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西北防务的旨意后,萧如薰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军务。平虏城原有守军不足两千,朝廷虽增兵至五千,却多是从各地抽调的散兵,有的连火铳都不会用,更别说上阵杀敌。
这日清晨,校场上旌旗招展,五千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萧如薰身着游击将军的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士兵,声音洪亮如钟:“诸位兄弟!朝廷让咱们守西北,是信得过咱们!可眼下你们的样子,别说守边防,就是对付小股贼寇都难!从今日起,咱们每日卯时操练,午时习练火器,申时演练阵法,谁都不许偷懒!”
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却有些参差不齐。萧如薰也不恼,转身对身后的赵武、李四等人说:“你们分任各队教头,赵武带步兵练长枪刀法,李四带骑兵练奔袭冲锋,张三带火器营练瞄准射击,务必在一个月内,让兄弟们脱胎换骨!”
“是!”三人齐声领命,立刻分头组织操练。
校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步兵方阵里,赵武手持长枪,亲自示范刺杀动作,“突刺!格挡!横扫!”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士兵们跟着一遍遍练习,汗水很快浸湿了衣甲;骑兵场上,李四带着骑兵来回奔驰,练习冲锋和迂回战术,马蹄扬起的尘土漫天飞舞;火器营那边,张三教士兵们如何装填火药、校准瞄准,“砰砰”的铳声此起彼伏,震得人耳朵发麻。
萧如薰也没闲着,他穿梭在各队之间,时不时纠正士兵的动作,遇到学得慢的,还会亲自示范。有个年轻的士兵总是握不稳火铳,开枪时还会被后坐力震得摔倒,萧如薰便走过去,手把手教他如何调整姿势,如何发力:“握铳时手臂要稳,开枪瞬间肩膀顶住枪托,记住,力气要用在巧劲上,不是蛮劲。”
在萧如薰和将领们的严格训练下,士兵们的进步飞快。半个月后,步兵能熟练挥舞长枪,骑兵能精准完成冲锋战术,火器营的射击命中率也提高了不少。萧如薰见时机成熟,便组织了一场实战演练,模拟蒙古兵偷袭的场景。
演练开始后,“蒙古兵”从校场西侧突袭,步兵立刻列阵抵挡,长枪如林,挡住了“敌军”的冲锋;骑兵从两侧迂回,切断了“敌军”的退路;火器营则在后方持续射击,“敌军”很快溃不成军。看着演练成果,萧如薰满意地点点头,士兵们也士气大振,眼里满是自信。
整顿完军队,萧如薰又开始修缮边防烽燧。平虏城周边原有十座烽燧,因战乱大多损毁,有的连烽火台都塌了一半,根本无法传递预警信号。他让人找来工匠,带着士兵和百姓,一起修缮烽燧。
修缮烽燧的日子里,萧如薰每天都亲自到现场查看。他让人将塌毁的烽火台重新砌起来,用糯米灰浆加固,又在每个烽燧旁修建了驻兵小屋,安排士兵日夜值守。为了确保预警及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烽燧传递规则:看到小股敌军,举一面黄旗;看到中股敌军,举两面黄旗;看到大股敌军,点燃烽火,同时鸣锣示警。
百姓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搬运砖石,有的给士兵和工匠送水送粮。王掌柜还捐了不少银子,用来购买修建烽燧的材料;周绣娘带着绣娘们,给驻兵小屋缝制了被褥,让值守的士兵能住得舒服些。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十座烽燧全部修缮完毕,像十座挺拔的哨兵,矗立在西北的边境线上。萧如薰亲自去检查,看到士兵们熟练地操作烽燧,黄旗在风中飘扬,烽火能清晰地传递到下一座烽燧,心里终于踏实了——有了这些烽燧,一旦有敌军来犯,就能提前预警,让平虏城和周边三县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防御。
这日傍晚,萧如薰刚从烽燧回来,杨氏就迎了上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夫君,宁夏镇送来的信,麻总兵说河套蒙古最近有些异动,让咱们多加防备。”
萧如薰接过信,快速看完,眉头微微皱起:“看来蒙古人还没死心,咱们得再加把劲,把边防巩固好。”他转身对身边的亲兵说:“去通知赵武、李四、张三,明日辰时来帅帐议事,咱们再制定几套防御预案。”
亲兵领命而去。杨氏看着萧如薰疲惫的脸庞,心疼地说:“夫君,你这几日都没好好休息,要不先歇歇,议事的事明天再说也不迟。”
萧如薰握住妻子的手,笑着说:“没事,边防的事不能耽误。只要能守住西北,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我累点不算什么。”
次日辰时,将领们准时来到帅帐。萧如薰将麻贵的信递给他们看,然后指着地形图说:“蒙古人若来犯,大概率会从贺兰山山口或黑风口过来。咱们要在这两处加派兵力,再安排斥候日夜巡查,一旦发现敌军动向,立刻通过烽燧传递消息。另外,咱们还要组织周边三县的百姓,成立民壮队,一旦战事爆发,民壮队可以协助守城,运送物资。”
将领们纷纷点头,按照萧如薰的部署,各自领命去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平虏城和周边三县都忙碌起来。士兵们加强了边境巡查,民壮队也开始了训练,百姓们则忙着储存粮食和物资,做好了应对战事的准备。虽然边境的气氛有些紧张,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情——他们相信,在萧如薰的带领下,一定能守住家园。
这日,萧如薰正在边境巡查,突然看到远处的烽燧升起了一面黄旗。他立刻翻身下马,拿起望远镜望去,只见贺兰山山口方向,有一小股蒙古兵正在窥探。“看来是蒙古人的探子。”萧如薰冷笑一声,对身边的李四说:“带一队骑兵,去把他们赶走,别让他们摸清咱们的底细。”
李四领命,带着骑兵疾驰而去。很快,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和喊杀声,没过多久,李四就带着骑兵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两个蒙古兵的首级:“将军,蒙古探子被咱们赶走了,这两个不知死活的,想偷袭咱们的斥候,被末将斩了!”
萧如薰点点头,目光望向贺兰山的方向,眼里满是警惕:“蒙古人既然派了探子,说明他们很快就会有动作。咱们得做好准备,迎接一场硬仗。”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边境的土地上,烽燧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萧如薰站在烽燧旁,望着远处的草原,心里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即将到来。但他并不畏惧——有训练有素的士兵,有坚固的边防,有团结的百姓,还有身边志同道合的将领和贤妻,他有信心,再次守住这片土地,守护好西北的安宁。