辛毗连夜上表奏报魏主,说蜀兵又出祁山,曹真损兵折将,形势十分危急。曹睿大惊,立即召司马懿入内说:“曹真损兵折将,蜀兵又出祁山。爱卿有什么计策可以退敌?”司马懿说:“臣已有退诸葛亮的计策,不用魏军大动干戈,蜀兵自然会退走。”
正是:如今已看出曹子丹毫无克敌制胜的策略,全靠仲达胸有良谋。但这一计策究竟如何实施,又能否奏效,且看下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